大数据时代隐私权,其实是“安全、高量、准确”不可能...
- 小芽菜如题:所谓“不可能三角”又称三元悖论,原来是指国际金融学中的原则,指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中不可兼得。
通俗点说就是说三者之中,你只能保证一个或两个,无法三个全保。
百度李彦宏关于隐私那番“以隐私换方便”的言论虽然触及很多网民的“痛点”,令人反感,但也揭示了这一难以解决的“悖论”!
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或者说“绝对安全”,你的性别、地址、手机号、身份证、轨迹、定位、消费数据偏好等都不能提供一丝一毫,
那么,安全是保证到了,但高效、准确就无从谈起!不采集你的消费数据,如何向你定向推送商品和服务?不上传你的定位,导航如何提供引导?不整合分析数据,APP导航就没法告知你前面是否拥堵、拥堵程度如何、以及是否需要选取新路线以节省时间?
所谓“高量”指数据采集的门槛高低和流量大小,如果只是搜集到少量信息,那分析的意义就不大,马云坐公交,一平均车上的人个个都百亿身家!要数据流量变大,设置的门槛不能太高,先要吸引你进来,然后你得交出各种数据,”量“有了,但安全立即受损,因为,数据已在手,怎么用?谁说了算?谁来监督?这些立即成为问题。
所谓”准确“,就是在有了”量“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分析数据,生成亿万使用者的个性标签,然后进行精准定位服务,包括商品和服务信息(消费),即时互动信息(游戏,导航,天气,新闻)等等。你想要“准确”而富有个性化的服务,那么,你“安全”性就得让渡一部分出来,否则大数据端甚至都无法将你和其他人“区分”,个性化服务也就无从谈起。
综上所言:要保证个人隐私安全,你既不提供“量”,也不让数据的进行“准确”分析,“安全”是可以做到的。
又或者干脆扔掉手机电脑,上“终南山”隐居,告别这个大数据社会,也是一种选择。
以上,仅仅是为说明问题,不带主观色彩偏见。一定要表个态,我本人当然也很反感个人信息被泄露和过度违规使用。 - yoloh消费偏好什么的可以给你采集,但是泄漏我的姓名地址手机号身份证干毛线?
- doocoo主要是这些信息能不能与具体个人身份关联
- 小芽菜强化标签性,进一步准确定位你
- 小芽菜这想法是好,但也无法落实实际,如果数据信息都没有关联任何“实名”真人,轻则水军对垒,重则诽谤攻击,因为找不到真实对应的人,好莱坞式的黑客犯罪也会频繁发生。
- assassin老猫枕咸鱼,没办法
- lk_yeah那么我不需要准确高量,我只需要安全
切,什么大数据,你以为现在的大数据真的是为大众服务的吗,不是,是为那些厂商服务的 - timtu其实不是为厂商
- women我特想知道,把所有人的隐私作为一门生意。。。到底改怎么定义??
大数据??? - 未名我本来就不需要他的商品和服务?
- 小芽菜这种技术加密层面的东西早就有了,但怎么用,还是没有定论,各国不同。比如早些年苹果的那个新闻,FBI等部门要求开启罪犯手机信息,以方便查案这类。
用户信息是否能被解密开启,这更多是法律和道德层面的事情了。技术上,如果加密到无法破解,人类自己都会思考:是不是要留个后门,以备不时之需? - 小芽菜数据信息,一直都是一门“生意”,只是考虑怎么不让人反感,不违法而已。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被“卖”了,也不知道而已
- 冰柜666从通讯运营商辞职后 看个人信息 哎 为了指标 啥都干出来
- LocaVoiD如果说执法相关的情景,那么相关身份信息理论上平时的时候是公司最高机密,除非相关部门要求,由公司指定接口部门在手续齐备的前提下提供。但平时任何人都绝不能有权限查看或访问。
权限主要是在法规允许范围内把数据接触面做到最小。倒不是说所有信息完全不能由人访问。当然如果你问我私心想法的话,真人访问肯定越少越好。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时候能接触到数据的人太多,数据相关人员权限太大。说FBI就算了,一个开发商品推荐系统的能拿到我没有脱敏的数据,这就绝对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