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玩家是否对于 “营销”过敏,反应过度?

  • f
    fantuanxiaoyi
    和黄旭东一样老老实实讲出来,把自己的角色设定好就行了。
    大家讨厌的是你打了广告还要遮遮掩掩。
  • z
    zmsws801
    一个硬核老害游戏 然后营销三俗弱智段子? 你们这是钓鱼习惯把自己钓成鱼了吧 用头想想 合理吗?

    ----发送自STAGE1 App for Android.
  • 匿名用户
    关于楼主的问题:
    其实大多是对不实的“软文”营销的反感,演变成了对营销的方案。

    再说到太吾绘卷:
    我就是 LZ 口中仗义执言这游戏没营销的。
    喷这游戏我没啥意见,我也很反感一粉顶十黑的无脑吹捧。但是某些人非要装得好像自己是最懂的一样“营销帮了这游戏很大忙”,自己创造一个靶子出来打。对不起我看不下去。

    http://club.tgfcer.com/thread-7530656-1-1.html
    看完这贴,特别是下面这张艾希、逆水寒、塞尔达、太吾绘卷发售首周百度指数(特别是里面的媒体指数)对比图之后,如果还能说出太吾绘卷火靠营销背后有水军这种话,我不知道是装傻还是真傻了。

  • P
    Parsifer
    终于有人说这个了,这两天处处都是这游戏,不得不想起ICEY
  • R
    Rafale
    营销当然有了,营销的目的是各种自媒体大V的蹭热度呀

    —— 来自 samsung SM-N9500, Android 8.0.0上的S1Next-鹅版v2.0.3
  • L
    LinPC
    讲道理,如果想靠营销弄到现在这热度,很贵吧
  • 匿名用户
    所以请你看看106楼的图。
  • C
    Chia
    营销与否得看他降得合不合理吧

    虽说初期这小团队搞营销得亲自出马
    但现在既然小规模火了,各大势力下场。就没那么单纯了
  • 匿名用户
    太吾绘卷的热度并未如艾希和逆水寒像心电图一般陡升陡降。

    另外我强调过了媒体指数这一项:
    看看艾希媒体指数和百度指数曲线的高度一致 —— 有营销有热度,没营销啥都没了。
    看看塞尔达的媒体指数 —— 任天堂显然不可能在华投入营销。只是因为名声在外,发售首日各媒体进行报道,然后游戏口碑维持了他的热度。
    看看太吾绘卷的媒体指数 —— 一摊死水,热度却非常健康的稳步上涨。

    之后再有各大势力下场就是之后的事了。
    虽然不知道会有什么势力,也不知道他们下场所为何因,又为何果。但是目前为止,你找不到营销的影子。
  • ギナ
    就算没有官方营销,一些自来水也非要给这游戏招黑,像游戏区那谁的帖子还有贴吧一堆自来水都开始想把这游戏吹成3a神作了→_→
  • l
    lushark
    不管是收了钱还是**,非要把某个东西塞进全天下人的眼睛里的行为都很烦人。不就这么简单的事么?
  • L
    Louis417
    有些人就是钓鱼钓的自己都成鱼了。
    活在自己的世界就是厉害啊。
    这种垃圾段子一看就知道自媒体在蹭热度。
  • セト
    先说明,我不是很关心太吾营销不营销,游戏好玩就行了,营销关我P事。
    要反感也是反感那些蹭热度的段子号。

    但是这图我看了真是强迫症犯了。
    艾希是里面平台和性质都相对接近的。然后我查了下STEAM,发售日不是写的2016年11月17日吗,这表里为啥是用的2017年6月16日?
    查了下才知道是WEYGAME平台的发售日,为啥单独搞个WEYGAME的,量还不如STEAM那时候呢。
    而且要说媒体曲线,好歹看下媒体曲线旁边的刻度线吧,这在一个数量级吗。
    而且说是首周百度指数,但这里的前三个不都是月份图吗?

    我随手截了张四个词确实日期的的首周曲线,这种短时间的曲线只能说什么样都有。


    我奇怪的是为什么你们会看着上面那个图会没有疑问去查一下。
  • 水边井
    不是很懂,作者自己用自己的号做宣传也变成水军了吗。。反正首日3w也是水军的功劳呗
  • 水边井
    没什么问题,就是像主楼说的那样营销过敏呗
  • 匿名用户
    多谢提供数据。

    逆水寒对比太吾,不正是营销炒作对比口耳相传的典型例子。

    另外为什么艾希选 WeGame 上线日,因为 WeGame 上线日是明显有营销行为和通稿的。Steam 上线时营销情况我并不清楚。
    太吾当时截图是25日凌晨,当时是一条直线毫无波动,现在已经无法复原当时情况了。不过你可以看看新加数据后的媒体指数的刻度线,是不是一个量级。(此时销量已过10万。)
    除此之外,你再看看上面百度指数的刻度线和艾希又是一个量级吗?
  • 匿名用户
    水军?一人成军,没毛病。
  • セト
    我贴图主要是想说明,可以看出在七天以内,这两个曲线相关性不是很高。
    这个时间内的对比其实还是只能说明关注度,不是很必要拿这个指数曲线来证明什么。
    质疑的人也不是质疑传统媒体和通告这个途径的宣传,所以也不会被说服。

    总而言之,谁质疑有水军营销,让他举出具体的案例。
    举不出来等于对空气放炮,他寻思有就有,没必要搭理就是。
  • 从前有一个宅
    恰巧作为游戏营销的从业者,看到这帖感慨良多。这帖子也算是国内玩家对于游戏营销真实反映的缩景。玩家对于营销过敏甚至过激的反应,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营销和广告的理解是混淆的。很多人把营销直接替换为“推销、传销、水军”,营销这个词本身在国内用户的舆论环境中,就是偏负面的。基本上和“烦人、骗人、反感”挂钩,基本上谈到营销和广告,大多是偏负面的印象和反馈。
    2.无法分辨就全部反对。大众作为广告的接受者,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分辨内容是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再加上有很多虚假广告营销从中作恶,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既然无法分辨广告的真实虚假,何不统统不听并全部反对。
    3.国产游戏营销相比更加的浮夸、浮躁。正因为太多国产游戏产品同质化高并且质量低下,国内游戏营销很多时候,根本无法着力于产品和玩法进行推广。而且端游、手游生命周期短,很多时候的需求就是引一波用户然后运营等死。这就造成了国内游戏营销的浮夸浮躁,因为需要短期内吸引大量用户,而又没办法通过游戏玩法本身来吸引。于是只能瞄准事件炒作、明星代言、跨界合作,只要能短期内在舆论场上爆炸来吸睛,就是“成功”的营销。显然,这样浮躁浮夸的营销越多,大众就越加的反感和防备。
    4.“营销”是游戏阵营战争的抹黑武器。本帖很多人用行动来证明,“你的游戏营销了”已经等同于最大程度对于游戏的“抹黑和侮辱”,这已经作为在曲解的前提下的一种抹黑手段了,再通过阴谋论引发更多人负面的联想。这个方面就是综合了以上三条进化出来的过敏反应形态,成为屁股战争互相攻击的武器。
  • 逆袭的黑月
    艾希steam上线那会儿才叫个营销吹得天花乱坠.仿佛一部多路线多结局meta神作降世
  • 北狗神拳
    这帖子我居然还翻完了
    我只想说

    不想看营销的玩家天天刷刷wiki打打游戏就可以了
    上什么社交网站装逼,装什么我不会吃营销,我这么聪明,一定是阴谋BLABLABLA
    本质沙雕

    有本事把所有社交账号删了,微博取关,直播拉黑
    回到悠然见wiki,包机日当午的原味时代去啊
    做一个没人知道的小透明硬核多好啊

    别人终于恶心不了你,你也不用恶心别人了
  • s
    stygian
    meme,宣传,恶意营销都分不清你上你妈论坛呢?回家吃自己屁股吧
  • 铅笔
    额,没看过微博,没看过直播。
  • 枕梦来时
    点赞。“XX也是要吃饭的嘛”,这句话很代表态度了。
  • 6
    66367749
    团长,你在干什么啊,团长!
  • ギナ
    原来大家其实也不反感营销的,可是自从猪场搞出没有屁股吸我要死了之后就开始不对劲了,等到阴阳师靠营销大火后营销就开始引起路人反感了……
  • 从前有一个宅
    这个帖子引申出来对于“任天堂库巴姬”事件,还有太吾绘卷爆红事件,是否是有计划的人为营销事件。先给出我的结论,他们不是有计划的人为营销事件。
    一、任天堂库巴姬事件,是任天堂同人脑洞产物下,偶然引发的一场全球粉丝狂欢。这其实是任天堂IP一次恐怖的**时间,正是因为马里奥IP的深厚积累,在全球的知名度之广,才能造就跨圈层(同人画手圈→漫画游戏圈→泛用户圈层)和跨国内容的传播(席卷全球的社交网络)。如果一个公司能拥有这样一个IP,怕是CEO做梦都会笑醒吧……
    这不可能是一开始就有计划的营销事件,原因是:
    1.营销目的不明。距离马里奥兄弟UDX上线太远,预热产品销售太远;IP已经深入人心,无需再制造刷屏;同人文化圈已经形成,无需再度培养。
    2.事件起源不确定性太大。一个不知名推主制作的脑洞条漫,以此作为事件起源,没有任何借势和炒作。非常大可能会被瞬间淹没,没办法引发讨论。
    3.前期预热话题费用过高,后期维持热度费用更高。以这次规模的推广,需要请到画手、游戏媒体、社会新闻媒体、PGC节目等,费用过高。
    4.跨国文化推动并且落地本土化难度太高。后续全球化的传播中,涉及到各国的KOL和国家文化的梗,中间跨国推广的成本难以估量。

    二、太吾绘卷爆红事件。这是基于优良的游戏品质(横向对比其他游戏圈子),由核心玩家安利推荐通过各种趣味游戏内容口碑传播,持续扩散至泛用户讨论。这是国内玩家在饱受各种武侠仙侠换皮游戏困扰的一次触底反弹。
    这个如果是有计划的营销,那站不住脚的地方太多了。
    1.营销预算难以支撑。哪怕这个游戏是已有大公司注资背景,团队是经过包装的。那么单从游戏类型和ea测的品质,这个游戏能批下多少宣传预算?在ea测试的时候投广告?能申请个10W做个媒体通稿就顶天了,不符合商业逻辑。
    2.目标用户定位问题。按照正常方案定制,这个游戏瞄准的绝对是核心中的小众玩家,在美术品质和这种复杂的玩法下,你和游戏公司说我要去打泛用户,估计他能在提案会议室把你从楼上扔下去……
    3.营销内容不指向产品利益点。正常的营销内容最终肯定是会指向游戏玩法或者是利益点,这种“一万个if的程序”段子内容,指向的是这个游戏可能后续会有很大的程序问题,对于游戏本身售卖没有任何益处,更像是都市传说了。

    当然如果这两个事件真是人为操作,那绝对是策划公司五年内的招牌案例,也绝对是那个广告人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了。国内多少游戏厂商,多羡慕这样的营销啊……
  • 从前有一个宅
    这也是国内游戏产品和浮躁的营销引发的,真不能怪玩家受众……只能说是劣币越来越多吧
  • P
    Parsifer
  • C
    ChrisSnake
    因为国产游戏素质都差不多 卖不卖得好当然看营销啦
  • ギナ
    这个看不懂,营销示范在哪里?
  • e
    eulereld
    看不到圖?
  • ギナ
    他的意思难道是以鬼佬玩这游戏这一点来做营销吗?
  • e
    eulereld
    它的營銷方法是請知名微博帳戶(例子裡的是追風少年和艾莉的冷笑話時間)轉發來為絕地求生宣傳「百分百登機」這個活動

    平常在廣告位賣廣告那種叫賣廣告,例子裡的這種請有影響力的圈內人士掛個名出來為自己的產品說話的叫營銷,和金·卡戴珊在她自己的ins裡發一張有某產品的自拍差不多
  • ギナ
    好吧,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