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当真,芮成钢只是在调侃

  • 陆逊
    这不是正式的提问,只是“暖场”的幽默

    网友将愤怒一鼓脑倾泻在芮成钢身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字数和信息来源所限(尤其在微博上),大家以为芮成钢说的话是一句正式的提问。
    实际上,把现场背景还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当时芮成钢在主持一个“电视辩论会”,下面我们以时间顺序描述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节目开始前:芮成钢得知骆家辉是乘经济舱来参会时,特地与其进行了核实,并得知确有其事。于是芮成钢告诉对方,“稍后我会就此事调侃一下”。

    节目进行中:面对事后记者的采访,芮成钢是这样表述的:“没想太多,这只是一句打破辩论会开场时大家拘谨气氛的玩笑,而且骆家辉也没觉得有什么。我觉得可以在辩论会上为达沃斯注入一些轻松的气氛,同时也加上一些香辣的色彩,不要大家坐在一起个个都面色凝重。”…[详细]

    节目结束后:作为“在现场第一排”参会的冯军,这样写到:“芮先用英文调侃骆坐经济舱来是否是提醒大家美国欠中国的钱,顺势引入论坛第一话题:美元贬值和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资产影响。幽默机智现场效果超好,在场的观众百分之八十是老外。骆大使自己也很满意,活动结束后和芮又聊了很久。别断章瞎取义啊!”…[详细]
    很显然,芮成钢、骆家辉以及现场的观众,都不认为这是一句正式的提问。只是当这句话从当时现场的环境中被硬生生提取出来后,就有了别样的意味。


    http://view.news.qq.com/zt2011/rcg/index.htm
  • d
    darkgame
    没见过调侃的人把自己调侃进去了,这货不SB吗?
  • 陆逊
    记者:你怎么看骆家辉说的“作为政府官员,一般的规则就是坐飞机时坐经济舱”?

    芮成钢:我采访过很多美国官员,包括入阁的,他们基本坐的都不是经济舱,甚至很多时候他们都坐专机,因为他们随时可能会被总统召见,需要赶时间。我听同事说骆家辉这次是坐经济舱来的,但随行却有记者陪着……
  • r
    realclone
    他的微博发言也是调侃么
  • 陆逊
    如果坐经济舱不算“基本政策”的话,骆家辉特别提到这一句,算不算宣扬美国价值观?
  • 陆逊
    骆家辉说,对媒体一直关注我感到很意外。比如说在机场买咖啡的时候带着背包的照片,我根本就不知道有人在那里照了相。后来到北京的时候,在机场又看到有些媒体来了,我也觉得很惊讶,因为原先没有告诉他们我会坐哪家航空公司的飞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到达。

    骆家辉表示,作为政府官员,不管是我们领事馆的官员还是北京大使馆的,也包括总统的内阁成员,一般的规则就是坐飞机时坐经济舱。所以我认为,当我作为这样一个很随便、很随和的人,我真正代表了美国人的真实做法。我希望我所展示的这种开放性,能够让中美两国人民更多地认识彼此,打破一些壁垒,消除误解,尽管我们在有些文化、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存在差异。
  • y
    yang_yii
    这人一贯的不懂装懂,说他2b不冤枉。
    这次的事情明显是自我感觉良好想调侃下,但你要调侃也动动脑子想点巧妙的点子好吧
  • r
    river
    就跟发了sb贴然后说我这是钓鱼一样嘛
  • 陆逊
    如果骆家辉说的基本政策并非事实,那么芮成钢这个点子也不能不算巧妙。
    比如你如果看到北京市市长骑自行车上班,你调侃说:最近该走影帝路线了?对方严肃回答:骑自行车上班是一般规则。
    你怎么回答?
    我觉得两个人互相调侃的成分更大。
  • 陆逊
    如果你看到影帝吃12元番茄鸡蛋加米饭,你调侃说:吃的节约是不是提醒为人民谋福利不够?
    影帝回答:12元吃饭标准是我们的一般规则。我们的同志出门工作都按12元标准吃饭。
    你怎么回答?
  • 绯雨流
    恐怕TG的人不会这么问,应该问:你吃的节约是不是在演戏
  • 陆逊
    我觉得事实上,芮成钢的问话是调侃,骆家辉的回答也是调侃,但是对于不在现场,不了解美国官员出行政策,加上对国内官员腐败铺张深恶痛疾的网友来说,这个对话,无疑是芮成钢傻逼,骆家辉有礼有节。
  • 陆逊
    这个就是一种积怨。
    骆家辉15个人吃180,说演戏的不多,积极证明吃180合情合理的人很多。
    影帝吃个四菜一汤,都是飚戏。

    其实都是政治家的表演而已,只不过有的表演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播,有的表演则归于欺骗。
  • O
    ORICONF
    那就是二逼了。
  • k
    kai414
    丫自觉的问的很有水平有点不怀好意
    现在骂声一片丫再给自己找台阶下
  • y
    yang_yii
    这纱布最喜欢用国内思维去提问老外,所以每次电视一播放就让大家想骂。
    采访sony全球大boss那次,他问别人现在sony的液晶面板在找三棒子代工,是否说明sony家电被三棒子全面超越?你说这让sony怎么回答?
    采访巴菲特和盖茨那次,他直接问两人:是不是你们这种富人在慈善捐款的时候必须设立一个最低捐款数额?
    人家盖茨直接打断就回答了,捐款多少是没有标准不和任何身份挂钩。
  • 见风
    再发微博还是相互调侃么?
  • 陆逊
    我不是学新闻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关于记者提问,目的有不止一种。

    一、获取信息。比如我想了解什么事,我问你。
    二、了解态度和看法。比如这事你我都知道,我想知道你的看法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三、有的问题你可能不想回答,但是我就是想问。

    比如你上边说的,SONY被三星超越,富人捐款是不是有底限(这个有没有可能有潜规则),这些回答者都不喜欢回答的,但是总要有人去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问泰森,你咬霍利菲尔德的耳朵,是不是说明你实力不如他,打不过他。这个问题,可不是中国思维。任何一个拳手都不喜欢承认自己不如对手,但是记者永远喜欢问这种直接对比实力的问题。

    我再举个例子,你问布什,作为总统,你和奥巴马谁更成功?你让布什怎么回答?但是这个问题,我想所有记者都喜欢问。
  • 朱爷吉祥
    一帮人骂一个和自己生活圈没有交集的看着不太顺眼的小有名气的人,骂的真痛快啊
  • c
    contra
    其实芮只是成了又一个P民积怨的发泄点而已。
    大多数喷他的人,对国内外新闻和记者提问方式都没有任何概念和了解。
    换一个外国记者这么问,估计90%的喷子就会反过来说好了。正如前面某楼提到的骆家辉吃小馆子这种明显的做秀就有一堆人出来证明其合理性一样。
    时代的烙印在每个人脑海里都留下了痕迹,很多时候真正的是非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立场和身份。
  • 陆逊
    有的网友认为,采访就要在和谐、平等、对答如流的气氛中进行。
    其实采访也可以在大眼瞪小眼、汗如雨下、张口结舌、恶语交加、拳脚相对的气氛下进行。
    因为记者不单是要问他自己想问的问题,也要照顾一下观众想知道的问题,如果观众喜欢屎尿屁的话题,记者偶尔也会问一下。
    你不能说采访奥巴马的时候,问他宠物的话题就是蠢问题,只要观众喜欢,就不蠢。
  • y
    yang_yii
    你提的这几个问题可比钢哥高明多了,既体现了你自身的素质高,同时也不让被问者尴尬。
    sony那次采访,他的原话还问过:是不是sony现在不行了?
    就电视来说sony的拨啊哦电视依然是高端吧,sony仍然是蓝光主导者虽然没有dvd时代那么顺利,sony旗下的娱乐公司依然拥有mj和007系列吧。苹果的配件都是台湾厂商代工,是不是也能说台湾厂商超越苹果了?
    钢哥显然没有在采访前做过功课,这问题一出,sony的boss一一的给予回答纠正,sony并不是不行了而是有些领域被棒子产品枪了风头而已。

    盖茨那次的问题真的很弱智,谁规定慈善捐款必须多少数额?也就国内某些人有这种扭曲思想,钱多的人就该多捐。人家前世界首富在回答中很好的纠正了这个错误思想。

    我到不是刻意要黑钢哥,本来他一口流利英语以及自信的气场还是不错的。但知识不够又不虚心学习,经常搞点纱布的事情出来是丢中国人的脸。大家喷他不是没有道理的。
  • m
    mieumieu
    这件事上他可能没啥问题,不过以前二惯了。。印象重建任务艰巨啊
  • 一只纯猪头
    我觉得这种采访要是他能在采访国内领导人也能这样的"胆量"才有说服力
  • 猩猩带我去战斗
    我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人,有人认为他是傻逼,有人不这么认为,前者多一点(或者在网上显得多一点),后者少一点,但是双方都说服不了对方。。。。。。

    在上述条件下,为什么后者中的一部分人就会自然的很骄傲的很居高临下的认为前者是发泄是立场而不是判断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

    反过来说,动不动就扣别人不思考、随大流、站立场、无判断这类帽子的人,如果有人说他们是故意装冷静、拌客观、好洗地、唱反调,肯定也不爱听啊,咱有事说事不就完了吗。。。。。
  • m
    migiry
    围脖爆料这傻逼拿着美国绿卡
  • r
    realzeus
    你是没看daily show或david letterman吧,里面问的问题有时候也很弱,甚至带挑衅意味的!类似问,你丫是不是不行了!倒不是给芮洗地,当年故宫那事儿就觉得丫傻逼!不过丫提的问题,倒真没觉得有太大问题,因为有时候很多同行也这么问的!
  • y
    yang_yii
    节目性质不一样好不好。
    cctv的几次采访大人物都是比较正式的采访,cctv自己的预告都是说的专访xxx。不是谈话节目。
    这种人物专访对观众是比较调胃口的,一来这种大人物来中国机会不多,二来可以听听大人物的独到见解。本来应该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节目,纱布钢基本都要搞成低水平。
    这就好比一记者在终场休息采访一著名篮球运动员,问道:我看你上半时有一个犯规动作比较大,如果裁判判罚严格点你应该吃黄牌吧?或者直接红牌?运动员回答:实际上我不会吃牌,我会被判罚技术犯规。
  • l
    liq1014
    daily show?你以为芮傻逼是代表德云社去采访么?
  • Z
    ZHAOJING123
    这是双赢,芮得名气,pmin解气
  • 陆逊
    这就是我前边说的,前两种采访目的,获取未知信息和了解对方看法。
    但是再严肃的节目,也不能说就不能问第三种问题吧?
    如果芮成钢句句不离“经济舱”“十五个人吃180“”机场买咖啡背背包”,你可以说他层次低,句句八卦。但是拿这个话题做个引子,活跃一下气氛,总是可以的。
    所谓深度采访,不一定正襟危坐,先要让对方轻松愉快,才能说点掏心话,否则一直紧绷着,生怕哪句说走嘴了,哪能有什么“独到见解”呢?
  • y
    yang_yii
    问题是每次钢哥活跃气氛后也没把节目做的多有深度啊,反而给人感觉在刷下限。
    钢哥的节目的硬伤是采访前功课做的少。这种专访节目经常面对很多领域的大人物,有经济的,有国家领导,有it的等等。一般不是同领域的记者问不出有深度的问题,节目水准也就不会高。
    好比你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满心期待的守在电视机前看刚哥采访金融行业某人物。钢哥不懂金融行业也不做做采访前功课,提问一些业余问题,可能你会感觉还不如你去采访,也许都问的比他有水平。
  • r
    realzeus
    你可以看看中期选举前,jon stewart对奥黑的采访,问题相当尖锐,水平也不低
    别以为丫只会插科打诨!
  • a
    auric
    调侃到看的人都觉得他是傻逼也算他有本事的
  • y
    yang_yii
    你说的这种情况是,
    记者提出尖锐问题,被访者头痛,观众期待答案。这就是有深度的采访。
    而钢哥是,
    钢哥提出自以为绝妙的问题,被访者尴尬,观众感觉在刷下限。大家齐喷钢哥也是自然的了。
  • W
    Wbird
    钢哥只要用同样水平的问题去问影帝或者胡core,立马有人喝彩
  • r
    realzeus
    关键一点是芮纱布没有观众基础,他只能代表CCTV,然后AV台在大众心里面已经臭了。
    像fox神马的,有一帮很铁的观众,他们会觉得主持人在帮他们说话,
    我上次看奥黑税收改革,有时候提的问题也很无聊,只是呛人而已
  • 粉色吃人怪
    说白了还是立场的问题,屁民都和CCTV站到对立面去了,很多人冲着芮成钢这个靶子来,还不是因为他背后那sb的政府
  • k
    kirbyx
    你错了,不是因为它背后那sb的zf,而是因为大家都站背后,就这货二,站前头来了。站前头来也行,好歹机灵点儿啊。结果和背后的sbzf一样二。把脸伸出去让人扇。更二的是他被人扇的时候还说代表你。
  • n
    neomovie
    卧槽,他本来就是个啥比,不光是因为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