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梅笙
真不要小看过去的闺阁xiao姐,吕碧城就是个xiao姐,而且还是个才女,她父亲是晚清时代的进士,书香门第,她母亲严氏,只生了四个女儿,在她父亲早亡后,被吕氏家族认为没有资格继承家业,我之前说的争产戏码再次上演,她母亲只好赶回家乡处理祖产,族人不仅霸占吕家家财,为了吓退严氏,还劫匪扮架严氏,吕碧城当时只有十二三岁,四处奔走,找自己父亲的朋友弟子,最终才解决了问题。可是她本来订亲的夫家却认为,她太过于出风头,要求退婚,吕碧城表示同意,于是两家解决婚约,母亲带着四姐妹回塘沽舅舅家生活。
在此期间,吕碧城想去天津女子学校上学,又被她的舅舅骂,说她不安守本分,20岁的吕碧城离家出走,买了张火车票去了天津,就在火车上,她遇到了当时天津佛照楼的张渐魁的夫人,佛照楼是天津法租界里颇有名气的旅馆,很多社会名人都在此投宿,张夫人与她很是投缘,于是带她回家,她又写信给舅舅身边的一位姓方的秘书的夫人,当时方夫人在英敛之办的《大公报》社,凑巧这封信让英敛之看到,他惊叹吕碧城的文采,亲往拜见,一番对谈之后,对吕碧城很是赏识,于是聘用了吕碧城,于是吕碧城就成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女性,成为《大公报》的报社编辑。她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观点鲜明的文章,从些后吕碧城声名雀起。
这事发生在1903~04年,是一百多年前的清末。
她本来是想来天津上学的,结果在她本身火了之后,得到一些赏识她才华的开明之士的帮助,21岁的吕碧城成了北洋女子公学的女教习,负责全校事务。北洋女子公学是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学校。
秋瑾遇害的时候,吕碧城24岁,她想办法偷出秋瑾的遗体,让她入土为安。并亲自祭奠这位有几面之缘的同仁。
25岁,吕碧城担任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的校长。她的教学理念是:“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将来尽各自的力量”。
1912年,吕碧城29岁,她成了总统府机要秘书,她本想在政坛大招拳脚,但现实令她心灰意识,三年后辞职,移居上海。
在上海期间她又开始外商做贸易,成了小富婆,在静安路盖起了自家的洋房别墅。
1918年,吕碧城35岁,她出国留学,目的地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顺便为上海的《时报》做特邀作者,定期写稿,写游历见闻。四年后学成回国。
1926年,吕碧城46岁,她再次出国,到欧美各地旅游采风,一走走了七年。
1928年,吕碧城48岁的时候,她决定创办中国保护动物委员会,为了声明保护动物的意图,她从此吃素。
1930年,吕碧城50岁,她成了佛教徒。1943年去世于香港。
她是中国最早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最早的女权运动者,最早的职业女性,职业生涯从学界,政界,商家几个跨越,却从未失手,她从清末到民国,活了六十个年头,出身闺秀,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因为她本身的聪明,智慧,并不需要炫耀男人或是孩子,即便她被很多男性贬低,辱骂,却依然无损她本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