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了中国的Citi花旗银行 好烂,好烂,好失望

  • b
    beterhans
    一个偶然的机会 同事让我去申请花旗的信用卡 于是开始接触这个银行

    一开始觉得 哇 听名字就觉得好洋气 一定好大上。
    (背景:我是 招商银行的 用户)

    好开始申请
    填表 签字 (注意这个签字是非常要命的! 这个签字是图像密码! 你以后的签字必须和第一次的签字匹配, 但是我不知道就随便签了)
    一般我习惯自动还款 所以一定要申请一张 借记卡 做自动还款,又要填表。
    工作人员说 花旗银行 转花旗银行是免费的, 境外 ATM 取当地款 也是免费的 (ATM 费用不算), 于是我很高兴的办理了

    然后被告知 借记卡表格一些内容和 信用卡的信息不一样 比如行业,和签字。 我说我想不起来 我当时选的那个行业了,又要填表修改 又要签字
    看到签字我都怕了。 因为我的名字比较复杂 自己也没设计过签字 所以每次签字都是不太一致的。但是这个签字是密码..... 真心怕了。
    终于弄好了,走人了 走到一半,分行前台电话我说 后台验证一个签字没有通过, 要求回来从新签。 Orz...
    总之非常烦... 不是一半的烦....

    电话咨询
    经常出现 电话客服 和 分行的客户经理 说的不一致。

    账户管理费
    低于 50000 还不知道 60000 要收账户管理费

    不支持 绑定支付宝

    不支持 绑定 Apple Pay

    网银不支持 自助买理财

    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 操作极端复杂 第一次购买一种理财必须人去 分行办理
    去了 还可能找不到客户经理 要找人代班
    你又要填表 又要评估 又要签字 又要录音 1个多小时

    等到你要赎回这个产品的时候你要打电话给客户经理, 不能打给别人哦
    然后客户经理 辞职不干了 于是要找你当前的客户经理,然后等了老长时间才打给你。 抛售的时间都等没了。


    到这里是 纯国内的体验

    说说国外部分
    到了当地的 Citibank 被告知 他们和中国的 citibank 没有我想象中的哪种是一个银行的关系。 根本就是2个银行 几本没有任何关系。 对用户来说你就当做他是2个银行。

    ATM 取现貌似是比较便宜 但是我没做横向对比

    关键的来了 当时说 花旗 转 花旗不要钱
    我将 国内的 美金转到 海外的花旗账号里 结果被告知
    需要 收取 手续费 + 中转行费用 + 电报 费
    What?! 这 和招商银行有什么区别? 你花旗转花旗 还有 中转行?! 你不是说 花旗转花旗不要钱吗? 最后他们说 是外国的花旗转外国花旗不要钱。外国花旗转钱进入大陆 不要钱。 但是出去是必定要钱的。

    目前已清空账号和天朝阉割版花旗说拜拜了。
  • c
    cloudian
    这是TG的政策导致的吧,国外银行并不能真正在国内开展业务吧。
  • s
    slr
    大陆金融开放就是个笑话,外资银行仅仅是个招牌进来了,wto的一根搅屎棍。
  • b
    beterhans
    目前看是这样的
  • L
    L.G.Y
    境外人民都需要管一下。
  • t
    tanglee4950
    就怕你这种转移资产的
  • m
    mai84619
    要不然西方要一直骂中国人在WTO拿到了该拿的好处,却不履行承诺! 当年承诺说的银行电信电影文化等全开放几乎……

    有点像你坛的一句名言,求种像条狗,撸完嫌人丑
  • s
    spritegame1999
    邮局港剧,不要说国内的外资,国外的外资的系统和用户界面真的也是一坨屎,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国内主流银行的网银、手机银行秒他们十条街,不夸张,特别原始和不友好。

    我是香港汇丰的卓越理财客户,极端不满。
  • k
    kidthief
    ATM取现比较便宜是什么鬼?难道取现还要手续费?
    国外银行就算了,体验被国内银行完爆
    每天早上你都能看到银行门口一堆排队的,坐标南美
  • d
    dorashop
    说得好像中国在美国开银行是畅通无阻没有障碍一样,美国对中国在美设置银行也是限制极多的,貌似除了地理位置局限在华人聚集区外各种美国银行玩的溜的很多场外业务对中国银行也是限制极多的,因此次贷危机时候倒闭几十家银行没听过中国在美银行倒闭的,除了保守的经营策略外各种业务限制也是主因。本身银行作为一国经济命脉级部门就不可能对外开放太多,哪国都不傻都是作为极重要筹码交换的。这今年和美国搞得百日计划里有一条就是

    ”美国市场有可能对中国银行开放,承诺给予中国银行和其他国外银行同样的待遇。同时Visa和万事达等美国企业将获准进入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两家银行获得中国债券承销权(应该是大摩和花旗)”
  • Z
    Zhen_Link
    app也反人类
  • x
    xxxpso
    不是和浦发合作的吗?我浦发信用卡上海印了花旗的标志
  • B
    BILYTOM
    我朋友在HK汇丰也被推销理财了...首次认购费5个点,简直当人是水鱼啊。有句讲句,比大陆任何一家理财都黑
  • n
    nvidia007
    我最近才知道,所谓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开放式基金居然不能网上买,只能去证券公司柜台填纸质的认购表格,真心惊了………………
  • h
    hulihutu9
    我只能说没用过海外银行服务之前,你会对它们的服务存有幻想。用了你就知道,海外银行的服务之差,超出你的想象,收费之黑也会超出你的想象。
  • z
    zuccbtpig
    现在有啥优势。。。。再过几年就要被上海吊打
  • k
    kualalumpur
    用过恒生
    服务差国内十条街
    绝对不是封闭的问题
  • 妙蛙种子
    你太高估这些外资行
  • q
    qwertyaz
    国外花旗的账号还是蛮好用的,网站app这些的确烂,但是全球atm取款不自收手续费,刷卡也没手续费,汇率直接是visa官方汇率,只比google搜出来的低一点点,超级好用
  • 加州IT男
    我办了张Citi Costco卡还是挺好用的
  • 天空の軌跡
    我是没觉得,我有美国citi chase boa amex discover barclay的账号,绝大多数都比国内的好用啊
  • c
    copper641的马甲
    什么年代了,浦发信用卡早就取消和花旗合作了
  • x
    xxxpso
    是很早了。。。后面换卡就没确认过
  • s
    spritegame1999
    实事求是的讲,都说国内银行垄断,其实是行业管制下的充分竞争,所以国内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大众的)产品研发、电子银行、电子支付等方面,比国外好的多得多,完全称得上是国际一流。你如果习惯了宇宙行的服务和产品,跑到汇丰花旗去,会抓狂的要死。

    外资的优势是全球化和先发,很多私人银行的东西、衍生品玩儿的早,国内还没介入这些领域而已。
  • a
    anubisx
    没错,其实中国银行业的确是这样,你可以说垄断,但在这个垄断的行业里有几百家银行在血拼竞争,跟通讯 水电 石油就那几家完全不一样。
  • b
    beterhans
    能否通俗的说下 外资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 a
    anubisx
    基本没有优势。
  • s
    spritegame1999
    一是全球化,本来就是外面世界的,主要在欧美的业务开展的早,分支网络、交易清算都是成熟的,也适应国际规则(规则就是他们定的);

    二是先发优势,比如家族信托、衍生品交易,就是他们发明的,像前几年的ACCUMULATOR(累计期权),这东西国内压根没有,衍生品市场不发达,所以人家玩的我们就觉得很高大上。但衍生品其实都很坑爹的,ACCUMULATOR坑了多少高端客户媒体都有报道,次贷危机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国内衍生品逐渐发展,也在学老外,这块就没那么神秘了。

    除此之外的一些基础性的银行服务,比如交易系统的强大、电子银行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产品的丰富程度、定价的优惠等等国内银行可以自己修炼的,早就秒了外资十条街了。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香港汇丰,不能电子渠道申购基金、不能代扣水电煤气费、买股票(香港银行可以交易股票)无法显示持仓成本和盈利。。。放在国内你敢信?
  • K
    KILLERKTD
    你想想国外金融可是能操控政治的大资本
    能安心为人民服务?
  • n
    nbcoolman
    mark 学到了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