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杀帖子有感。也曾想过自杀,也是初中时期

  • 啦啦叶
    “XX一中有个大神跳楼了,希望杯金奖经常有。”
    高三有一天升旗,同学和我说某个中学有人跳楼,也是捂住不让媒体报道,只是在同学圈传播。
    然后我说,我也死过一次。
    今天认真看了自杀帖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家长视角、成年人视角的回复。
    十年前,我也初中。而在初中,我就开始为我下一代准备书籍,自己也不断学习沟通技巧。

    【因为我知道:沟通,是疏导中二少年、青春期少年问题的最重要方法。】

    不论承担“沟通”这个功能的角色是谁,只要有一个“存在”沟通,他们绝对不会选择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我就曾是他们。
    ————————
    承担沟通这个功能的存在,
    可以是教师
    可以是父母
    可以是书本
    可以是虚拟人物(游戏、二次元)
    【更可以是“其他人很难、甚至无法理解的东西”】

    ————————
    父母、教师怎么去沟通,这个是很大的话题。
    但【上心】和【时间】是必须的。
    对孩子上不上心,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时间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是可以量化的。
    ————————
    以上2点,如果都做不到,孩子就会自己去寻找倾诉、寻找寄托、寻找“可以和我说话”的存在。
    这里,最关键需要做好【引导】。
    我很不幸,我就是这一类。
    但我也很走运,因为几乎每个学习时期,都有好老师指引我如何前行。这就是一种引导。
    我看书写字,就是一种自我疏导,寻求安宁,平稳度过了最为躁动的青少年时期。
    5年级语文老师叫我写日记,这习惯保持至今,可以说受益终生。
    大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当场就嚎啕大哭了。因为遇到了可以促膝长谈的人,虽然斯人已逝。

    有时候我们看起来很傻的东西,在孩子心中其实弥足珍贵。

    与其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不如引导他们了解自己。

    环境会影响人。
    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做出一些改变。至于难度有多大,不同人不一样。做出改变,从来就没有容易的,只有“觉得容易”。


    Hi_200517_1553.jpg
  • b
    buwangmei
    我不敢,怕疼,
  • 将欲行
    在楼顶坐过一个下午的路过。
  • z
    zymbmdc
    我也有过,在读master的时候。后来读了中国哲学史,把自己救了。
  • d
    doublefat
    离家出走过
  • s
    seed0604
    前两年失恋最痛苦的时候,看到车流都想着也许冲过去就不会再有回忆和痛苦了,坐在江边的时候也想这个江水冰冷不冰冷呢?
    后来就开始接受心理咨询,才慢慢恢复正常。 iOS fly ~
  • b
    b437
    我也在楼顶坐过。有次和哥们喝酒聊天,他说他也坐过HiPDA·NG
  • x
    xinzhu0372
    我小学时和初中时有过好几次,不过太上老君救了我,以后我就再也不想了
  • i
    ichido
    同,太苦了
  • x
    xvzan
    怎么感觉看这帖子跟看数字姐的帖子正相反,数字姐是每句话都带语病,但是总体基本能看懂想说啥。
    这帖子每句话都很通顺,放到一块死活没看明白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