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亿科研投入成唐僧肉 据称仅4成用于科研

  • c
    casiosushi
    2013-10-15 01:19:41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有7910人参与分享到
    别让万亿科研投入成为“唐僧肉”

    有官员称,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真正用于科技研发,其余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如果忽视科研体制改革,则投入越多,挥霍越大。

    近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有专家指出,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三,我国科技投入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笔者看来,科技经费投入是科技创新的保障,但如果不能同时重视科研体制改革,则科技经费投入很可能加剧科研行政化,不利于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总体而言,我国学术资源的配置,行政部门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由行政部门(或者有很强行政色彩的机构)设立课题(项目),接受学者的申请,这是目前学术资源配置的主要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术管理完全变为行政管理,学术评价被行政评价全面替代,于是出现课题申报、成果评定的“跑要”、公关现象。不论是学术机构,还是研究者,都“重立项、轻研究”,花很多时间搞课题,课题到手就意味着资源到手、荣誉到手,却不重视具体的研究,所谓的研究成果,有不少是包装、炮制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投入的增多,很有可能意味着科研行政化加剧。政府部门手中掌握着大笔经费,各机构、学者要获得经费,就必须唯行政部门马首是瞻。如此一来,学术研究的权力寻租空间增大,而权力和利益相互纠缠,必然败坏学术风气。

    近年来,学术腐败、学术不端事件高发。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就曾针对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统腐败案及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被查等事件回应称,在这一领域出了这么多事情,肯定与制度有关系;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其余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照此推算,则全国万亿元的科研经费中,有6000亿元会用于开会、出差,并未真正用到科研上。这样的科研投入体系,不是投入越多,挥霍越大吗?

    笔者不是反对增加科研投入,而是希望每一笔科研投入都能用到学术研究的刀刃上。这就需要改革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推进科研去行政化。


    具体而言,必须建立学术共同体,实行基于学术本位的管理和评价。在科研发展规划中,变政府主导创新为企业、市场推动创新;在科研立项时,应让科研基金具有独立性,不受行政支配,把项目给有能力进行研究的学者,而不是看申请者的名头、身份;取消学术课题提成,实行年薪制,堵住科研经费黑洞,遏制把申请课题变为致富之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公开经费信息;对学术研究的成果实行学术评价,重视成果的原创价值,不以论文、专利的多少论英雄,而关注真实的学术价值——据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有超90%束之高阁,每年诞生的专利,真能转化的不到10%。

    总之,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必须增加科研投入与改革科研体制两手抓。事实上,增加科研投入,正是启动科研体制改革的契机,如果忽视科研体制改革,科研投入极有可能会成为“唐僧肉”,那将不是科技、学术界之幸。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NN121
  • a
    allienx
    能有40%这么高?
  • a
    aweiwei
    这个记者真是喷了,虽然有一些挪用的,但这篇文章里就有点太扯了。

    一个项目里,经费会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其中直接费用中,有很多的项目,如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等费用、劳务费、咨询费等……
    间接费用中有管理费、条件支撑费、监督检查费、科研人员激励费等……

    每一个子项,都有极为严苛的要求(虽然是从今年开始的),财务审核非常严格的,要有极为详细的预算表,必须是靠谱的研究项目才能过审。

    这里面,虽然有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但这记者把开会和出差全部算到了挥霍之中,有点太恶心了,吸引眼球不是这么下三滥的啊!
  • F
    FatalFrame
    到不了40%。。。。。
  • D
    DarthVadar
    傻逼记者
  • 萝卜
    别管分多少项,最后还不是找票对付
  • a
    aweiwei
    从今年开始,这是不行了,必须严格对照项目预算表了。如果有特殊情况(比方说某需要购置的设备型号变更),则需要开专家论证会(往往通不过)。

    像以前随便开会、出差、考察之类的,首先现在要严格限制比例了,其次项目论证会上就会对这些资金子项的必要性提出质疑的。

    现在的反腐可不是说着玩的。
  • c
    cion
    其实各国都差不多吧,美国宇航局调卫星拍派对照片的事不知是不是真的
  • s
    somesun
    我觉得顶多1成
  • s
    shepherdami
    钦差大臣运动时反腐能坚持多久?风头一过就照旧了吧。
  • 萝卜
    只要提供按比例的票就行了阿,比如报了3万差旅,年中把三万的差旅挂进去就行了阿
  • h
    hudihutian
    王东个人认为,现在急需改革的,是提高各级财政对科研支出经费的使用效率,还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学的经费,有的是通过关系,还有一些潜规则,为什么会出事,给了多少,还要返还多少,就是因为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前一阶段看了一个资料,全国方面大概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或者是50%多是用于开会、出差等等,这一块是我们要研究的,市财政经费到底怎么用。是将这些钱散在每个企业身上?还是放到更多的科技服务的平台上?例如孵化器等等,因为平台是面对所有的企业,就没有那个企业更加的重要”。
    http://gd.people.com.cn/n/2013/0731/c123932-19203298.html
  • d
    dantedevil
    这话题最近很热门啊
  • Y
    Yit
    习弄的
  • c
    casiosushi
    绝壁照旧
  • f
    freeman82
    能有40不错啦
  • a
    aweiwei
    现在需要提供出差目的和明细了,很复杂的,基本上现在随便拿票去抵账的很难了。

    最近有不少项目是直接退钱的。
  • 善良的大灰狼
    咦我记得爽总是医药业内,难道是研发部门的?
  • a
    aweiwei
    我从来没进过医药业内啊。

    我马上要做项目管理了。
  • w
    windtung
    现在每次看到这种报道都只能呵呵,利用信息不对称搞这种新闻,所求无非是为了利益,懂英文的随便找份报告就明白。

    [本帖最后由 windtung 于 2013-10-15 16:17 编辑]
  • c
    cavar
    有一半不错了'难道是投入不够?
  • b
    bigwizard
    大项目审计3年前就非常严格,973 863以及一些专项,5000元以上的票据就需要做说明。

    只能说,以前有些人有些单位做的太过火了。

    一个项目到手,单位提5-10%,个人提5-10% (明或暗),实际也就80%干活。
  • R
    RANKS
    妈的看成万一科研投入研究唐僧肉了
  • m
    moon2007
    科研有点啥手脚不干净中央基本也是捏着鼻子忍了吧。

    还指望老母鸡下几个蛋呢。
  • h
    hikari34
    4成算被有良心的教授拉的吧…认识的最夸张有到1成的
  • f
    fengniaoyihui
    别的不说,我老婆的朋友,老公是清华老师。每次找我老婆都是要各种机票,火车票,地铁票…尼玛喷了
  • r
    robbi
    报的票可以是严格对应的,但是不代表这钱就真的花过了,嘿嘿
  • d
    donghongfeng001
    上海大众每年从政府那拿一亿多搞新能源汽车、他们每年只拿出一千多万把这个转包给一个小公司、这事我会随便乱说么
  • D
    DarthVadar
    所谓科研经费乱用,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课题研究劳务费用太低,于是研究者变着方法,用开会费、出差、买书、印刷等等名义把钱提出来。其实,与其把研究人员当廉价劳动力,卡住搞研究的人力报酬只有区区15%,不如提高到40%甚至60%,让知识精英通过合法劳动富起来,不是更符合改革开放的初衷和方向吗
  • g
    gxy1301
    唐僧肉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