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一场瘟疫的病原?

  • t
    tiret
    有些人把它看得很简单很快捷,事实如何呢?

    最早一步当然是意识到有瘟疫发生。而相关判断标准就不是所有人能够理解的。我们说的发病数量突然增多是要与以往积累的平均数据比较后才能得出的。问题是没有哪家医院的数字是正好与平均值相同的,因此高于平均值的情况天天都在大量医院里发生,如果据此就判断出现瘟疫,那我们就是365天无时不刻地生活在瘟疫之中了。即使数据得到汇总了,判断起来也不容易,因为瘟疫波及的人数总是又少到多的,究竟多到什么程度才是瘟疫呢?这是个谷粒与谷堆的阈值问题的千古难题。现有的成文标准是非常武断的,事实上许多当时没有达到门槛的疫情后来照样发展成为严重的大瘟疫了。

    悲观地说,意识到确有瘟疫发生,这个动作永远不可能实时完成的,我们必须要在危害发生一段时间后才能确认有瘟疫了。对于已掌握的病种,可能要容易一些,而对于新出现的病种,那真是高难度中的高难度,因为此时仅能从某些症状来观察研究,连病名都没有,更别说用什么成熟方法来准确判断病例数并予以正确统计了。

    类似海洋法系国家庭审采用的陪审团方式,由医学专家来投票判断瘟疫的发生可能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判断的结果本质上是概率性的,即使大部分专家说不算瘟疫,也只能说它是瘟疫的概率不够大而已,而非百分百确定它绝对不是瘟疫。




    第二步当然是确定这场瘟疫的病原究竟是什么。已知病种是已经知道病原的,以往建立起来的判定手段认认真真用起来就是,当然了这类手段也是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也不能说特定时期的手段就不可能将来被否定。

    未知的新病种就需要猜谜了。病原有可能是细菌病毒寄生虫之类生物性的,有可能是毒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化学或物理性的,尽管后者一般不称为瘟疫,但你开始无法确定啊,化学或物理病原也能造成大规模疫病的发生啊,比如水俣病。

    而确定未知的生物性病原的难度与解一个千元万次方程可有一比。因为病人体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也太多了,一一全部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尽可能地寻找发现。就像把一千名玩家投入一个高难度迷宫一样,可能初始时他们面对的真假通道口就不止一千孔,更别说哪一孔能够最终通向外面了。

    就算全部找出病人体内的异形,也难以快速确认真凶究竟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你怀疑a是,你就要证明携带a的人容易出现你所关注的那种症状,而未携带a的人则没有那些症状。这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在短期则根本不可能。毕竟a的携带者不一定大多数都会有症状,而像发烧咳嗽ct大白肺那样的症状本来就不少,从全球范围看看百年来的病例,其中又有几个人携带a的?

    找到真凶是真的要靠运气的,这一过程里会出现大量的错误判断,比如十多年前的sars,当时就曾一度认为是衣原体是病原。幸好当年网络发泄渠道不如今天,否则那些提出衣原体说的专家们也要被枪毙好几回了。

    回到迷宫游戏的比喻,早上八点开始的游戏,千名玩家各奔自己所猜测的通道口,下午四点钟终于有一位走出迷宫了,但你能说他早八点就已经知道应该奔向哪个口吗?你能谴责他早知道出口但不及时告诉队友吗?当然不能。实际上他也是瞎猫之一,只不过折腾了一天最终才知道自己是那只幸运的瞎猫而已。具体到covid-19,现在有人说12月底就已经分离出sars-cov-2病原了,这种表述的荒谬性与说早八点就有人知道迷宫出口通道是一样的。你知道当时一共有多少种细菌病毒被列为初步怀疑对象吗?你知道当初发现已知和未知的生物迹象线索一共有多少起吗?

    现在我们说a是A症状的病原,严格说其实应该是a有较大概率是A症状的病原,未来有没有可能发现b才是?当然不能排除。当年sars的衣原体说就是一例。

    我们认识世界,其实永远都需要猜谜,对谜底的确信度永远也都是概率性的。你不满意也没办法。你行你上呗。
  • s
    sshen012
    >究竟多到什么程度才是瘟疫呢?

    最近确实想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传染病专科医院 --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 的所有病床,全部能够被占用时,就可以称为瘟疫了。理论上配置正确的话,这是无需调整时期的最大收治数。
  • m
    metalkj
    这篇文章可以封住很多键盘“传染病专家”的嘴
  • t
    tiret
    一个病种是否传染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判断的,特别是在病原尚不清楚的情况下。

    还是以前面说的水俣病为例,某个地区大量人员发病,医护人员也不例外(毕竟当地医生也要吃水俣海湾里的鱼),但事实上这种病根本不会传染给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