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喷血的发现 真本古文尚书出现了![更新中]

  • o
    orca_treo
    需要补习一下文言文才能看懂么 ?
  • 你饭量怎么样
    tw:随手写的 很多地方没有查核资料 所以还是请不要转载到别处去 下周我订正一下错误

    匆匆扒拉了几口 顺便去老板那里打听了一些情况

    这东西牵扯两千余年的学术恩怨 一直延续到今天都没完没了 老板用了诗经中的一句来形容 “岂不怀归 畏此简书” 这东西一出 有些人要害怕了

    俺一个个说吧

    死清华保密工作做的太好 只通知了有简帛专业的几个高校和单位的学科负责人 俺们学校虽然有古文字专业 但没有直接做简帛的 所以知道的并不比媒体早

    先说说这个东西的真伪 基本上假的可能性没有 原因有三

    一 数量巨大 想要逃过碳14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出土的光头无字简后写 不太可能有这么大数量的光头简

    二 这批竹简的内容太猛了 不光对经学 更主要的是对先秦史 具有颠覆性 作伪的难度太高 先秦竹简作伪 没有人敢伪造用这类对学科有大量颠覆性的内容 很容易识辨出假来

    三 这次负责人不是李学勤先生 虽然他精通甲骨学、简帛文字 但专长是青铜器 负责人是北大的李伯谦和复旦的裘锡圭 李他参与过二里头、殷墟、曲沃晋侯墓等发掘 对于这类出土资料的处理非常在行 裘是国内最杰出的古文字学者 其他的还有上博、武大、吉大的 囊括了国内简帛专业最顶尖的学者 他们的认定是可靠的

    以上三点 假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下面说说内容 这东西关乎中国两千余年的学术史 一直到今天 可能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的历史就是这么神奇 学术的一脉相承 恩怨也传到了今天

    [本帖最后由 你饭量怎么样 于 2008-10-26 17:55 编辑]
  • 喜洋洋
    这批竹简是怎么发现的?
  • r
    ruyi
    这本尚书什么时候能出版
  • w
    whererun
    能让物价、房价一下回到解放前吗?
  • 你饭量怎么样
    tw:随手写的 很多地方没有查核资料 所以还是请不要转载到别处去 下周我订正一下错误

    我用通俗的语言普及一下这些问题 不涉及深入的

    先说其中的尚书 为什么叫古文尚书呢 尚书当然都是古文 不会是现代的白话文 这个古文是对汉代人来说的

    经过秦时的焚书 西汉时很多古籍都没有了 西汉的学术是怎么传播的呢 就是讲学 坑儒 不可能杀光 很多人都背的滚瓜烂熟 后来就这么 有徒弟跟着学 老师讲学 背书 就把记得的写下来 自然会出错 于是 跟武侠片里的一样 出现很多门派 大家讲的同一本书 但内容可能有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讲诗经的学派 就有四家:齐诗 鲁诗 毛诗 韩诗 现在只剩下毛诗了

    尚书就比较糟糕了 丢掉很多 没人知道了 打听来打听去 据说有个老头会 这个老头叫伏生 焚书坑儒时 他偷偷了藏了一点在家里的墙中 后来允许读书了 他刨了出来 被耗子啃掉一些 大部分还在 就教人读 朝廷知道了 赶紧派人去召这个老头 他已经九十多了 就让人到他家里去学 年纪大的人 口齿不清 就让他女儿转述 可想而知 这么倒了n把手的东西 可靠性怎样了 但没办法 只有这个了

    过了些年 鲁王想扩建宫室 结果把孔府的宅子推掉了一些 发现墙壁里面藏了很多书 里面有尚书 而且比伏生的那个多一些内容 都是用六国时期文字写的 对汉代人来说 自然是古文了 于是这个就叫古文尚书 伏生老头的那个就叫今文尚书

    孔子的后人整理了这个古文尚书 献给了朝廷 但不受重视 没有成为法定认可的 这么一来二去 就失传了 到了东晋 一个家伙突然献出古文尚 还有孔子那个后人整理时的序言 这个古文尚书又多了一些 于是索性合并起来吧 这样 今古文尚书一锅烩了

    到了南宋时 有人开始怀疑东晋出现的这个古文尚书是不是真的 由于一直以来 这个一锅烩的尚书都是官方认定的 加上这个怀疑也没什么力量 所以影响不大

    到了清代 学术昌盛 有个家伙怒了 写了一本古文尚书疏证 列举了n多的例子 一下子认定了东晋出现 一致传到后来的这个古文尚书是假的 证据确凿 所以成了定论 但不断还是有人跑出来哭哭啼啼说不是假的

    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看似是对经典的内容和传承不同 但由于牵涉到统治阶层的正版认定 古文学派也不想被黑屏 所以斗来斗去 已经远远不是内容之争了

    从东汉到唐 基本是古文学派占据优势 宋学兴起 古文学派衰弱下去 没多少人搞文字研究了 全都讲思想去 清代 古文学派复兴 到了乾、嘉 达到顶峰 就是后来常说的乾嘉学派 后来就慢慢衰弱下去 直到清末 康梁借经改制 提倡今文经学 斗争又死灰复燃 我们熟悉的章太炎和他得意弟子黄侃 就是古文学派

    这些牛人已经到了民国 学术一代代的传承 比如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就是章黄学派传人最多的学校 前段时间百家讲坛上的莫砺锋 讲《诗歌唐朝》的 他的老师就是黄侃的徒弟

    当然 现在今文学派已经消亡 但不断还是有人替那个东晋突然冒出的古文尚书喊冤 已经超出了学术争鸣的范畴 所以老板说岂不怀归 畏此简书

    这东西一出 对那些喊冤的人是釜底抽薪

    下面说这批竹简中 其他部分的东西

    [本帖最后由 你饭量怎么样 于 2008-10-26 17:55 编辑]
  • o
    offender
    难道现在的学术还有存在今文古文的分争吗?当然造成这一切之总根源,是秦嬴政焚书坑儒。也有后代政治对学术的扭曲。

    不过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就主要关心这批竹简的出处,背后到底有什么经历。
  • c
    cp251
    虽然不太了解考古,但也相信这是个大事件。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有没有夏朝存在的证据。
  • o
    offender
    还有,战国时代楚简尚书,对夏商周断代意义究竟有多大?
  • 大马
    还有人对夏商周抱有幻想么。。
  • T
    TABU
    从那些章节里面推断夏代的历史
  • o
    offender
    传不传得下来,当然不是绝对的。即便传下来,历朝历代也少不了各种篡改毁损,但总能留下更多的素材。

    况且我们说的尚书,已经是经过孔老先生当年编纂过的东西了,也不是当年各代的真正文献。孔老一民间教育家,有时候还吃了上顿还没下顿的,能把这个搜集整理工作做得怎么样,咱们也不能苛求。
  • t
    tiancai101
    武林秘籍?哪里挖来的?
  • 你饭量怎么样
    回offender:容我慢慢说

    古文尚书的真貌 东汉之后就没人再见过 由于尚书文献的特殊性 保留了夏商周最直接的资料 所以真本古文尚书的出现 对于夏商周的历史 尤其是社会史 政治史 军事史 生活史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更由于他涉及古文字训诂 他的问世对于上至甲骨学 文字考释 下到说文 传统训诂 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这批竹简其他部分我慢慢说 打字较慢 抱歉
  • k
    kazzza
    期待顛覆性的內容
  • t
    tiancai101
    来路不明,国内正规研究机构根本不承认
  • P
    Platism
    如果真是颠覆性的,那得赶快复印一份送到国际上的第三方学术机构去
  • l
    liuhao320
    千万别写着韩国创建了汉文化
  • c
    chinex
    清代 学术昌盛

    --------------------------
    看到这,我就笑了。

    这个新闻有多大分量,我也就知道了。
    lz自己爽吧。
  • 你饭量怎么样
    to Platism:这个不要紧 很快包括海外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会拿到缩微胶卷 释读竹简这种活 清华干不了 现在最主要的还是保护

    to offender:孔子修书 修诗 争论很多 即便是修编也疑点重重 更不可能是修改了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不细说了 有兴趣可以私下交流 我本科时做过诗经逸诗有关的作业

    to chinex:笑个鬼 你懂什么 小孩子一边玩去

    [本帖最后由 你饭量怎么样 于 2008-10-24 20:55 编辑]
  • c
    cld
    啥玩意,还是没看懂
  • o
    offender
    这东西离出成果还早着呢。

    不过肯定能厘清不少悬案。比如孔子到底有没有碰《书》这类问题,会有新的发展。还有先秦典籍中有很多引用尚书的,通过这个楚国版尚书,也利于我们更好的分辨这些典籍中的真伪,总体来说,这为学术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其意义,堪比前苏联档案解密,对于研究现代党史政治史的意义。
  • P
    Platism
    能不能先出点好玩的成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那种
  • o
    offender
    考据也没什么不好,虽然流于琐碎,但扎实。

    思想和学术,其实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思想一定需要现实的土壤,学术则可以钻到故纸堆里去。
  • s
    since
    对怎么来的感兴趣。
  • w
    wang3756
    太珍贵了,可以理解lz的心情,就像郭沫若有机会进乾陵找到兰亭序一样,呵呵。但是一不知道从哪挖出来的?二怎么运到国外去的?三是否关系到某些国学教授的若干理论彻底没了依据?四谁整理断句大家认可?
  • 你饭量怎么样
    tw:随手写的 很多地方没有查核资料 所以还是请不要转载到别处去 下周我订正一下错误

    由于我不搞历史 所以对尚书这类文献比较重视 所以用了这样的标题 但其实 这批竹简中 更重磅的炸弹不是古文尚书 而是这批纪年类史料 从西周到战国前期 时间跨度非常大 很有可能是一些官方史料 两周时诸侯国都有修史习惯 而且先秦没有私人编史的习惯

    关于夏商周的断代 由于汉学家们恪守近古 没多少人研究 直到清代 出了个猛人崔东壁 写了一系列的考信录 对于三代史实一一考订 不再盲信 这对中国上古史研究具有开创性 他的研究一直埋没 到了民国 古史辨派打破旧史学 开创疑古时代 接着就有了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 文献史料和考古发掘结合 重建可信的上古史 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动手动脚找东西” 有了后来轰动世界的殷墟发掘 重建殷商史 证明了史记中关于商代资料的可靠性

    前面帖子里有同学提到“钱穆挂早了。”他是比较懂行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钱穆最擅长的就是根据史料来建立准确历史 这在现在看 是比较旧的方法了 但在引入现代考古学之前 钱穆确实是文献历史派的巅峰人物 他的成名作:向歆父子年谱和先秦诸子系年 全凭文献考订 极为精湛 刘向 刘歆父子系年 一直弄不清楚 他二人是两汉学术史的关键性人物 其生平直接关系到大量典籍的真伪性研究 汉书人人会读 而钱穆就单凭汉书 考订出二人年谱 让人叹为观止

    报道中为什么要提竹书纪年这本书呢 因为这批竹简很可能就是 或者是相似性质的 这个东西跟古文尚书一样 发现后 又失传了 他是西晋时一个家伙盗了战国时魏国墓 发现了一批竹简 其中的竹书纪年 大概在安史之乱之后就失传了 但是到了明代又出现了 他的可靠性也有很多问题 但研究后发现 并不是那么不可靠 里面的纪年比很多史书都可靠

    在先秦诸子系年的序言中 钱穆就凭借这本不那么可靠的竹书纪年 订正史记错误 还有很多关于殷商的纪年 跟后来出土的甲骨文 完全吻合

    所以可以想见 跨度如此大的 包含了几百年纪年的史料 如果真本出现 会对夏商周断代产生如何巨大的影响 要知道 现在对于先秦断代的资料十分有限 主要还是依靠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金文 所以 这批纪年的出现 对于构建可信的上古史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这批竹简让人喷血的原因之二

    [本帖最后由 你饭量怎么样 于 2008-10-26 17:56 编辑]
  • 大猪无形
    同持谨慎乐观态度
  • 你饭量怎么样
    等会儿继续~
  • 马鹿外人
    别提那个夏商周断代工程了
    明明不够非得要吹成上下5000年
  • f
    fangsheng
    记得当年挖掘马王堆辛追女士墓时出土过道德经数卷,与今日流行版不尽一致,但今日流行版并未因此而改,它依然我行我素地流行着。
  • s
    soulmad
    工科人P也看不懂地路过
  • U
    UGlee
    1. 竹简的来历(我指作者们)要搞搞清楚。
    2. 周天王的史官和诸侯国的爵爷们的史官记事手法应该差异很大,譬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如果不假,那秦国的记法和赵国的记法肯定有所不同。
    3. 无论竹简出身如何,也都是一家之言,不能太当真。

    我还是觉得能复原尚书是个不错的结果,史虽然是客观的,但是记史治史就有价值观念在里面了。如果能复原《易》就更好了。
  • s
    stevenluo
    我这里有,还有《易筋经》和《胡家刀法》。
    有精装完整版和简装速成版,价格是50块/套和30块/套,支持支付宝
    您来几套?
    5套以上包邮
  • k
    kissgirl
    行了,尚书的事就由饭量搞定了,今晚就出发,挖九鼎去,挖出来肯定颠覆沪铜期货。
  • t
    tigerwho
    果然狠劲,希望有连载报道。
  • c
    cyberbug
    同P

    有人很激动,观众很茫然
  • o
    offender
    这个,会有专门的著作去考证的。一般你看老子的集校版,都会有。至于普及性介绍老子的书籍,从一个版本就行了,除了一些毫无疑问的错谬(主要是文字句读方面的),一般不会改变现版本。
  • s
    shannon_sdu
    踩一爪吧,要不都留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