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供应链
- SUPERCAR说白了还不是个成本低,并没有什么技术优势,而成本收土地,人工影响也大,没有中国这个打工厂以前全世界都不活了?
- liq1014泥潭哪看的懂这个。
- 隧道咋就没有技术优势了。上面丹阳 的光学玻璃就是技术优势啊,不过这个技术优势本来不是为汽车配件这个供应链服务的,是为眼镜服务的。 一个光学玻璃厂,主要客户是眼镜片,然后是光学仪器配件,最后才是汽车大灯。镜片市场饱和后,就开始向第二占有率的产业转移产能,然后向第三。 利润可以降低,企业必须活下去。
技术优势是个伪命题,比如你说硅谷有技术优势,其实他有的是斯坦福那些高校的廉价研发人员和华尔街的天使基金。这些才是硅谷的上游供应链。
没有中国这个打工厂以前,在东南亚啊,亚洲四小龙啊,为啥中国把其他国家的工厂都抢过来了。因为东南亚当年只能来料加工。产业链不齐全,某些原料还是要从中国,日本,美帝进口。
后来大家发现,麻痹我在中国可以找到所有的原材料供应商,还有他妈的下游企业。那么我为啥不去中国开厂。
[本帖最后由 隧道 于 2018-9-18 18:08 编辑] - Wbird整合本身也是一种技术优势
你让苹果玩代工, 也干不过富士康 - ages7mark和tg主流三官不合,没人看,浪费你码的这么多字
- 雾桑拿丹阳举例的话,我只说个事实,某排行全球前几位的光学巨头在江苏和泰国都有工场生产产品
在这个集团规划中,泰国工场地位更重要
另外,尼康关闭了无锡相机工场,将相应产能全部转移到了尼康泰国
佳能也将主要产能转移到了泰国,江苏工场维持个低产能不关闭。
提醒下,跨国公司出于生产风险的考量,通常全球布局产能
美国关税的增加,很可能会导致中国产能的减少,其他地区产能的增加
这不是危言耸听或键盘,是我近期接到的些咨询项目中涉及的常见情况
本帖最后由 雾桑 于 2018-9-18 18:33 通过手机版编辑 - zhuliang开始搞公私合营了什么优势都白瞎。
- 久多良木健我说几点, tg的优势是, 大, 人多. 大了以后很多东西都好办, 基本上江浙沪能找到全套工厂配合我的工作
如果要我去东南亚, 很麻烦, 缅甸有A, 越南有B, 柬埔寨有C, 要关税要跨境要和3种政府打交道. 东南亚国家心不齐, 一旦其中一环出问题, 整个环节都出问题.
但是tg也不是天生就有供应链的, 也是一点点开发出来的. 那么, 针对单一的某个低端行业, 比如眼镜, 这件事情就会很简单. 只要欧美的1,2个巨头决定转, 越南也好柬埔寨也好, 有一个稍微基础的环境, 政府在政策上不要卡死, 那就行了. 比如现在丹阳的眼镜, 几年后很可能就被缅甸代替了, 眼镜这个行业, 中国就竞争不过缅甸. 以后就是仰光眼镜, 这是一个良性的产业升级. 当缅甸的眼镜做到一定规模饱和, 缅甸也会考虑他们的产业升级.
供应链的代替, 需要时间+政府政策应对, 并不是说你不可代替. 拉某个单独行业出来说的话, 甚至可代替性很强, 但是你要展开到所有的行业, 那有难度.
[本帖最后由 久多良木健 于 2018-9-18 18:39 编辑] - SUPERCAR所谓的技术优势看来楼主并不了解,是不是只有你的工人做的出来,掌握的专利多少以及后续的研发以及技术储备,在你举得例子里完全看不到
- 888999000楼主太抬举泥潭了,都是键盘经济学家,哪懂这么实在的玩意儿啊。
- flytutu难得有内容的贴
- 松下裤带子但是现在来了个小日本要割韭菜呀
- hmilychen为什么给富士康极速上市还不是不给富士康离开tg……
- bylaaa回忆一下制造业是怎么来的就明白了
90年代是有什么整合优势 技术优势,不就是靠全球化一波浪潮 ;廉价劳动力,相对配合的gov,一步步来的么。低端制造业为什么从欧美转移到四小龙又转移到这边,他们做不来么,他们没产业链么?无非是成本考虑赚取更大利益,中国也一样 人工 税收 土地 运输啊 甚至政策变动 带来综合成本一上升,这些产业转移是必然的。 - geniusg13你们把廉价劳动力想的太简单了
你看下联合国出的识字率报告,TG近40年的教育还是有效果的
东南亚要有这魄力,早就上去了 - highd有人说如果把供应链拆开就能看到台湾人,供应链其实是台湾人创造的,台湾人去哪里,那里就有供应链
- 久多良木健跟本不需要识字, 认全26个大小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就行, 只要不是亚马逊野人, 能听懂语言愿意工作, 立刻就能上手开干, 这已经形成系统手册了, 做苹果手机是量产, 培训工人也是量产, 和养猪条件反射自动喂食没区别
比尔盖茨的非洲报告也刚出, 扶贫教育上升的速度赶不上当地人生小孩的速度
你要说为什么是中国不是其他国家? 我个人觉得, 中国自然环境好还是占了不少光的, 你是没去过孟加拉国, 雨季那跟本没办法走路, 工人宿舍就一个铁皮棚, 里面一个电灯, 一个木桌椅柜子床, 几个塑料脸盆完事儿. 还有中东, 夏天真的室外没办法活命的....你99%的地方贱地方烂欧美人都不怕, 因为他们可以像南非一样, 盯着一小块造富人区, 完全跟你隔离生活. 但是你100%的的地区都那样, 那就没得选了...好比迪拜, 平时可以生活, 但是ramadan到了, 全迪拜的外国人统统回国...
[本帖最后由 久多良木健 于 2018-9-18 21:20 编辑] - geniusg13你要么文科生,要么没从事过管理岗位
- 雾桑我觉得你可能做过管理岗位但是生产一线现场见得不够多。
- 加藤鹰看三年不就行了,现在讨论没意义。
其实现在贸易战对经济影响还不如国内胡搞瞎搞。。。
只是因为喷美帝更容易所以放大了。 - jazzgao楼主,厂多了后才有了完整的供应链,现在的东南亚就是90年代末的中国,只要那些国家没啥动荡,抢走中国大部分制造业的饭碗没有问题。
- 久多良木健我看下来, 平均还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 远不如90年代末
但是个别几个大厂, 能到2000年了
中国人现在主动到那边去开厂抢生意了, 我想当然以为能价格便宜下来, 然后工厂老板给了我一堆理由, 还是这个价...差价就被这么自己吃进了...中国人开的厂, 用的是台湾人压榨的管理去管的, 当地人对卖苦力很不满意, 一旦有机会搞大了就是被人家砸厂233
[本帖最后由 久多良木健 于 2018-9-18 21:38 编辑] - mmismm精密类的一直都是东南亚那边优势大。。。比如相机,硬盘这些
- 心之一方中国这方面优势没的说,高等教育虽然比例小但是人口基数大,硕士博士下饺子一样根本不是东南亚那些小国能比的,而且那边zf不稳定,基建不愿意投入,也就印度越南还有戏,其他地方算了。
- 秃猫什么技术管理都不说,光是工厂的顺利运行,良品率的提高就是很大的技术优势,这不是看本手册就可以的,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
- 年轻的法海我负责采购的,自己部门一年采购额大概在2B多点,不是从这1,2年开始,其实大概5,6年前我们就开始逐步提高亚太地区的供应商开发了,这几年明显看到这些国家的发展,当然跟中国还有差距,但是很多都在迎头赶上。护照本上敲满了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等。
- 久多良木健你这是生产高级玩意儿, 我这儿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比如500万双袜子, 你给我手工缝头去吧....就是一针一针对上缝合好
- 雾桑你看,你披露的事实与本帖诸君的逻辑是不是相反?
按理说中国供应链更全员工教育水平更高,不应该精密类的在国内生产么?偏偏楼主还以光学这个精密行业为例,那为何HOYA低端眼镜片是中国产的,高端的却是泰国产的? - 久多良木健是的, 我做快消的服装, 10多年前跟客户吃饭, 部门领导都是香港人, 跟我说的都是80年代ykk出钱请他们去日本参观啊这类, 说当下世道不景气了, 日本韩国供应商都没了
现在跟客户吃饭, 除了几个头儿欧美脸, 全是中国人了, 一说某某某出差了都是去柬埔寨去越南...我跟他们领导说, 你再过10年就要常驻柬埔寨了, 之前香港管理层就是你现在的翻版 - geniusg13我觉得你只研究过低端劳动力企业
- rb我就问问,车灯有多少要用玻璃镜片呢?
- 一只纯猪头不要盲目自大
中国怎么抢别人的代工厂,别人自然可以抢走
若把各个国家比作公司,自然也不会一直大赚特赚的公司 - silentkill这才是TG
- 久多良木健我们同行去印尼的工厂看过,3000多人,他很惊讶那边的工人
我们国内车线,刷刷刷刷几秒种,迅速得不像人,同样的机器在印尼,人家就是慢慢像我们新手一样慢慢车,他们也是计件工资,但都到点就下班,好像家里有矿那种工作态度……我只能说中国人穷怕了 - 钢铁铸就的心在国家发改委下属媒体工作的朋友透露,专机接送国内企业家去泰国投资建厂
- doomking你说的这些内外饰件和电器件本来就没必要搬,一个厂一百来号到几百人,产值几千万到几个亿,二级供应商大部分都在本地要搬太麻烦。
但是大规模流水装配线,机加工,冲压件,铸件四大工艺部分可以全搬走。
你江浙的零配件都能卖到川渝广西,人家厂子搬到越南去有什么难度。 - mmismm只能说术业有专攻了。。。苏州希捷厂出过严重的批量事故
自己所在的发动机零件来说,东南亚就没啥优势了 - hwj10tenPosted by: samsung SM-N9600
关注关注 - 久多良木健需要时间的,20年前国产车开始起步,10年前逆开发只出个形,再看今天的国产车,差别太大了。最终一定会和手机一样,中国出的牌子把绝大多数都干趴下
- sakerping我觉得这个事情你们没有搞明白的地方是两个:
一是任何事情都是人性。四川人天性乐观,换句话说他们效率低。东南亚也同理。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且不说作为一个民族,就是挨操的一个整体,吃苦耐劳。这个决定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换别的群体,要么我自强不息事事拿到自主知识产权当人上人,要么我就这一堆一块去你妈的就这个不服你找别人干。中国人看前者没前者的本事,看后者没后者的洒脱。那就别五脊六兽,认命。认了这个命,安心在这个位置上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收益,不管多少高低,就这样。
二是事无绝对。这个行业是这样,那个行业是那样,这个是没有可比性的。事情不可能的是绝对的,产业链优势要么就都是中国的,要么中国就彻底完蛋,不是这样的。但我们的宣传口径灌输的就是这样,其实大家都无形之中被影响了。其实,有些产业被替代,有些留下,整体是动态平衡的,这才是常态。 - allensakura在华美商会自己的调查
- zya搬走三分之一也很可怕啊
- doomking你理解反了,不是越南卖到川渝是江浙可以卖到越南。
同样是一、二级供应商在江浙,厂子开在西部南部和开在越南区别不大。 - 兜兜头有糖中国还是牛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