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地理决定国家命运:让我告诉你,中国为什么成为现在这个中国

  • r
    redemption
    有关系

    欧洲的法统地位在教皇

    中国则不然
  • s
    sefei
    你错了,天下不是秦始皇统一的
  • r
    redemption
    但是我觉得不能忘了,无论分合两种状态都不太可能持续两千年~
  • h
    hudihutian
    所以教皇的法统终归也会被打破。
  • r
    redemption
    那是那位?

    汉武帝?
  • O
    OpEth
    那是谁?
  • h
    hudihutian
    欧洲的王跟中国的王也不一样,欧洲的公跟中国的公也不一样,欧洲的国和中国的国也不一样。
  • s
    sefei
    天下不只是被秦始皇统一的,还有夏禹,商汤,周武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人的力量。中国从夏禹万国到商国三千到诸侯八百到春秋百国再到战国七雄,这个过程从部落变成方国,方国变成王国,尤其从封建社会到中央集权社会,都是战国初期就慢慢开始的过程。秦始皇只是最后轻轻推了一把,就水到渠成了,我说天下不是被秦始皇统一的,其实也不是历代英雄统一的,而是被时代潮流统一的
  • s
    sefei
    中国统一是不可避免的事,区别只是由谁来统一而已
  • r
    redemption
    嗯……

    大伙讨论气氛真不错

    俺今天老犯困,先撤了~~~~~
  • s
    sxyzero
    今天的讨论气氛不错。
  • l
    liuyicheng
    其实这是个问题,“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古代社会究竟是不是高于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
  • N
    Nigel
    不要什么事都赖到制度上,说到底是核心文化追求不同
    人家西方从一开始就求真,亚里士多德的物理数学研究在当时社会里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但照样受支持和尊敬
    这种人搁天朝不被当成无聊或神经病就得念佛
    别的不提,就算思想文化最开放最灿烂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里不要说科学真理,主张逻辑思维的有几家?
    就一个名家,结果是本来吵得不可开交的百家在这个问题上很自然的结成了同盟进行围殴

    所以说科学这种东西,从一开始的2000多年就被中国人彻底抛弃了
  • N
    Nigel
    不是日本欧化,是中国改道太早
    秦始皇统一以前中国和欧洲封建社会结构差不多
    百家讲坛里介绍过“封建”这个词的来历,按照这个词的来历和定义,中国的封建社会从秦就结束了,只有战国的250年而不是2000多年。欧洲的才是真正的封建社会
  • f
    fuckmic
    有时候我想,如果3国的时候,刘表发一下疯,趁曹操在官渡的时候,把天子抢回来,那中国也许会有一个形式上的君主--以刘表的性格和当时形式,他不自己当皇帝。很有可能搞一个摄政王出来(曹操当王,本身是不符合汉制的;而刘表当王是符合的。)以后,皇帝会成为一种传统,而摄政王才是最高统治者。而“汉”是天命皇朝的观念也会深入人心不可更改

    [本帖最后由 fuckmic 于 2009-1-2 00:20 编辑]
  • 雄狮亨利
    因为欧洲农业的发展是以非常自由的方式进行的,领主们面对广阔的荒地采取的是非常放任的态度,首先是把它们送给教会,比如主教们作为基金来建立教区,来代替什一税,或者是授予修道士会作为修道院土地,以德国为例子,把土地授予主教们是德意志国王们非常喜欢的方法,第一是主教的叙任权在国王手里,第二是相比世袭的公爵主教们需要得到国王的叙任,所以更听话,而且选任的主教也往往更有能力,授予他们的地产更好控制,大领主们也起而效法,把土地建立教堂,然后让自己的次子或者亲戚担任神甫.这样就可以自己不去开发,却始终能够分享开发之后的收益.德意志的荒原开发很多来自教会和修道士,而他们除了自己亲自开发,这一点上尤其以修道士们为著名,也经常以某些特许权来引入移民,条件往往很宽泛,之后这些村社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乡村共同体.
    欧洲的荒地众多,所以领主们紧紧抓着已经开垦的土地不放,而对开荒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于是新土地的开发往往导致旧领主阶层的衰退,德意志的大邦国都来自德意志东部,就是明证
  • r
    redpill
    同意啊,诸子百家基本着眼于人文关怀。
    对自然的理解的渴望,对宗教的热情在中国都是缺乏的。
  • k
    killmesoftly
    三国时期的江南开发程度还非常有限,不足以作为粮仓

    特别劳动力匮乏的情况非常严重

    所以诸葛恪平定丹杨山越获得几万劳动力会成为国家英雄

    诸葛直和卫温在台湾俘获的人口还不及损失的人口而入狱致死

    江南真正的大开发还是在晋南渡之后
  • k
    killmesoftly
    秦之前的所谓统一和赢政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虽然刘邦的分封诸子差点又回去

    七王之乱及之后刘彻的结尾工作又回到大一统的道路

    从趋势看,百家争鸣一定会被一种主流思潮所取代,这是必然的
  • l
    liuyicheng
    准确的说,西周结束王权式微,就是新的统一时代要来临的标志。
  • 贪心王
    我觉得中国人放弃尚武精神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 k
    killmesoftly
    春秋和日本战国粗看下相同点很多

    但为什么中国最终变成统一而日本还是走到幕府老路

    是蛮有意思的
  • N
    Nigel
    人文方面,中国一样不求真
    比如人性问题,在所有哲学里都是大问题。而诸子百家这方面就只关注如何避免人性中的负面因素危害社会这么一个问题
    所谓人性善恶的大辩论着眼点就这一个,其它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人性的起源根本就毫无兴趣

    完全是一种实用的态度而不是研究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也和西方不同

    有了这些基础,欧洲人能够放下自己原有的文化去全盘接受基督教也不是偶然的
  • 2
    20070725
    外儒内法。
  • G
    GriFFith
    隔壁岛国把夷都“征”了:D 没有像秦楚等强势的化外之邦外来影响原本占主流地位的分封古制嘛……好吧,其实说到底还是之前几位朋友所说的地理因素吧。毕竟在古代,东亚大陆的陆路封闭程度比岛国海洋的封闭程度,根本算不了什么,因此在那个航海还是个史诗性壮举的年代,陆地国家比海洋岛国更易接受和吸收更多的外来文明。

    当然,以上之言涉及到大一统文化思维的根源所在的问题,但至少像秦楚那样游猎部落文化之地,集权于强势首脑家族的高效率施政和征战是有利于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恰好春秋时期就是那个求生存和发展的恶劣环境,而中原大部分邦国却因早已过了那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文明时期,都还沉浸在天子邦国之梦中,到极限了也就是个所谓”尊王攘夷“的诸国霸主而已,这名号搁在一千多年后的东海岛国,就是个征夷大将军,主流势力根本不把化外之国的东西看在眼里,因此秦楚入中原,也就正如猛虎入了羊群。

    结果后来不管是谁,外夷没攘掉也没征掉,反被外夷攘外夷征,最后还得“依靠”外夷更上了社会发展的一层楼,两千年后的东海岛国亦是如此,不管怎样终于也爽了一把中央集权瘾……:D
  • 小天猪
    给lz总结了下:分裂才能强大
  • 最终传说2
    又扯哪里去了?
  • r
    redpill
    觉得这个不能说是不求真。
    应该说是很少穷极研究对象。
    比较满足于中庸的态度
    以及黑箱的研究方法。
    这个在个人和社会试验方面可能都比较合适。
    但是唯独对鼓励和启发对自然科学领域认知方面很有欠缺。

    但是这样分析也未见得有意义。
    因为除了欧洲,地球其他地方都距离产生自己的现代文明很远。
    所以还是着眼于如何快速吸收和消化好些。
  • R
    RestlessDream
    和黄仁宇那套降水平均线与长城的走向如出一辙。地理历史学,葛剑雄。文明形态论。嗯,我头脑里的相关信息搜索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