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48#abs001谢谢你的表格,apl大家经常用,但是这个对比图我没看过

。。。。。在不涉及到apl为100的前提下(那是因为我没提),其它讲的,我们两者不矛盾而且是一定程度相互印证的。
apl只是一个标定刻度,在投影仪 显示器等涉及到显示的当年测量很广,因为需要标定其它变量,确定尽量做到单一变量。你这个apl有参照意义,并且和我说的不矛盾,但是这个apl极端点的选定,是对我说的最不利的个例,所以看起来有点矛盾?
我说的对比度和开关特性,实际上就是更精准的开关可控和自发光特性(实际上是最终结合起来就是LED的黑色部分可以更不发光甚至做到极低亮度更黑),正是这个特性做到了所谓的AMOLED更省电。所以我说是“有点吹但是有(一定)根据”,有点吹是因为烂大街的对比LCD和AMOLED的文献都是人云亦云没有因果关系的尬吹AMOLED的省电和对比度,实际上这两者是结合的,而且三星的这种尬吹是分场景的,特别是apl的场景选择。
这就要说到你提到的apl这个参数了。在各自的阵营,大相径庭的数据就是因为apl都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apl点过分夸大和强调的春秋笔法造成的。0和100具备重要的参考标定意义,但是都只是日常场景中的点而已,而且只是限定了极端值。因为我说的发光和开关特性,AMOLED所谓的省电实际上是来源于它的暗光部分。所谓暗部越黑,暗部面积越大,暗的那部分功率降低的越多,而lcd因为特性会暗部不够暗,这个特性既影响了对比度,也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低apl场景的发光效率,而且apl越低,LED优势越大。但是这个点被三星等下游厂商无脑放大了,作为反击,lcd厂家拿来的通常也就是这张apl100的图类似的场景,单纯宣扬100这个点(也就是纯白)肯定太拙劣了,一般是强调Android5以后的apl场景会达到80(实际上我猜是设置等场景的界面?


而且这也没考虑到灰度的影响,灰度实际上也影响了apl的值),所以对立的两方都不太客观。但是你最后说的结论正确而且印证我说的话,lcd和led的分界线在65%,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两者是有各自的优势区间的,在65(是个概数,仍然在变化中)以上区间,lcd仍然具备优势,这个优势在纯白点被放大到极限,也就是你给的这张表格。这张图表可以佐证,一堆各自同期的极品AMOLED对比g7在纯白条件下(这张图标定了亮度,而且不是一个极端值亮度,所以很具备参考意义)发光效率落后很多(当然,谢不意味着各自的极端亮度有这么大差距,上限是一定的,标定apl甚至同时功耗来测量亮度那就是另一码事了,但是a屏所谓的亮度优势也是春秋笔法,这个后面再说),纯粹看这张图,各种AMOLED都被干爆了

,但是这只是一个极端值。实际上apl的场景,如果不是长期看纯白电子书或者盯着纯白界面看,那么乘以时间系数权重总体80以上是不大可能的。即便是网页这种白色较多的场景,也有很多广告位和文字,并且很多浏览器也不是放纯白界面,会有护眼的颜色(三原色每个颜色的极端值都会占据33.3的apl值),不过除了看电影直播,其它场景的apl也不大可能低于50(个人意见而已,因为我也没见过权威资料),但是看电影和视频这个场景,apl是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低的多的,以投影仪测评为例(因为apl场景的划分,在显示器上主要作为标定量和参考,但是没有比例划分,和电影比较相关的投影仪市场的评测数据更多),有过大数据的分析,甚至apl在9(你没看错,就是9,实际上只有8点几。。。。)以下的场景就占据了接近一半,80%的场景apl都不足20(这个数字我还放了量,实际上是18不到),当然,流媒体视频就不是如此了,因为更多的场景更白,比如综艺和直播,但是apl不大可能高于甚至还是大大低于50的,爱奇艺这种全黑界面还不算,光是算腾讯优酷这种,视频面积加权平均周边有白色的部分,apl也不大可能大于50,而且大部分人还是全屏看这些流媒体的。所以apl50到70这个场景还是有很大比例的,这个区间里面大部分都是AMOLED占据上风,而且现在夜间模式越来越被接受,从发光和护眼为契机,很多厂商都上了夜间模式甚至有人全天夜间模式(不少电子书阅读者是如此),更增加了a屏的优势。所以我“有一定依据(但是要看情况,并且大势的确如此)”。而有的人,光这张表里这个100的点,AMOLED都被lcd打爆了(虽然这不是你的本意)。
另外,既然说了这么多,那就说一下对比度和亮度的问题,这两个当年,舆论的导向和三星占据的便宜更多。因为所谓的对比度优势,的确是比较实在的,毕竟a屏暗部足够黑甚至不怎么发光,但是依靠对比度这个优势,造成了评测上面三星的亮度参数的优势。因为三星a屏所谓的部分峰值亮度等参数,感觉是通过一定的apl获取的局部最大亮度(比如大面积的暗部不发光,中间的亮点激发发光,能量聚集在中间,这样会比apl100还高很多,同时获得更好的对比度参数,而lcd根本没法这样比)。并且,现在三星在apl100时候的最好亮度,我感觉并没那么大优势(对比过大部分旗舰,现在的mate30pro等国产a屏在apl100下甚至感觉比note10+要亮,但是看参数还是三星的尼特更高,这个我就解释不来了

)。
题外话,很多参数和检测都是有春秋笔法的,大家玩数据都很厉害。前面说的投影仪测评,很多人就玩弄指标,测对比度选取不同的时间点测,亮度最高和亮度最低,这样子对比度一下就好看了,所以就有了同时在一个图像和场景内对比黑和白的对比度,这个对比度可以防止针对数据的投机取巧。但是屏幕发光检测中,AMOLED的极端亮度和对比度,就是通过这种同屏内黑白对比取得的,把更大的能量集中在亮部上。所以,评测的导向和参考意义,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原话是,抛开技术问题谈两者的上下限,因为动态变量过于复杂的情况下,我简化问题直接取极端值,即便lcd和led在极端场景下相差三四十甚至更高的功耗,由于屏幕只具备不足50%的耗电单项权重值,所以最后屏幕的耗电效率提升带来的续航提升实际上是不如很多人预期的(对于cpu和基带等其它负载越大的场景,越不明显,如果只是亮屏看电子书这种场景,就会很大了)。
dc的话会增加白色的比例,类似于人为减少了黑色的占空比和低亮度比率的平均电平。换言之,就是前面提到的人为拉高了apl(因为人为拉高了时间乘以若干瞬时apl的乘积),这不恰好和你这个表是非常契合的吗?只不过apl是一个一定程度的标量而已,如果考虑一秒以内的占空比,apl会被分割成很多断再做积分,也就是我们说的apl实际上可以更精确为一个单位时间内的动态明暗度做积分的度量。实际上这都是以apl作为基础的,也是和你说的apl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