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败,本质上是清廷无信,淮军无义,是国家制度之败。

  • o
    oooooooad
    本质原因就是我前清不愿意融入西方世界,害怕西方世界的科技和文明动摇前清执政的根基,不过日本倒是不害怕
  • 《环球时报》
    楼主不知道早先水师日本嫖娼 还用舰炮指着长崎市内逼他们道歉的事情?
  • s
    saisi
    标题说不是武器问题 内容看还是冷兵器对热兵器


    他把他的骑兵分成了五列,前面两列是手持长矛的破阵骑兵,后面三列是装备弓箭的弓骑兵。他的战法说起来很简单,手持长矛的破阵骑兵排成紧密的队形,和后面的装备弓箭的骑射兵间隔30米,然后一起冲锋。

    当前方的骑兵距离敌阵百步之遥的时候,后方间隔30米的弓骑兵以45度角,一起发箭,密集的箭雨越过前方骑兵的头顶,射向敌阵,干扰敌阵用火枪射击前方的持矛骑兵,就在对方躲避箭雨之际,持矛骑兵已经冲到面前,直接冲破方阵,后面的弓骑兵,抽出马刀,砍杀溃散的敌兵,他就是用这个办法连破了北伐的太平军十几个大阵,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按照他的估计,英法联军的火炮,会在500到200米的距离上,杀伤他一千多名骑兵,然后冲到一百米左右的时候,敌人的排枪射击,可能会打倒他一两千名骑兵,但是他们只有一次射击机会,剩下他的一万多骑兵就可以冲入大阵,杀他们个片甲不留了。

    于是他挥动了黄旗,两万多骑兵同时发动了冲锋,但是,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敌人的火枪兵,不是在一百米左右才开始射击,是在四五百米外就开始了齐射,他不知道英法联军使用的并不是老式的滑膛枪,而是先进的线膛枪和米尼弹。而且由于使用了火帽技术,装填速度加快,每次齐射的间隔只有七八秒钟。这意味着他的骑兵冲到对方阵前,要遭遇对方十几轮齐射,而不是想象中的一两轮齐射。

    那一天,所有的持矛骑兵都还没有冲到对方阵前,全部被射落下马,而剩下的弓骑兵,面对着对方的刺刀阵,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纷纷被对方刺落和射落马下。
  • c
    casaba22
    受教,感谢楼主分享!
  • 大胖胖
    武器是有,但是大部分兵都不会用。
  • f
    fadeaway
    现代文明中的国家制度和合法性都是古代集权文明天然的弱点和弊病,所以必须要把现代文明说成西方文明,然后以东方文明自居,裹挟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最后拿起文化自信的大棒来妖魔化西方文明,贬低西方文明,拒绝现代文明
  • y
    yfl2
    甲午...
  • j
    johentai
    就是不肯卖命了,武器差不多,人家都搞肉弹战术亡命干。
    对胜利的指标出了偏差,以保留有生力量为目标肯定会遭到覆灭。
  • h
    hind_d1983
    兄弟,你这是断章取义,把文章看完了再评论,好否?
  • 北德文斯克
    这文挺有意思的,并且前后描述可以自洽
    也就是说,当年的中堂想要赢甲午,就必须在甲午之前完成政治上的豪赌
    但是已然天下第一的中堂,在那最后一步上,看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害怕了
    害怕苦心经营的一切就这么灰飞烟灭,血流成河
    而不赌,这甲午就赢不了
  • p
    ppkkhh
    换谁也不会赌的。毕竟天下是清朝的。
    他抱有军队就会一直维持他的利益。如果失去这一切,可能就全没了。
  • c
    cf3b5
    这文章有点老了,我觉得可信性太低!
    里面太多没有实证的观点了,譬如什么西方记录和我们大相径庭,而这些西方记录连个具体出处都没有列举出来!
    反倒是其实当时清军的装备落后,国内是有很多文献和甚至照片记录的,而且大多数照片都是来源于西方
    而且这么多人装备升级是及其复杂的,从投入的成本到各种人员培训,后勤保养等等,怎么可能像文章说的花钱买回来就用了?
  • z
    zdjnight
    写这篇文章的估计高中都没毕业吧
  • s
    sonic4747
    这个一路下去裤衩子都被脱完了。
  • 真TMD是个粪青
    僧格林沁在八里桥?
  • z
    zhuliang
    装备不是关键问题,人心才是,队伍不好带了再牛的装备也没用。
  • 古兰佐
    当时就有加特林机枪了?
  • 飞鸟相与还
    先进武器肯定是有的,关键是有多少,训练程度如何,对手有多少,训练程度如何。
  • z
    zhuliang
    曾国藩的军队中,没有冷兵器,全部都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和火炮。我再强调一遍,你没有看错,没有冷兵器,全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和火炮。


    当时清朝有钱得很,不要被TG宣传口骗了。
  • s
    saisi
    清军平壤之战第一天就差不多把弹药打完了 手里拿着没弹药枪的应该说冷兵器都不如
  • s
    saisi
    盛军在9月12日小战船桥里之后,只在15日进行了一天的平壤防御作战,期间消耗的子弹竟高达75万发。盛军从国内出发时每名士兵携带150发子弹,以5000人计算,到15日中午,盛军已经打完了全部的弹药基数75万发。邱凤池所储存的子弹总数只有50万发,不足以再补充一天所需的供应量。盛军炮弹则消耗了2800发余发(加特林机关炮属于速射武器,不在统计之列)。盛军装备各类火炮近20门,出发时每门火炮配发50发炮弹,加上邱凤池所保管的炮弹共计3400发,2800发的消耗量意味着到9月15日下午,除了库存的600多发炮弹外,各炮已经没有弹药。以盛军为例子,不难看出如果清军继续死守,恐怕次日的战斗结束前,清军就必然弹药耗尽了。
  • S
    SONIX
    你肯定没仔细看,或者根本没看完全文。僧格林沁这场是个原因,为什么李鸿章淮军后来不肯拼死战斗的原因
  • 伊肯
    文章感觉破绽很多,为了屁股硬凑,僧王历史轨迹是这样的吗?白刃战也过于强调自己虚拟的因果关系。
  • 砍掉重练
    整个故事说得通,武器没落后这一观点也有理有据。

    不如你给我们讲讲这文哪里不对。不然空口无凭,别人连你初中有没有毕业都不清楚,又怎么相信你呢
  • b
    berserkme
    喷子们就是我喷故我在,他们的存在感就靠否定他人,他们服气了就不说话了
  • 大森海岸
    这文章也出来好一阵了吧
    总之很多历史确实是要推敲的
    鞑清是里子已经烂透 外壳再怎么裱糊也无济于事了
  • 奋斗男
    而一只完全是由现代步枪和火炮组成的军队,该怎么打仗?当然是挖战壕了!所以曾国藩是战壕战的发明者,西方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曾国藩哪里是打呆仗?他是超级聪明的,西方人要50年以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扯淡 壕沟一直人类历史上只有都有好哇,冷兵器时代用来抵消骑兵冲击和趋缓步兵冲锋,到了日俄战争尤其是203高地争夺战机枪碉堡铁丝网的出现,宣告大规模正面冲锋等于送死,一战演变成大家一起蹲沟子 曾国藩领先西方50年别吹逼了
  • O
    ORICONF
    起因还是你大清去日本耍流氓,嫖娼又打死人。
  • c
    cothello
    好贴要顶
  • 马岱
    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时候装备差距都很大,但是洋务运动后,跟欧洲比还有差距,但跟日本比确实是领先了。
    其实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的装备都比不上对手,但日本都打赢了
  • z
    zdjnight
    武器没落后不是教科书上就说过的么?
  • 达尼.阿尔维斯
    我大清一半税收要拿去养8旗米虫,只有1成多的当军费,人家日本借钱打仗。
  • d
    divergence
    我就问问,太平天国和日清战争相差了30年,你太平天国大清很先进的武器放到30年后日清战争中还能用吗?这是文章里非常巨大的破绽。作者是不是对年份没概念啊?
  • f
    flytutu
    此文逻辑远比通史自洽,也符合古往今来的人性,现如今互联网能写出这种文章还平安发出来的基本绝迹了
  • c
    choudi
    赌了就真七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