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我背着行囊,来到市区闸北区读书的日子。在星火电影院那里,看到了我人生中的一个书摊,那是我的起点,从此,几乎隔三差五就去光临那个书报摊,什么军事书籍,科幻书籍,各种奥秘类街边杂志,每个月都要花很多金钱在上面。偶尔也走入边上的街机厅,但已经提不起太多兴趣了,不像初中那时候痴迷于机厅,或许是被那些杂志所俘获了。那时候虽然玩的东西没这么多,但感觉人与人更真诚一些,有书,有游戏,就够了。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玩的却很开心啊,穷的时候逛个超市也挺开心,什么都不买,就进去看看商品。记得那时候,一个女孩子拿了包卫生巾,被父亲扯着嗓子喊,要这东西组啥,噶巨。。。。看着那漂亮妹子的身影,真为她惋惜。。。然后我发现现在我也是这样扯着嗓子喊我儿子:这道题都不会做?脑子怎么长得。。。现在深有体会。对于那些工薪家庭,对于那些95年之后生活日益窘迫的族群来讲,那时候的生活在质变,跟不上时代的人,即将开始郁闷,因为下岗潮即将来临。有些市区的人,据说双双下岗,好的么也就一个人下岗,真的是非常痛苦吧,那时候我家是乡下,父母都在社办厂里面,没有遇到什么下岗潮,加上种种地,生活还是可以。当年我记得我一个月生活费是200元,包括了早中晚吃饭,其他孩子一般250元,好一点的300元。和父母都不乐意,差50真的是差不少哎。一台sony 便宜的walkman 也要350元,根本买不起,省不到钱,其他孩子省几个月就可以买了。当父母了,突然发现,父母也不容易啊。现在很能体会我父亲的做法。虽然后来我母亲给我私底下加生活费了。最后一个月能拿到350元。现在想想那时候自己非常不应该。

[
本帖最后由 胜利11人 于 2020-10-12 12:5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