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失独母亲拼死生下双胞胎,8年来幸福正被忧愁取代
- 刁德一紫牛新闻8月13日报道,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有一对夫妻在4年前因34岁独生子出了车祸去世,去年,他们开始尝试试管婴儿。今年他们远赴台湾做了试管婴儿。6月,67岁的妻子怀上双胞胎,却遭遇产检难。她称医院都不收她,或建议引产。这事在网上也引来很大争议。遭遇网友批评的妻子很困惑:“就是喜欢孩子,咋跟罪人一样了?”
回到8年前,安徽合肥市也有一位高龄产妇叫盛海琳,她刚结婚不久的女儿因煤气中毒去世。曾是医生的盛海琳通过3个月的药物调理恢复了月经并且通过试管受孕怀上一对双胞胎。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60岁的盛海琳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如今两个孩子智智和慧慧已经8岁,即将上小学三年级。他们一家过得怎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前往盛海琳合肥的家中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用盛海琳的话说:生活一地鸡毛,幸福感正被忧愁取代,自己曾劝退前来咨询的其他高龄失独者,她的经历很难复制,劝她们放弃高龄妊娠的想法。
四处求助,偶然一句铭言打动专家
“以前对金钱,我是没有概念,对社会上各种变化,我也没有预料到,自己经历了这一切才觉得自己刚刚起步。”盛海琳说,眼前的生活和她过去的生活是没有办法相比的。盛海琳和老伴吴先生都是军人出身,吴先生从军校退休,而她曾是军医,转业后在地方一所医院当过院长,后来又从事过外贸工作,在经济上很富足。“如果不是那一场意外,我们的生活该多好。”盛海琳说,她曾经的独生女在结婚不久,跟男方回老家的当天晚上因煤气中毒,小夫妻俩双双离世,这种悲痛让她产生了死的想法,就在为女儿买墓地时,盛海琳也为自己置办了墓地。为了忘却抹不去的悲痛,认为自己有强大基因的盛海琳决定再生一个,因为她接受了药物调理恢复了月经。
盛海琳家的双胞胎姐妹。本文图片 扬子晚报网 图
对于一对即将60岁的夫妻来说,正常怀孕生产几乎不可能,她向同事、战友四处求助,先后去过安徽、江苏、上海、北京等各大医院生殖中心咨询。“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再生一个想法时,真的是四处碰壁,专家们都是委婉地拒绝了我,他们觉得我的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盛海琳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让她特别憋屈的是,好不容易通过电话预约挂上了国内某知名专家的号后,自己被一连串质问。“那位专家身后围了十几个徒弟,徒弟们听到我的遭遇后很多落泪,专家却冷若冰霜地反问我,你这种想法太自私,有没有想过会违反伦理道德,我说怎么违反伦理道德,我用的是我的丈夫精子。专家又问假如生下来了,你将来死了,孩子怎么办?有没有为孩子考虑过?”
盛海琳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后来她又去了合肥一家医院求助,接待她的专家当时才40多岁,是位男医生,年轻有魄力。谈话之中,盛海琳表态自己是军人出身,有毅力,同时坚信“成功与风险同在”。后来,盛海琳知道正是这句话打动了这位年轻的专家。 - 刁德一此后,盛海琳接受了试管受孕,被植入了三个胚胎,其中一个胚胎流产,另两个顺利孕育。在此期间,盛海琳先后遇到了高血压、尿酸数值高达1700、低蛋白血症、肝腹水等问题,同时还忍受着骨头疼痛。“我整个人浮肿得不像样子,那个时候也来了许多媒体记者,医院也顶着许多压力,说我怎么惹来这么多事。”
“2010年5月25日9时许,盛海琳早产诞下一对双胞胎,由此成为当时中国最高龄产妇,惊动了安徽本地的媒体。”吴芳是合肥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他见证了盛海琳生产的全过程,并于日后和盛海琳一家建立了深入的联系,去年还专程到盛海琳家拍摄孩子七岁生日派对的纪录视频。
在他回忆中,当时的盛海琳十分虚弱,脸上布满斑点。因为是早产,双胞胎一出生就被转移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通过暖箱进行重症监护。
说到进保温箱,盛海琳又回到一开始为何跟记者说自己曾经生活富足对钱没概念的话题,她说,直到做试管受孕时才发现自己多么缺钱。两个孩子进保温箱,最初一天花了3万元,后来少的也要6000元。因此,那个时候就到处借钱。盛海琳笑着说,大女儿智智在保温箱待了33天,到她准备出院时,自己家的账户上还剩余6000元。尽管如此,但盛海琳的心里还是高兴的。可没想到临出院,智智偏偏拉了一泡屎,体重不足4斤了,所以不能出院了,于是又在医院住了4天。
如今的盛海琳和女儿
收入不低,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进入盛海琳在合肥的家中时,双胞胎姐妹看到有生人来家里就躲进了房间。没过多久,她们又兴高采烈地准备出门,去帮妈妈领取刚送到的快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家中布置,在电视机柜上、沙发旁边小桌子上、展示柜中……到处都可以看见两人的照片。 - 来自六年前熬吧。。。。。。。
- naughtyben没了?
- 松鼠司机自找的
- 刁德一她并非不知道暑假里的十来个培训班会给孩子和自己的经济带来额外的负担,但面对两个正在顽皮年龄的孩子,实在无处安放她们旺盛的精力,同时也担心她们比别人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下午一点多,俩姐妹出门去上漫画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盛海琳家的餐桌的玻璃台布下,看到一张姐妹俩的“暑期课程表”,包括钢笔字、小主持人、数学、围棋、游泳等,安排的非常满。
姐妹俩培训班的课程表
盛海琳说,“我不能让两个孩子产生自卑的情绪,不想让她们受委屈,我尽我的能力,让两个孩子在同等条件下不输于任何人。”
关注盛海琳一家的吴芳对紫牛新闻记者说,在自己眼中,盛海琳选择高龄产子是为了从失独的阵痛中解脱。但现实是,他们必须面对世俗的眼光,对孩子的吃穿住行,以及长大成人承担责任。这些年在和这个家庭打交道时,他能看到盛海琳的疲累,日夜为谋生计。老伴此前还中风偏瘫,扶老携幼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但她并没有将这些负面能量传递给孩子。相反地,她从小就教育她们,要学会生活自理。
60岁才上起跑线,未来路在何方
今年67岁的盛海琳依旧需要在外奔波出差进行保健讲课,她说能挣一点是一点。紫牛新闻记者问她,眼看两个女儿一天天成长,自己有没有觉得回归幸福和快乐。“幸福正在被忧愁取代,我不快乐呀,你觉得我这样的年纪在外面为生计奔波会快乐吗?回到家还要面对一地鸡毛的事情,累呀!精力跟不上呀!”她说:“曾有人问她失独之后又有了两个孩子,是否觉得幸福快乐?其实身临其中,幸福是暂时的,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有远虑也有近忧。”
为什么生活会是一地鸡毛?盛海琳举例说,这些年她更换保姆达50多位,孩子幼小的时候,她雇一个保姆和一个钟点工,时常出差回到家处理保姆之间的矛盾。再比如说,8月11日那天,家里一只乌龟死了,老两口还争执了一番,她认为乌龟是热死的,而老伴偏偏说要把乌龟放到阳台,除了老两口争执,两个娃为乌龟的死哭得稀里哗啦,她还得去市场上再买一只。类似于这些令人心烦的琐碎事几乎每天都有。
盛海琳说,没想到自己进入老年后与同龄人太不一样,别的同年人都在晒自己旅游照片,或者带着孙子孙女一起玩耍,而她带的是和别人孙辈年龄一样大的女儿,虽然自己已经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但或多或少心烦,压力大。或许有一天,同龄的别人病倒了,有儿子儿媳接手孩子,假如自己有一天倒下了,谁来接手智智和慧慧呢?说到这里,她说:“当年那位冷冰冰拒绝我的专家说的不无道理呀!”她没想到自己60岁重新迎来一个起跑线,自己越来越失去朋友,因为没有共同语言,所想所虑谈不到一块儿。这些年,很多高龄失独者慕名前来咨询,她都劝他们“我的情况很难复制,要慎重。”有的人表示不理解说:“你自己生了,还劝我们不要生!”
记者注意到,谈到这些,盛海琳也多次数落老伴没有听她的话,以至于中风偏瘫。记者表示惊叹这对早产的双胞胎个子长得这么高,盛海琳说,这也是她觉得比较欣慰的地方。说到这里,老伴吴先生唯一一次插话说:“有痛苦也快乐!”记者顺着这话问吴先生对于将来还有什么想法?他说,眼前先得保重好自己,才能保住这个家。盛海琳说,老伴有40余年军龄,加上教授级别,退休工资比较高,在外界看来他们很有钱,其实每月是“月光族”,家里开支太大了,最重要的是,这些开支主要依赖于退休金。无疑,对吴先生来说,在家里即便什么也不做,只要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对家里的最大支持。
临走前,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忍不住问她,假如有一天他们俩身体衰弱到自顾不暇甚至倒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怎么办?盛海琳觉得没有可以托付的人,至少目前答案无解。 - 砍掉重练所以说年轻人们,趁着年轻早生多生啊
是这个意思么 - OpEth还是穷。。。。。
- naughtyben一声叹息
- zuccbtpig古人怎么说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 whrch其实那个专家说得挺对的,这样更多的其实是对自己情感的安慰,但对生命来说某种程度是不负责。
- death5343有钱就没事儿了。
- ferrerorun养孩子真不容易 我说现在
- 新的起点不生更痛苦,再来一次估计还是会生,不过两个多了,一个就好。
- Jeffrey养女儿还可以了。。。
- zhaolinjia这种人就是精神生活太过空虚
- 荣誉的骑士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 maghana盛海琳说,她曾经的独生女在结婚不久,跟男方回老家的当天晚上因煤气中毒,小夫妻俩双双离世,
这个才是惨 - Firegun前段时间刚看过报道,老奶奶收入不错,其实家里条件很好,不是穷的问题,现在是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老伴又中风。
- pimp12345读书后才是真的累
- K7M天天说逼奴吊奴,这种算孩奴吗
- fumeflow把卵子提取出来 找年轻妹子代孕
这样是不是就能有健康安全的后代了呢(当然价格会更高) - taotao888我觉得是偏执狂。说什么自己基因强大,可以再生,其实是说自己基因强大,必须留下后代。
- qhlixpfh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把女儿嫁给乡下人
城里集中供暖没有煤气中毒 - yangchen0821身边也有对,儿女两人下河游泳淹死了,50多岁又生了个
- thanatosssss我觉得
叫吴智吴慧可能更合适点……
不针对孩子 - jovizhu作者没东西交稿无聊拿以前的热点新闻出来翻炒而已
连家里死了个乌龟这种鸡毛都要拿出来写的新闻有个屁观看价值 - highd既然生下就肯定有办法
- 干革命其实主要是没钱,看报道
“最初一天花了3万元,后来少的也要6000元。因此,那个时候就到处借钱。盛海琳笑着说,大女儿智智在保温箱待了33天”
按上限算她的现金储备不高于3*33=99万元
她所谓的生活富足只是够养活自己两个人的 - cloudian托付亲戚朋友呗。
- myllllll当年的报道有有印象记得还配图来者
- 沉默の狙击手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 暗影公爵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自己对这个事情需要花费的钱完全没有估计,年纪这么大,不说出生前后花在医院里的钱,抚养小孩靠自己是不现实的,那保姆的钱,教育的钱,要多少?
和现在很多脑子一热就结婚生子,然后各种痛苦的年轻人有什么区别? - 觉悟不高是的,跟年龄没关系,其实就是穷,没钱别生孩子。
- 瞎ing挺好,不生这俩孩子估计老太太走不出失独的阴影。
- 麦田麦点说来说去还是钱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