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面对的生死

  • 红叶
    @莲子清如许 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我所在的神经内科,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重点科室,当年大学毕业分来这里觉得专家个个都是牛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慢慢地在临床上轮转,当住院医师,我的确得到了相当严格和高端的神经内科医师培训,患者都是全国各地慕名来求最终诊断的,专家们的诊断水平跟国际相差无几,甚至超过国外(中国人多,病种多,所以在这里见识也多)。但是这仅仅是诊断,神经内科能明确诊断的病大概三分之一,在这三分之一里能治疗的估计是三分之一,神经科往往可以运用各种先进的诊断技术来确诊病因,但由于疑难杂症多,往往只能获得一个笼统的治疗方向,而难以建立个体化治疗,所以有着所谓“重诊断轻治疗”的行业传统,治疗捉襟见肘。我时常胡思乱想,号称科学先进的现代医学就是这样治病救人的吗?

    我永远记得当一年住院医轮转内科遇到的那个肺癌患者,30岁女性,晚期肺癌,胸廓变形了,头上有两处颅骨转移,包着白纱布,像“小龙人”。她整整三个月没有平躺着睡过一觉,只能抱着枕头端坐间或眯眼打盹。她那位可敬的爱人同志,没日没夜的守着她。我值班的那天,她爱人来找我,说她疼的厉害。我忙去看她,情况已经是相当的惨烈,血压全靠药物维持(医学上就是临终状态了),每日几乎不进食,整个人都浮肿了,是一种透明的白净,可以透过菲薄的皮肤看见她孱弱的血管仍在顽强的搏动。我听了她的肺,全是痰鸣音,她却没有一点力气咳出来,只能靠护士吸痰,但每吸一次都像是要她命的痛苦。真正要命的肿瘤让她疼痛的神志不清,普通的止痛药无济于事,只能打度冷丁,至此我才相信书上记载的癌性疼痛有多厉害。我给了她一支,不是很管用,仍疼得迷迷糊糊,我也不敢再给,不知如何是好。他爱人从冰箱里拿了支冰棍给她,脸上表情极其复杂,在这个寒冷的深夜,暖洋洋的病房,喂她一口一口的冰棍,她像个孩子一样,慢慢的吮吸着,奉如甘饴。于她而言,每一次进食,每一次看见第二天的太阳,都是一种奇迹。我每天都会知道她还在消耗维持着,直到那个早已料到却不愿到的中午,抢救现场气氛竟是一种无奈的从容,她爱人不停地打电话“我媳妇快不行了,你们打车来吧……”泣不成声,那种极度压抑悲伤的声音让我简直要窒息了。她已经完全昏迷了,脸肿得厉害,呈现出一种灰白色的“死气”,轻轻地喘息,终于可以平躺在久违了三个月的床上了,她就在这张她趴了三个月从未躺过的床上永远睡去了。年资高的大夫在从容地临终抢救,大家都明白这于她及家人都是一种解脱,但我没法看完整个过程,也许是年资太低,工作还短,心里还留着一条缝——一条医生不该有的缝,我的整个心都憋得很疼。这是件令人沮丧的事,我拿这件事尽我所能与他人轻描淡写聊了半天,掩饰我这种不符职业情感的心理,而结果却是愈加郁闷。

    工作了十年,见过的各种死亡场面,感慨良多。很多病人在急诊室去世时,身上被插着各种管子:输液器、胃管、导尿管、氧气管,甚至是气管插管。最后的那一刻,真的是惨不忍睹,既增加了临终者的痛苦,也增加了世人对死亡的恐惧感。亲属盲目的追求延长患者毫无质量的生存时间,有时候其实只是为了世俗的所谓“尽孝”。我进了NICU只3天,我就特别沮丧,每天就是在讨论用多少营养液,用什么抗生素,怎么对症治疗,延长这些昏迷患者的生存期限。我不知道医生到底是干什么的,难道就是这样无休止地维持病人根本没有意义和质量的生命吗?

    还管过一个患者,女 72岁,脑肿瘤,高颅压,慢性脑疝形成。我们神内只能用药降颅压,但是时间长了很快会肾衰的,根本问题(肿瘤)不解决,好转不了。所以我们确诊肿瘤之后让家属尽快转科,但是从来不出现的儿子儿媳一听说要出院,就马上来跟我们交涉,似乎把老太太扔在病房,就是保险箱,他们就尽到了孝心,老爷子被这两对小夫妻弄得没了主意,也想赖在神内。其实转往神外,尽快手术,老太太还是有救的,至少不是目前的等死状态。最后我把嘴皮子说破,终于同意了转科,这样太极推手又拖延了一周左右,我心里都恨不得大嘴巴抽那几个矫情的子女,这是为老太太好吗?我现在想明白了,普通人对死亡是很恐惧的,他们未必能真正理解死的含义,那是生命最后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死时的尊重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因为生者害怕死别,害怕背上不孝的骂名,就硬要医生盲目延长临终的过程。有希望救的,就应该尽百分百的努力去做,但是无意义的抢救,该舍弃还是应该舍弃。

    我想起我第一次抢救病人时忍不住湿润的红红的眼圈;想起我见过的最孝顺的儿子签署放弃有创抢救他爹后,在地上“梆梆梆”磕的响头;想起患者走后家属惨烈干嚎后在门口冷静摊派丧葬费用;想起无耻“医闹”老爹死后不及时入殓,开始盘点医护失误准备官司,面对生死真是众生百态,人性毕现。

    我那英年早逝的大师兄,气度非凡,大高个子,声如洪钟,是我见过的最博学的神经内科医生,他理解力、记忆力都超强,专业知识(神经解剖、神经病理、神经生理)和社科知识都超强(历史、政治、文化、艺术)。我简直没见过比他更神的神经科医生。他看病,我们这些小字辈的在旁观摩,觉得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从查体到诊断、到治疗,从健康指导到心理疏导,让病人觉得宽慰,让我们觉得到位。他给大家讲课,旁征博引,口吐莲花,思路清楚,特别实用。他没出过一天国门,但是用英文作讲演时,那种地道和流畅,让很多海龟也汗颜。45岁他查出肝癌,做了肝移植,一度还复出,松散地出门诊,经常跟我这个闲云野鹤的人聊,他说他是提前进入而耳顺阶段,准备进入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阶段。我们探讨过工作的目的,他说最低级,工作是为了生存;高一些,工作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获得快乐;最高境界,工作什么都不为,就是工作。移植后1年癌细胞再度扩散,他还发消息跟我说不要担心,他这一型扩散后最高生存期是7个月,他要试试挑战纪录,至今他的这些短信我都舍不得删去。在八宝山,他静静躺在鲜花中,我悲不能已,他应该没吃什么苦头,他爱人也是医生,放弃了一切有创抢救,师兄总算可以安静的走了,我后来想通了,默默地跟他说:师兄,你先走一步,大家都会再见面的。

    人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但是应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是我愿。
  • D
    DarthVadar
    @DarthVadar mark
  • 假设
    尼玛越看越想提前立遗嘱。。
  • 2
    24241427
    心术??
  • n
    nightmare8424
    看过HOUSE以后觉得医生自己不得精神病已经很牛逼了。。。。
  • 2
    238
    想起了白色巨塔和回首又见他
  • a
    ak8383
    看哭了竟然。。。我会有那胆子放弃生的时间吗?在这没有诚信,榨干病人最后的金钱的地方,我敢,我周围的人敢吗?

    美国人呢?

    罢了,或许本文只是个医生的哀思吧
  • c
    chuii
    楼主这样的医生多一些就好了。
    无论什么职业,从业多年后还能不改初衷,不放弃理想,都很难得。
  • 无蟹可击
    死去的尊严太高端了,一般人没法得到。身为患者亲属说放弃什么什么治疗都很轻松,可躺在病床上的人愿意吗?其他人又会怎么看呢?
    除非像那个医生一样,对治病这种事了然于胸,自己爱人也是干这行的,才能坦然决定去等死,换一家子都不可能。
  • 脾气不太好
    我母亲那一代人中,大多都是70古来希的年岁
    这两年,她的同学朋友中,不断的有人中风,癌变,心脑血管阻塞
    我见过好几位,已经放在ICU几月,一年,几年的
    还保有意识的, 不少都求死,当然也有求活的
    只是各种各样的家人,几乎私底下聊天都支持安乐死,没办法,一月几万的费用,无间断的照看,确实活人在一直受罪
    但...无论是病人还是家人,都做不到。社会亲友的舆论都不支持。所以到今天还是一直拖着

    有几次去医院看望病人时,总会想到死亡的质量这一个词
  • c
    cf3b5
    你医生敢插少一根管子,告到你医生破产为止~
  • v
    vany
    刚面对过,很难过,母亲ALS,呼吸衰竭。。。。
  • w
    will_ann
    看的很心酸。简直不敢想象那种场面
  • *空缺中*
  • z
    zhuliang
    house算好的,大部分都救回来了,willson那边才痛苦,全部是癌症,只不过缺乏戏剧性没拍出来。
  • 暖冰
    比如说第一个病人那种情况
    为什么还不一心求死,绝对的绝对的绝对不可能恢复,痛苦着活着也是延长痛苦的时间,还拖着是为了什么
  • L
    LuciferQ
    说说我自己吧,爷爷学动物的奶奶学医的,我就算从小瞎看专业书打发时间

    我爸在我16时候诊断了急性再障,一礼拜就走了,lz说的那吸痰确实感同身受,真的是看仪器都知道吸出来指标平稳好多,
    爷爷春节走的 脑梗卧床两年多衰竭了,最后老爷子都枯干了那眼神还是抓救命稻草一样盯着你看,求生是本能。不过最后老爷子那儿抢救也是放弃的,平稳走就最大的欣慰,机器干预都放弃

    血亲还是希望能多活一阵是一阵,不想后悔

    看他妈一堆书都没用,想着没痛苦的走是最大的尊严,到那时候自己那关都很难过
  • t
    tzenix
    在中国社会,唯有自己立遗嘱,才能减轻子女的道德压力
  • D
    DarthVadar
    有子女分家产争钱夺利
    也有传统观念不肯让亲属这么放弃生命了
    亲眼见过有家属,烂摊子都推给自己兄弟,住院不付钱,平时都不来看望,等人快没了来几次,就为了要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