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餐的“全球化程度”如实反映在l了美国纽约曼哈顿32号街。被标注为“韩国街(Korean way)”的32号街到处都是挂着同时写有英文和韩文牌匾的烤肉店、冷面馆和骨汤店。16年前的1993年,时任《纽约时报》美食评论家的露丝-雷克尔来到韩国街一家餐馆品尝了韩餐后曾表示:“韩餐在纽约怎么可能会不受欢迎?”
态度亲切的服务员指引客人就坐后,端上泡菜、各种绿芽菜等6种小菜和火炉,之后客人就可以在火炉上烤肉吃。雷克尔说:“韩餐中不仅有牛肉,还有烧烤,可以随便挑着吃,这些都是美国人所喜欢的。当然,美国人首先要习惯吃大蒜和辣椒。”
四年后,雷克尔表示:“相信所有人都会喜欢韩餐的口味。调料有糖、盐、辣椒等等。韩餐不仅新鲜卫生,胆固醇含量也较低。但这么有魅力的韩餐就连在纽约也不太受欢迎,真是一个谜。”
纽约人喜欢吃全球各地的美食。尽管不习惯于吃大蒜,但很快爱上了中餐,此外一开始对生鱼片和寿司感到恐惧,但现在,日本餐馆已经遍布曼哈顿所有角落,泰国餐饮也在快速普及。
夜深时在24小时营业的韩国餐馆里喝骨头汤吃葱饼并一边喝酒的雷克尔发现,来韩国餐馆就餐的美国人几乎都是一个人前来。韩国餐馆主要客户群是韩国人。
雷克尔以韩餐的菜谱举例说,比如“牡蛎葱饼”,这是用新鲜的牡蛎和香葱烙的饼,美国人很喜欢,但这道餐的英文名只是按照韩文发音标记为“gul pajun”,尽管最近出现了“韩国比萨”等有所改善的英文菜谱,但美国人看韩国餐馆的菜谱时连连说,简直像一个百科辞典,到处都是暗号。例如,“牛膝汤”标记为“明胶牛膝盖(gelatin cow knee)”让人一头雾水,而“烤牛胃”的英文标注“grilled tripe”(烤内脏)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身在纽约多年的韩国专家认为,韩餐之所以无法在美国得到普及,是由于缺乏独创式餐厅营业模式。
只是在韩国人请客吃韩餐时美国人才称赞说“韩餐很好吃”,这基本上没什么意义,只有自己掏腰包,定期去吃才可以谈“国际化”。中国、日本、泰国饮食正是因为有这种经营模式,才能使每家餐厅都有许多美国人光顾。
▲朴宗世韩餐厅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生疏的英文介绍、笼统的菜单、没有特色的室内装饰等,但只要针对美国顾客去制定生存战略,就能得到解决。在纽约的18000多家餐厅中,纽约市旅游宣传代理公司主页上介绍的韩餐厅只有9家。而日餐厅有76家,中餐厅和泰国餐厅各有25家。每年访问纽约的韩国人共有23.8万次,在亚洲国家中仅次于日本,考虑到这一点,韩餐厅并没有得到与其“味道”相符的待遇。
曾任《纽约时报》饮食评论家、现任著名生活时尚杂志《美食家》(Gourmet)主编的雷克尔,在年初向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学生进行演讲时曾盛赞韩餐说:“美国的下一轮饮食热潮将是韩餐。”但韩餐如果还是建立不起能够面向当地人经营的独立模式,可能将永远是“未完成的杰作”。

朝鲜日报驻纽约特派记者 朴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