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里,我在投资领域的纠结,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时代里不少中国人的焦虑。
人到中年,闯深圳也有20年,谈不上成功,也难说很失败。所从事的行业,曾经朝阳过,人也混到了一定的位置,突然之间这个行业开始滑坡,几乎看不到回头的可能。所以去年春节一过,我跟太太就穷则思变,准备自己做些什么。选来选去,选中了一个世界级企业,试图加盟。然后就是紧张的申请、面谈、考察,坐着飞机飞来飞去。机会之门似乎在一重一重地打开,闯关夺隘,非常顺利。到了6月的时候,竟然获得了这个数十人里才能出一个的机会。那时的我们,充满了乐观与幻想,觉得傍上了老大,似乎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
接下来要筹集资金:800万。这个也不难,2005年我在关外买了个联排别墅,一咨询中介,基本上可以卖到这个价钱。由于交通与子女上学问题,这套房子一直空置,种种菜和水果之类的,白白缴纳了8万多元的物业管理费。于是马上挂单叫卖。9月中旬,成交了,如愿拿到了现金。
然而,问题来了。随着我们对这个外表光鲜的世界级企业了解越来越深,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日渐下降。当关键数据一个个拿到之后,我们绝望地发现,在通胀加速的时代,这个项目基本不可行!即便强行参与,回报也非常非常低。于是决定放弃。而这时,已经是今年元旦之后了。
怎么办?
移民吧!一个朋友建议。
想想也对,如今的中国,说坐在一个火山口上绝对不为过。环境问题、诚信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腐败问题、收入差距问题。这一点,不用朋友说我也清楚。这个社会,各个阶层其实都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都在等那一天。惟一不确定的是,我们未来采用悲惨的利比亚叙利亚模式,还是好一些的苏联模式,抑或是各阶层共赢的台湾模式。
美国的EB5和新西兰的创业移民,需要资金量低,但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新西兰投资移民,150万纽币这个类别的,似乎最适合我们,风险几乎是零,只是需要时间而已。研究一番之后,开始心动。但是去了之后做什么呢,不知道。如何融入当地社会?也不知道。我们这点钱,不可能像贪官那样过去什么也不干。想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土命,梁园虽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乡。
于是,手里大把的现金就需要有一个出路了。过去几个月,我一直在做理财,5个点的样子,根本不可能跑赢通胀。那感觉,跟裸奔差不多,心里轻飘飘的,总觉得钱在贬值,在流失!
股票?都上当多少次了!黄金?美国经济走向复苏,黄金至少5年内没有机会。高档白酒?即便价格已经见底,你囤积这玩意也许只是一堆农药,以10年之后的标准看,各种指标都可能超标,到时候还要请垃圾清运公司来帮忙处理。美元?人民币似乎还在升值,美元存款利率不高,美元理财产品也很少有得选,所以现在好像没有必要着急。
看来看去,好像还只有房子靠谱点。而且,眼看着就要涨起来。
住宅将来也许机会不大了,当然,由于限购,我也没有资格购买了。但商用物业呢?虽然到处是城市更新项目,到处是综合体、写字楼、高档公寓,但总比现金靠谱。
中国的房子也许跑不赢美元,但绝对能跑赢人民币。你今天622万人民币购买的房子,价值是100万美元。10年之后,也许它只值80万美元,但更可能值6220万人民币。反正在我眼中,未来人民币跟日元要扯平。时间早晚的问题。
基于上述判断,我重新开始看房子。当然了,只能看商业地产,因为限购。
3月初的时候,在南山的前海与后海之间一个楼盘下了赌注。说是赌注,一点都不错,因为我赌的不仅仅是800万,更是我与家人的下半生。在人心的风雨飘摇中,我选择了中国,选择了房子。我觉得这是我的命运,一个无法逃离他乡的中国人,一个无法逃离房子的中国人。
开这个帖子,就是想让天涯帮助我记住这次选择时的心态,以便10年之后,20年之后来这里凭吊、反思。我觉得,如果选房子没有错,那我的这个项目更没有错。这是一个写字楼项目,是深圳第一个国际集团开发的综合体的第一期,这个项目共有三期,中间包围着一个10万平方米的公园,下面是挖空的,里面有2100多个车位和巨大的地下商业空间(为了避免广告的嫌疑,就不说它的名字了)。
在商业综合体日渐饱和的时代,这个项目有几个亮点,一是拥有自己独享的公园,二是拥有好的地段,三是拥有一个好的物业管理,当然,还有足够的车位。
售楼员劝我说,这么好的项目,多买点吧,贷点款没有什么的。不过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次性付清。当然,这很保守,但是我更愿意保守一点。这样,如果选错了,还不至于一败涂地。如果空置一段时间,也不至于狼狈。也许这就是中庸吧,人到中年的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