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韭菜,还是饭圈的刀快
- fuchunbo57时隔两个月后现身微博的肖战,又被推上风口浪尖。为的是他最新数字单曲的“逆天”销售额——24小时突破7000万,一举超越了风头正盛的蔡徐坤和华晨宇,冲到了国内数字专辑销售总额第一的位置。而在2016年,周杰伦发布自己的数字专辑《周杰伦的床边故事》时,36小时破1000万的速度在当时都被人称作是奇迹了。但这个现象让路人也觉得惊讶的,不止是7000万的天文数字,而是粉丝之间互相打鸡血激励的场景。核心目的,是催大家反复购买、买得越多越好。比如:“105张只是一只口红的钱,这很难吗?”“只买一两张,你和路人有什么区别?”“别用学生党当挡箭牌,300块钱你都拿不出来吗?”这些话充满攻击性,让没经历过的人深感被冒犯;但销量却证明,认同这一套逻辑并真正买了单的粉丝大有人在。于是,这大型打鸡血现场引起了网友巨大的疑惑:一张专辑为什么要重复买100次?为什么要这么逼别人花钱?为什么他们还真的花了?第一个问题倒是并不难回答:因为在“数据第一”的娱乐圈,已经没有人能从重复购买中幸免于难。不止是肖战粉丝,现在在销量榜单上看到的每一位名列前茅的选手,那惊人的数字都是靠平均每个人购买好几张打下来的。这只是中国娱乐圈数据狂热的一个新发展路径。曾经的粉丝把自己活成了机器人,不停轮博、刷榜,为的是那些足够突出的数据成绩,不仅能引起路人们的惊叹,还势必会引起金主爸爸们的注意。但是数据的泡沫早已被戳破。去年2月,央视新闻频道就以“惊人数据的秘密”为主题,正式撕下了娱乐圈中大行其道的数据造假遮羞布。越来越多人和商家意识到,流量明星令人咋舌的微博数据,也许并不能和人气挂钩。靠出力营造的幻想被戳破,粉丝的主力便转向了这世上最牢靠的东西——花钱的能力。一开始,粉丝为了证明自己愿意买单,最常见的也不过是在偶像们官宣代言的微博底下“晒单”,证明自己的确支持了自家哥哥姐姐的事业。
如今粉丝们晒单的对象已经升级到宝马这种等级的商品了
但是这乖巧买账的姿态,却让品牌方们看到了茁壮生长的韭菜。他们看重这批人强大的购买力和组织性,设计了一系列只针对流量明星的新玩法,刺激粉丝的消费热情。有些品牌会设置特别福利,只要销量达到门槛就能解锁签名、自拍、直播等粉丝惊喜。也有的品牌会打造明星专属礼盒,搭配海报、明信片、人形立牌等周边共同出售,甚至会被设置成一个系列,粉丝只有购买得足够多才能集齐。如果没达到销量要求,像下图这种“遗憾的通知”根本就是公开喊话:你的粉丝不行。一边是商家的逐利,一边是粉丝想为偶像打造的排面,这两者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买得越多越好”的风气甚嚣尘上。从多买一点可以囤着的日用品,到买100张也没什么区别的数字专辑,无论哪一样和偶像相关的销量,都必须真金白银地往里砸钱。不管是割韭菜也好,还是为爱发电也罢,在粉丝眼中,在如今的娱乐圈混,这钱必须得给他花。也正因为如此,这场本该是自愿的氪金游戏也慢慢变了味。因为当金钱的付出与偶像的人气、商业价值以及他在同行中所处的位置挂钩时,必然会出现开头那种攻击性满满、催人多花钱的氛围。而且,一套百试百灵的话术也早已诞生。初级催钱话术,是最基本的“他的未来就靠我们的钱来证明了”。一张张大饼画起来,看着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心潮澎湃。实则煽动没见过世面的粉丝过于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在这种集体活动中油然而生责任感和自豪感后,为进一步对“花钱是硬道理”的认同做准备。甜枣之外,棍子也不能少。另一种常见的套路,是痛心疾首地摆出自家有多落后、有多惨的事实,斥责自己的粉丝同伴毫无作为:“我们家的人是都死了吗?”“看看人家打了多少钱,而我们才(十分之一的数据),好意思这么废物下去吗?”比较,正是引人花钱上头的又一命门。除了和“对家”的battle不能输,满足基本的虚荣心,这套话术还致力于建立粉丝内部的等级高低。花钱多的人,会得到更多的赞美和崇拜。在每次轰轰烈烈的催钱活动中,都少不了有富有的粉丝设定一个数值目标,只要能满足多少人打了这个数值的钱,就追加承诺好的、更大额的金钱。这些慷慨的大佬会被赞美成“富婆”“神仙姐姐”,在粉圈中地位之高,正和“花钱就是爷”的逻辑相映照。与此同时,那些花钱“不够多”的人,将被其他同伴的打压和质疑围绕。最常见的手段有用偷换概念施压:“只是一杯奶茶的钱,就这点钱都舍不得花吗?”和用同伴之间的差距施压:“我/某某大佬都买了多少多少了,某学生党都咬咬牙all in了,你还只买这点,说得过去吗?”最终,在这套逻辑里,付出金钱的多少会和“你究竟有多爱他”挂钩。那些因为自身精力和经济实力有限,或者处于某些私人考虑不能在这场行动中贡献太多力量的粉丝,在极端的打压中就变成了“你不配说自己有多爱他”。并且,掌握着这套话术的人会将花钱少的人踢出这繁荣的结果,因为他们贡献太少,不配享有别人用百倍的真金白银砸出来的“荣耀”。这一切的贬低、打压,其实都是为了让花钱少的人主动生出愧疚感,习惯了花钱少就地位低、就可能挨到白眼的规则。而年纪尚小、辨别能力不强的粉丝投入这种组织,难免对其他个体的尊重和肯定极为在意。于是,在铺天盖地情真意切的呼吁里,在各种措辞严厉的批评里,在数字惊人的晒单记录里,所有人都逐渐对集体的目标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狂热,并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即使这种代价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也会被同伴们认为是理所应当、值得肯定的付出。在这种自成一体的狂热中,如果出现一些呼吁大家“冷静”“适可而止”的声音,反而会因为这个圈子天然的封闭性和攻击性,被认定为“对家的阴谋”。更有甚者,即使偶像本人亲自下场劝告,粉丝们也会把这种行为解读成“不想给黑子们落下催销量的话柄”。到头来,所有的逻辑都围绕着“这件事必须要做而且越多越好”,所有人都陷在其中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一个拼命为之奋斗的粉圈都变成了一个主动封闭的孤岛,而这反过来又促使“ta只有我们了”的逻辑大行其道,形成了一个闭环。有人会被这种不适和压力吓跑,但永远有人会因为享受到所谓的“凝聚力”而愈发热衷于此。因追星而起的结社行为,以及粉丝们会这么做的精神需求,其实本来不是不可理解——人人都享受“造神”的快乐。当偶像们在自己的注视下一步一步越走越高,而这条路又是由他们一砖一瓦亲自搭建,其间产生的自豪感自然非同一般。但这种相互满足的关系原本应该建立在一种你情我愿的良性互动之上,如今却成了与偶像本人没多大关系、圈子内人与人的斗争。“对家”的粉丝,是必须要超越和打倒的敌人;自家的氪金大佬,是必须稳固、给予其匹配地位的核心力量;那些还在犹犹豫豫的新人粉丝,是必须要拉拢进这套规矩里、多一个是一个的有生力量……饭圈成了一个个金钱战斗的、组织性极强的团体,却也在这些条条框框中,与喜欢一个明星最初的“快乐”渐行渐远。最悲哀的是,粉丝们这样可歌可泣的付出,可能换来的并非想象中能给ta的靠山和荣耀。资本方看准了粉丝的心理,利用粉丝的胜负欲促进自己的销量不是一次两次。某品牌化妆品同时让孟美岐和吴宣仪代言,通过明信片销量battle粉丝购买力
而商家为了快钱,对新晋流量示好有多快,转头向下一个流量的时候就有多快。能长久地留住明星的商业价值的,的确是粉丝的忠心。可是每个爱上头了的粉丝都很少去担心,偶像能留住自己的又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但肯定不是自己单方面付出的人力与财力。但恰恰这两样东西却经常蒙蔽了人们的双眼,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爱一个明星的本质了。这两天,何炅回答一位狂热追星族的话被热议,此时看来格外应景。他说:“爱是不用讨论对错的,爱就爱了,也没有值不值得。但是爱,本应该让我们更强大,而不是更疲惫而卑微的。”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卢娜、冯美丽 - munan人傻活该被割啊
- 大板凳这届小青年是不是sb了,就没人管管吗
- 半夜翻墙偷面包这样也挺好
可以快速识别脑残粉
作为家长,真的应该多关心小孩,让他培养正确的追星价值 - shuhanks只是有钱了条件好了而已
- 大男人你这映射的太明显了
- 大男人所有人都逐渐对集体的目标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狂热,并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即使这种代价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也会被同伴们认为是理所应当、值得肯定的付出。 - iamghh失败的下一代
- shooter556韭菜有韭菜的信仰,不要蔑视任何人的信仰……
- sinogod小学生的心智啊
- 谢尔朵式忧郁估计有一大部分是自己刷的榜,反正就是左手倒右手,交个税费就好了,比辛辛苦苦栽的摇钱树倒了划算多了。
- stephen_lee不就是老早捧角 捧花魁么
- cain8889看着烦啊,带节奏的脑残太多了
- ypl1994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 灰羽利亞都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人,但没这么多,青年们不会被收割,儿童会被收割,这就是tfboy收割一波的原因。
他只是个被白嫖的人,很多人喜欢搞事,但要掏钱?你在说什么呢? - allance这是对资本有用的人,普通成年男性毫无用处,等一个达尔文,
- lichkinglog那天看到这个上热搜,立马去买了本乌合之众回来看看,疫情初期本来也打算买的,后来忘记了。。
- kalrlee挺没意思的,德艺双馨,王力宏有德有艺,罗志祥没德有艺,大部分内地娱乐圈人没德没艺
- lenbook我跟你想得一样。
越往深处研究越可怕。
细思极恐。。。。 - 炒期货的猫不关注明星,之前还把 李现和肖战搞混
- 日三省简单鼓动一下,啥人都能认同,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未来青年吗?
- 爱儿主播秘诀:要让土豪带头刷礼物,土豪刷了屌丝们才会跟着刷,最后土豪的钱如数奉还,屌丝的钱三七分账
- 云承影二次元偶像那个我知道呀,后面不是大家不喜欢然后就官宣取消了嘛?
从央视进B站就能看出来,中央是在想方设法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这没什么问题啊。 - doocoo饭圈人士我周围一个也没有
倒是认识玩儿鞋的,我是搞不懂,没准能炒鞋发财? - ditty又是一个典型的时代现象
00后的思维跟老哥们已经差异巨大了 - Wechh炒鞋现在也不太行了...
- hao911713无话可说
- 看我的右脸但是交税的话自己花钱、还要为自己刷榜交税~除非收益高于税。
但是这个销量纯粹靠脑残粉我也不信,必然脑残粉+营销双管齐下才可能有这个神奇的销量。 - 辰陌_嘿,你说为什么窃格瓦拉能火,全靠肖某等同行衬托
- 大男人人家第二天就让官办二次元退役了嘛。。。还是挺好玩的。我就想东瀛什么时候出官办二次元的本子,结果人家退役了。。。。失望啊。。。哈哈哈
- genesisx说个题外话,假如他是在外国,有这么多粉丝,是不是竞选总统的话,当选概率很大????
- 大男人所以这个帖子说明了这批年轻人脑残啊!饭圈明晃晃的打着脸。
- mo儿魔幻现实主义,我不是他粉丝咋了,有什么不好吗?妨碍我比他长得帅了吗?
- kyha123饭圈孩子背后总有饭圈的家长
- apollowing哪届都一样 只不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孩子手里的闲钱越来越多了而已
- apollowing没准现在的家长 当年也是脑残粉
- rockcheung117大陆这些流量,真是醉了,感觉跟网红一样都是一种脸
- 云承影凡事总要有个过程的,态度决定未来。
- xiaoyao1984
不想产生争哈,上面的那个老哥我都不想回复了 主要是怕误会
可能我带了自己一部分主观见解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不是 我没法同化、改变别人的观点,但是我捍卫你们说话的权力
个人认为:官微就是代表官方,哪怕是不是一个行使政治权力的党派群组组织,群众路线没问题,但是接地气不是你所谓的接地气,你哪怕也看看你的受众接受么? 不是一味的为了接地气而做给领导看,XX阅读、XX转发、XX评论;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你看暴力机关GA,做法制、普法宣传走群众路线是怎么走的?下基层社区 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做,而不是 网上弄个虚拟人物 出个动画片 搞个饭圈文化普法 - IPP亮了亮了
- superbu
- 大男人傲慢和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