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对于电子产品的帖子,感慨颇多,文笔不好随意写一些,算是给那些年的一个交代。
当年跟随打工父母到上海过假期的我在一家房东那里初次接触了一种叫pda的东西。农村的娃嘛,来到上海这大都市觉得一些都很新鲜,也有很多的看不懂,比如为什么路那么宽,没有泥土,下雨不脏鞋,路上怎么那么多小汽车啊,为什么公交车那么长啊,为什么那么多工地啊,为什么在马路上再建马路啊?脑子里全是觉得新奇。但是有的东西新鲜劲过了,没什么感觉了。唯独pda,给我脑子留下无法磨灭的映像:一个小屏幕居然可以显示那么多东西,可以在屏幕上点击,可以记录事情,可以记录号码,可以记录人名地址,觉得很神奇,甚至PDA这玩意到底是什么意思我都不了解。但是我心里的草已经种下了。后来以学习为名央求父母要买PDA。父母带我去了很多商场,但是就是没有看到我在房东那里看到的那种pda,我记得那时候在商场看到过联想的,TCL的。但是都是一种类似商务通的玩意。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后来意外买了一本杂志书,那本书名我忘记了,大体上就是一些新科技的东西,有配图。在这本书的介绍下,我终于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有了此书的指引,我开始了各种折腾pda之路。
那时候的pda硬件还不是很发达,从VX开始,玩palm 搞ce 折腾ppc 研究linux 从外观设计被惊艳再因挤牙膏般增加的功能而激动咬牙买下各种clie,zaurus。随着网络的发展,由blackberry wm过渡到安卓 ios,从此开始乐此不疲的玩机,刷机,为了折腾,可以通宵刷机,就为了追求那心中的一丝完美。
直到前几年的某一天夜晚,我在给新买的安卓手机刷机,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有一种累了的感觉。狠狠抽了半包烟,考虑很久,决定放弃折腾安卓,因为苹果安卓越来越同质化的同时,安卓的一些弊端是目前无法解决的,而苹果越来越不用折腾,更容易使用,更好用。应该把这些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当下,如何挣钱,如何养家。毕竟我已经长大,玩不动了,要为人夫,为人父,为生活。
现在的电子产品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个工具,一个能带来收益的工具,一个能带来便利的工具。好用,耐用,不需要折腾,也无力折腾,毕竟时代在进步,我们却已不再年轻。
以下是怀旧篇,欢迎补充:
文曲星PC505,姑且算是个人第一个PDA吧,那时候考试我用文曲星当着监考老师的面作弊:查单词!老师问你干啥,我说是计算器,老师拿着玩意搞半天都不知道怎么玩

,就没有和我在纠缠下去。靠着文曲星成功在英语上获得历史性的好成绩

。
MC21,毫不夸张的说,这玩意绝对是当年洋垃圾王者,彩屏,对比palm来说ce更容易上手,有汉化包,有改火牛,有改耳机孔,还有商家宣传的可以接小灵通,但是国内毛用没有。这玩意当时花了近千大洋,还斥巨资买了一个32MB的MMC卡,不然啥都不能玩。
clie系列,挤牙膏一派的老祖宗,为了彩屏买它,为了MP3买它,为了翻转屏买它,又因为它增加CF又买它,结果升级了摄像头,CPU,RAM又要买它。还得挑欧版的,因为欧版有蓝牙,虽然当时蓝牙对我来说屁用没有。牙膏总是那么一丢丢的挤出来,钱包却迅速瘪下去。
zaurus,我对于笔记本造型的pda没有任何抵抗力。
Jornada,理由同上。
blackberry,键盘极度舒适,通话灰常清晰,从反射屏幕用到TFT真彩,真心好用。
D900,个人最中意的WM手机,拿手上感觉巨霸气,键盘手感不错,屏幕大,样子骚,升级ram,升级厚电折腾的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