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人吐槽别人说话夹英文,我突然明白为啥哲学用德语了

  • t
    timtu
    我们词语的含义过于向上,或者目的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y4y167eY



    下一代这种吐槽应该少多了吧

    比如意义这个词……我们的语言就无法表达一种纯中性的事情的意义,我们把大量的词语都加了褒贬。
  • c
    c3s3love
    说话夹英文一般都是和native speakers交流多或者国外经历较为丰富,用当地的表达方式较为准确

    除此之外的一律列为装模作样,很容易出洋相

    btw,哲学用德语难道不是因为以前德国出的哲学家比较多吗
  • 牛牛的想法
    真心话用英文说,真心好多。
  • M
    Megalodon
    看过大段的关于语言优劣的讨论,感觉这东西犹如瞎子摸象,都在各说各的。
  • q
    qazqaz
    什么熟什么好。
  • a
    angelqaz
    习惯的人觉得没什么,不习惯的人多脑补呗,这跟有没有一个道理。多语言只会越来越普及
  • s
    shuhanks
    中文作为最古老没有中断过发展的语言,肯定是有优势有劣势,英语里面自带褒贬含义的词也很多,所以他们说中性词有时候也喜欢借鉴外来语,这种事情很正常
  • x
    xenomaya
    老黄子华了
  • M
    Maxmillian
    审查太多,确实被污染了。
    POSITIVE ENERGY?政能量了解一下。
  • 孟德
    难道现在的中文就没夹杂什么蒙古语之类的?
  • w
    windylex
    见过某个解说,喜欢夹英文,说人名的时候,说Vettel的时候用英文,说Hamilton的时候用中文汉密尔顿,要么名字都用英文说,要么都用中文,这种换来换去的,本来没啥感觉的我,都觉得这个解说好烦~
  • m
    miniaska
    想想巴别塔,能沟通就行了
  • c
    cyberben
    我个人就觉得表达可笑和荒谬用Rediculous更近深刻,不是装逼,自己喜欢就行~
  • 克肉揉
    宽容一点,看看日本,那么多英语舶来词,只要听明白了一样的。我还经常地方语和普通话夹着说呢
  • k
    kyha123
    一直觉得fuxk 好用 kiss my ass 也不错 。
  • t
    timtu
    奥利给 和 打工人的强行含义变迁太牛逼了。
  • 6
    6961098
    夹么也夹复杂一点的词汇, 弄来弄去都是国外幼儿园水平的词汇。。。
  • t
    timtu
    轻视幼儿园词汇。

    两个民族的差别,从幼儿园词汇的内涵开始就分道扬镳了
  • a
    approbation
    可以用法语啊,法语表述的更精确一些
  • 火星归来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304392
    语言腐败和词汇量不够家乡话来凑,这是两个现象被加工成一个问题,
  • t
    tpjil
    认为外语表意精确无“污染”的,一般是因为对外语了解没有对母语那么深刻。
  • s
    smallfount
    ....因为直接说VLAN对面知道我在说啥。。
    说虚拟局域网就未必了。。。。
  • t
    timtu
    纠正:应该是meaning这个词在我们国家没有被污染。这就够了,足够我国的一部分人互相交流使用。

    任何语言不可能说给所有人听的,而基本是说给可能有共识的人听的。

    可以想象当年梁启超那群人,互相交流的使用个别的英文词汇的感觉。
  • f
    fycmouse
    香港的人用英语是别人掌握国语词汇量不足造成的,大陆的纯装逼!
  • s
    shaohan0228
    除了使用未翻译的专有词汇或者被广泛使用的特有外来词汇以外

    在参与者具有相同母语的环境下,不具备特殊领域限制的情况下,使用外来词汇
    1. 词汇量不足
    2. 刻意制造距离、树立边界
  • S
    ScreaM
    其实在国外呆久了,很多时候想要表达的意思,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英文,有些还很难想到精确简洁的中文翻译。尤其是某些东西是在国外第一次接触到,那很自然会用英文名称而不是对应的中文。这跟装不装没一毛钱关系。我们朋友聚会的时候有时候会玩不准说英文的游戏,然后就会发现在日常聊天中一个英文单词不说实在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 赫敏
    和native speaker不应该是全英文?中文夹英文人家怎么听得懂?
  • t
    timtu
    3 有希望对对方施加影响,让其领会该单词意思的一层目的,方便以后越来越好地交流。
  • c
    canini
    这种现象,学界称之为“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另外意义么,意义本就一直处于游戏之中,所谓明确稳定的意义早就随着逻各斯在解构浪潮中分崩离析了。

    至于“意义污染”,嘿,估计算我国B站民科的新的理论创新吧?
  • f
    fishdzy
    那是因为德语时间长涵盖范围广,最终的是德语是黏着语,一个词形变化只有一个意思,适合表达精准内容。
  • t
    timtu
    意义污染是我当时脑海蹦出来的。并不是谁说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