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里的货币体系有人考证过么?

  • 凤爪
    好汉出门带个盘缠都是几百两
    有银票咩?
  • b
    bigwizard
    没钱了,一般可以

    找公明哥哥
    找柴大官人
    找个小树林
  • 级替四
    没印象啊,哪一段有写好汉带个盘缠都是几百两?
  • 凤爪
    比如李逵探母啊
  • 级替四
    “当下李逵拽扎得爽利,只跨一口腰刀,提条朴刀,带了一锭大银,三五个小银子,
    吃了几杯酒,唱个大喏,别了众人,便下山来,过金沙滩去了。”

    宋元的一锭合五十两。
  • N
    Nigel
    先说说那时的一两多少克吧,十几克到三十几克的两古人都用过
  • 麦克欧文
    最扯蛋的是不管家境如何,一进饭店就“小二,来两斤上等牛肉”
    据我所知那个年代,牛是农业工具,能被宰杀食用的牛肉简直少之又少,只有达官贵人才可以偶尔吃点。
  • b
    beterhans
    天朝人从来不喜欢写实
  • A
    AVの炼金术士
    不是有科普吗?那时候卖的牛肉都是老死的牛。
    价格其实不高,因为不是好汉可能咬不动。
  • k
    killmesoftly
    首先,你们要搞明白,水浒表面上是写北宋,实际是元末明初。北宋流通仍以铜钱为主,大量使用银两得到元末
  • 级替四
    宰牛的事在北宋末年其实已经管理很稀松了,只要你别在大城市公开打官家的脸面,乡下杀牛取肉没人管,因为有些地方的牛数量不像汉唐时候那么稀缺了。

    [本帖最后由 级替四 于 2018-12-15 21:37 编辑]
  • 草泥马大师
    宋代货币主要是铜钱,而且大宋国的铜钱全世界流行,铸造工艺高超,币值稳定,在国际通用,并且其他国家十分热忱的收藏和兑换,相当于二战后的美金,通常在其他国家都能以很低的铜钱数量换取超过本国币值的很多的货物,汇率价值极高。

    宋代的银子不多的。宋代的货物流通和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应是历史之最,所以诞生出了交子/会子,一开始是民间信用,后来朝廷开始官方印制,成为国家信用保证的流通纸质货币。

    当然,这时候熟悉现代货币的大家,可能会问,政府印钞,不会大规模通货膨胀吗?
    大宋朝廷十分讲究,首先交子/会子都是可以及时兑付铜钱和银两的,通常是发行额度和可兑付货币数量相当
    后期朝廷认识到没有必要储存那么多,而市场所需货币量又那么大,所以宋代对于纸质货币的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了铜钱银子货币的三分之二。
    有宋一朝对于交子/会子的使用都是十分安全的,只在最后灭亡时,失去了对纸质货币的偿付能力

    宋代还有各类引子,比如“盐引”、“茶引”、“香引”、“犀象引”等等,相当于可以提取货物的证券
    而这类范围很广的证券是可以交易的,不同地区、不同时节的价格都不同,所以宋人很热衷炒作、交易这些证券
    使之成为有价证券,有偿付能力。

    宋代,还有解库,可以民办,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吸纳存款,发放贷款,赚取利钱。《清明上河图》里就有画出

    这些还都只是宋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下,金融交易的一小部分,至于其他大宗商品期货,天使投资,信托机构等等可以找到,在这个帖子里就不累述了……
  • u
    u571
    是明代中晚期好吧,隆庆开关导致大量白银流入才使得银子成为中国的一般等价物

    元代一直都是以纸币和铜钱为主,金银流通很少,北宋南宋更不用说了

    另外宋元海贸盛极一时,大量海商偷偷走私铜钱到海外(因为海外也缺硬通货),导致南宋和元连铜钱都缺的很,元代做的铜钱质量差的一逼几乎全是铅
  • C
    CrAdLe
    这才显出这些好汉的叛逆不羁啊。
  • 苏怡
    水浒到饭店也不都是吃牛肉吧。只是读者对牛肉印象比较深而已。。。我刚查了下水浒前40回到李逵劫法场,其中有鲁十回林十回武十回,只有两次在饭店吃的熟牛肉,一次是林冲烧草料场之前买的牛肉在破庙里吃。还有一次是武松在景阳冈,也不是开口切两斤熟牛肉,而是问店家有什么“饱肚的”,店家说有牛肉武松才说切二三斤。。。
    这四十回在饭店吃饭的情节很多。但大多都是什么菜肴果蔬,狗肉,鱼汤什么的。
  • u
    u571
    不准杀牛不代表不准吃牛肉,牛死了难道一身肉全扔了?

    从宋人笔记里能看得出,吃牛肉在民间并不稀奇,反倒是官宦人家很少吃,原因并不是怕犯忌讳而是那时候牛肉并不好吃,远不如羊肉美味,宋代高端肉食基本都是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