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里很多人其实根本不了解教育系统,大概就是凭借跟自己孩子见过的几个老师就得出来结论。不说别的,就尼国教育经费GDP占比在2013年才刚刚过 4%,近些年虽然一点点提高,但离5%还远。世界上这是什么水平?一般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4.1%。
然后,你们在说的到底是什么老师!幼儿园老师?9年义务教育的老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公办学校老师?私立学校老师?重点学校老师?偏远地区老师?部署院校老师?省属院校老师?市属院校老师?热门专业老师?冷门专业老师?等等等等…以上各种区别可以相互组合,加权,除权,得出的结果对一个老师的实际收入和社会地位产生直接影响。
就说大家感觉收入高的大学老师,工资一般分两块,基本和绩效,基本工资并不高,和社会一般水平差不多,2000-4000的样子,然后绩效工资根据职称从助教到教授,分成四等十三级把收入等次拉开,这部分只有在职教师才有,退休就拿基本工资。各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在编老师的基本工资和部分绩效工资,剩下的绩效工资就看你学校的招生情况和就业情况了,学校效益好,可以多发一些代课费,不好,就举债或者拖欠绩效工资。例如,现在一个研究生毕业进入一所省属二本一般师范院校当冷门专业老师,(热门专业还能出去代代私教)实习期间再要是没有绩效工资,一个月连2000都没有,没有父母或者积蓄很难养活自己。之后评职称更是挤破头,除了带课,科研,教改,获奖,论文一个都不能少。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先不说多少钱一篇,光排期有的就要2年后再说,编辑那边已经是一个产业了,连写代发多少钱,想评教授的一篇8W10W愿意掏的都有。这么拼为啥?除了在职时的各种好处,主要就是退休后基本工资会多出几百块钱。
总之,人在评论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时候,容易一概而论,其实只要看看自己所在行业糟心事儿,哪哪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