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1112 品牌袋装板鸭质量是没问题的,就是购买后要拆开悬挂到能晒到太阳通风的地方继续晒和风干,而不是塞进冰箱。
骚味是鸭屁股没有切掉
腥味是没有晒干晒透
-----回帖更新----
立冬之后,中国各地传统地方特产开始制作上市。
板鸭也不例外
板鸭上市后,在本地的红白好事必备的一道菜。
一是制作简单:清蒸之后切开就可以直接上桌。
二是香:小孩爱吃,一盘板鸭上来,鸭腿已经被小孩抢光。
三是有嚼头:泥工师傅,建材师傅抿口白酒,就聊开了。
板鸭的制作
板鸭一般选红毛鸭(又称麻鸭),活鸭现宰拔毛去内脏,抹盐晾晒风干。
就这么简单的制作手法,导致它的市场很有意思。
一:它是半成品:无法直接食用,就失去了单身女性用户市场。(可以在学校看到煌上煌,鸭脖店,奶茶店,却看不到板鸭店)
二:它的购买用户群体:普通用户会买品牌袋装(用户量少)礼品用户(用户量多,以政界和商界为主)
这2种群体的共同点是小白。这种产品外观好看优先于产品的控干度。板鸭的精华是鸭肉,而不是鸭脂肪(板鸭油)
三:它的食用用户群体:小孩,体力劳动者,行家吃货。这些用户群体会买散货或自制
有小孩在,鸭腿肯定是归属小孩。香,能下饭,有这个神器,家长不用为小孩不吃饭发愁。
体力劳动者:他们喜欢偏咸,控干度高的板鸭,香又有嚼劲。这种板鸭因为一直天然晾晒,板鸭扭曲变形,没那么平整,但油和水份都被晒出来了,盐分也被板鸭吸收充分。控干度越高,越香,也越有嚼劲,控干度低吃起来绵绵的。最重要的是,控干度越高,板鸭越轻,总价也越低。
行家吃货:在一个板鸭的帖子中,楼主要找肉肥,又有嚼劲的。这种板鸭王很少在大众渠道出现(超市,特产店),估计都是特定的老客户消化了(特色餐饮店,商业伙伴)
在补充说下 鸭边腿
在农村,有经验的主妇,会购买鸭边腿抹盐自制板鸭腿。无它,性价比高。一整只板鸭中,肉最多的就是鸭腿。每年特产制作季节,超市会促销大量鸭边腿6元到8元/斤。
精明会过日子且动手能力强的吃货hper,立冬节气过后完全可以到市场采购鸭边腿,浇点白酒,用力抹上盐腌制一星期后,悬挂在长时间晒太阳通风的地方。隔三差五,坐看太阳把鸭腿水份晒干,油脂外滴,一份美食板鸭腿的过程。
板鸭的最大特点是香,尤其清蒸。板鸭输在颜值,阳光与时间在食材上留下的艺术难以磨灭。
烤鸭赢在颜值和商业。有全聚德
酱鸭赢在味道和商业。有唐人神,煌上煌。
鸭食品的商业模式中,最成功的是鸭脖。它的食材成本几乎可以忽略。骨多肉少,废牙口,都没人吃。但有商业天才把它开发成零时,瞄准年轻群体。年轻人牙口好,又追求新鲜刺激。
能与鸭脖商业模式媲美的是大闸蟹。
这2种商品也就只有在和平年代,能成功。要是在战乱时代,饭都吃不饱,这些白送多没人要。
想一想在60,70时年代,当时的人都愿意要肥肉,瘦肉都没人愿意买。无它,肥肉有油水。
结尾:各hper老家有什么特产农副产品,且有快递资费优势,推向一线城市的小众群体,可以赚些盒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