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装逼伤害了很多人的感情,我要向大家道歉

  • 无蟹可击
    虽然听说随着收入上涨,对咖啡的消费量也会有很大提高,但是在目前阶段,咖啡对于很多人,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玩意。
    我们都知道,星巴克只经营意式咖啡,却根本不涉足单品,这既是出于快速复制的连锁需求,同时也是保持质量稳定的可靠保证。要煮出一杯质量上乘的单品咖啡,需要新鲜优良的单品咖啡豆,更重要的是一个手艺高超的咖啡师,对于星巴克这样遍地开花的模式来说,要保证人员素质的一致根本不可能,如果顾客在这家喝到了完美的巴西,却在另外一家差点喷了出来,对于星巴克就是一个灾难,所以只做掺杂了大量牛奶的意式咖啡是最明智的选择。对于意式咖啡豆这种拼配豆来说,espresso的口味才是检验豆子质量以及咖啡师素质的最好选择,但是很显然,点espresso的顾客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掺上大量的牛奶配成拿铁或者卡布奇诺之后,非专业人士几乎不可能辨别出基底的好坏。事实上不用拿铁或者卡布,就是美黑,在加入了超过80%的开水之后,分辨也会变得困难。我在某个帖子里看到有人说espresso跟中药一样难以入口,我想说,你肯定喝到的是不合格的咖啡师用很烂的豆子做的espresso,好的espresso微酸,醇厚,回甘强烈,绝对不会难喝。所以说星巴克咖啡稳定,人员管理是一方面,经营技巧也很好遮盖了这一点。关于咖啡品级,据我所知,星巴克为了保证长途运输的咖啡豆的口味稳定,采用的是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就阿拉比卡豆来说,中度烘焙的口感会更加出色,这就是我并不认为星巴克的咖啡有多好的原因,像采用lavazza,illy这种品牌豆的咖啡店,就咖啡品质而言,不会比星巴克逊色。

    不过这无关紧要。

    乐观估计,中国人里能知道基本咖啡分类的十个人中有一个,能靠口感分辨咖啡品级的,一百个里有一个。当然就像中国人人都知道茶分铁观音啦普洱啦龙井啦等分类,却也没几个会喝一样,对于最广大的普遍消费者而言,专业层面的好坏无关紧要,作为大众饮品,讨好嘴巴才是关键。作为经营数十年的跨国品牌,我觉得星巴克已经将咖啡口味在经营需要的基础上调整到最符合大众审口的水准,这一点无可置疑。问题在于,它仍旧跳不出咖啡的窠臼。

    国内本土的咖啡店总体来说有两个套路。一个是以上岛两岸真锅之类为代表的商务咖啡,面积较大,装修追求高档稳重,除了咖啡,还提供各式饮品及简餐,目标客户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商务人士,为其社交需求提供场所,注重私密性。另一种是花样繁多的休闲咖啡,各式装修各种主题层出不穷,面积一般较小,提供产品也比较单一,目标客户就是小清新,也是以满足其社交需求为宗旨。总的来说,都是卖场所,表现就是,外卖的饮品数量占的比例很低。已经有很多的奶茶连锁品牌、果汁连锁品牌在成长,特点都是小而灵活,面积很小,堂吃位置很少,可以开在黄金地段,可以迅速复制快速扩张,但是据我所知,以咖啡为主要品类的品牌仍然没有一家走出这种应该可以走的路子,仍然无法摆脱提供有一定档次装修的场所的束缚。为什么?我觉得市场是最真实的反映,答案就是,愿意花十几块钱买一杯咖啡,不为坐下聊天,仅仅是带走喝的人太少了,少到没办法支撑起这种模式。也就是说,相比奶茶果汁,中国人普遍不喜欢喝咖啡。

    除了星巴克。

    只要在星巴克坐一会儿就会发现,星巴克的外卖数量占营业额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星巴克能在店租高昂的地段仍然保持很好的利润的原因。虽然价格比一般外卖店的奶茶或者果汁都贵上不少,但是还是有非常多的人非常乐意花上二三十块钱,仅仅是为了带走一杯咖啡去喝。这个市场看起来非常非常美妙,但是我敢跟你打赌,不管你在什么城市,哪怕你用最上乘的咖啡豆,用低于星巴克的售价,在它旁边开上一家咖啡店,也没多少人愿意从你这里外带咖啡,等待你的只有倒闭。哪怕是在国外与星巴克分庭抗礼的洋品牌,在国内也看不见星巴克的尾灯。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普遍对星巴克这个品牌抱有好感,我们愿意花钱去享受我们平时也许并不怎么接触的咖啡,并且用非常宽容的心态去喜欢上这种味道。我觉得这几年,越是深入三四线城市,星巴克越是了解到自己的这种魔力。舒尔茨说,接下来要逐年提速,在华开出1500家以上的门店,中国市场的狂热,就是他说出这番话的底气。

    当然,星巴克不是什么富二代,能将自己的品牌打造到这个地步,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对于本土咖啡店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星巴克的疯狂扩张,肯定会培养起相当数量的日常消费咖啡的人群,跟风也好,真爱也罢,总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过上喝咖啡的日子。所以我说,五年之内,应该会有本土连锁咖啡品牌崛起,用类似星巴克一般可以连续扩张的模式与星巴克竞争,就像德克士与麦当劳肯德基竞争一样,赢很难,走出一片天还是很有戏的。不过我个人目前根本猜不出,如何在星巴克的这种品牌重压下,打造一个商业模式与之对抗。
  • m
    mino
    就上海来说除了星巴克,还有costa/太平洋/香啡缤什么的都活的挺滋润的。当然共同点是都是连锁品牌,有一定口碑和质量保证,在闹市区都有不错的生意。
    星巴克也不是很轻松,因为购物广场房租提升而且迁址的也有。

    打造一个类似的本土品牌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需要风险和相当的耐心。

    你跟女朋友逛街买衣服期间想买杯咖啡喝,自然会去找联锁店,因为你看到街边一个没听说过的个体咖啡店的时候,你不知道他做出来会是什么口味。连锁店很大程度上能保证品质,这是品牌效应,是需要慢慢沉淀的。这也是个体咖啡馆的难处。

    [本帖最后由 mino 于 2013-10-23 23:29 编辑]
  • c
    chovosky
    我水平低喝不出来,咖啡豆煮的能让人不睡觉就行
  • 善良的大灰狼
    你那帖可是深深的刺痛了不知道多少人老心不老的文艺老清新呢,停车费?IDC~要的就是来福的生活~哦耶
  • 得过且过
    tg两千万聚集论坛,你说三十块就能装个逼?不被喷就怪了。
  • 无蟹可击
    我觉得对于黄金地段的咖啡店,人坐满是没用的,外卖得占大头才能生存。星巴克的外卖一直是翘楚,不知道你说的那几个怎么样。
  • 雾桑
    加班累了,上来说一两句。
    我是主要研究跨国公司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定价的,当然也会关注非关联定价,专业来说独立交易价格。

    定价方式有N种,成本加成法只是其中一种。
    知道成本加成法最常用于什么样的交易定价么?
    那就是承担功能和风险最少的交易的定价,举例来说,单一功能的制造商(受托加工商、受托研发中心、来料加工商),这类企业应获得有限的利润,会采用成本加成一定利润的方式。

    但是,对于拥有研发功能、营销功能的企业来说,其定价中则会体现出研发型无形资产(例如星巴克的烘焙技术)、营销型无形资产(品牌、商誉、营销网络)等内容。像星巴克这种拥有极其显著的研发型无形资产和营销型无形资产的企业,其产品的附加价值很高,定价时不会去单纯考虑成本。你认为星巴克卖高价,是傻多速,但在专业人士来看,这部分溢价合理体现了星巴克的无形资产价值。PS:这种无形资产的具体评估,跟所处地域市场、当地的营销投入等多方面有关。

    所以说,CCTV拿成本价(而且是制造成本)来说事是极其低端和无知的。
    而且,如上所述,驱动星巴克利润来源中的几个重要因素中,有些是来源于境外公司,比如品牌和技术,对于这些需要支付高额的特许权使用费出去。因此,最后的净利润未必很好。

    最后,再说一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独立交易价格是两个非关联方之间自主达成的,在理论界被普遍认为不需要质疑其合理性。
  • 无蟹可击
    提神试试单品,效果比意式好。
  • 无蟹可击
    星巴克的定价非但不傻,简直精透了,在这种充分竞争的市场里,结果就是最好的试金石,星巴克的生意,你我都看得见。我只是感慨,在咖啡市场上,星巴克的品牌威力太大了。
  • r
    reader
    这国产品牌要卖多少钱才不装逼楼主还是没说呀
    要求星巴克薄利多销那么别来又一个北冰洋打着民族品牌拥着民族主义来掠夺利润
  • 雾桑
    在后消费时代,消费者早已不仅关注商品的本身功能,而会去追求其附加价值。
    这不局限于咖啡市场,广泛适用于各个行业。
    这本身是消费习惯的进步,所以我不认同你所说的装逼。这是社会的发展趋势。
  • m
    mino
    举个例子说上海陆家嘴国金中心下边的costa也做了很久了,周末白天也都是排队的,去过几次发现连wifi都不通。
    可能上海的圈子文化是个特殊的例子,包括我和身边的朋友,还有咖啡店看到的情景,很多都是逛街逛着顺手买杯咖啡喝,喝完走人,或者带着边逛边喝。或者上班事情很多的工作日中午饭后顺便喝杯浓缩或者美式提提神。
  • 无蟹可击
    你说的对,但我认为在星巴克这个问题上,已经不仅仅是消费附加价值这么简单了,或者说附加价值不仅起到差异化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商品本身价值而独立存在。说装逼是不妥当,但是我不认为这种业态是正常的。
  • C
    CAGY
    我喝咖啡感觉都差不多,没有好坏
  • y
    yfl2
    求你说的正常的连锁咖啡品牌
  • 无蟹可击
    魔都洋气,我也举得如果有本土品牌雄起,应该会诞生在魔都。
  • 剑刃皇
    早几年别人从非洲带咖啡粉(咖啡豆磨粉那种)回来,我们自己煮。喝了几年,朋友都在非洲定居了,不回来了!屌丝现在就没喝过好一点的咖啡了......................
  • 雾桑
    我觉得你接触的业界太少了,才有此惊叹。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N多行业中普遍存在。
    对于如此之高的利润,其驱动因素到底是哪个?各国税务局之间产生了争议。因为利润的分配跟驱动因素有关,如果主要驱动因素源自中国,利润应留在中国。
    中国国税总局对这种价格的解释是,来源于市场溢价,即中国市场和消费习惯的特殊性。因此,这块利润需要留在中国。
    美国国税局的解释是,来源于美国公司创造的品牌和文化价值。因此,这块利润需要归还美国。
    在此背景下,对于中国星巴克向美国星巴克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美国国税会认为美国星巴克收得太少,因此需要纳税调整,要补缴税;中国国税则会认为付得太多,因此需要纳税调整,要补税。
    (然而,无论中国国税还是美国国税,均一致认定中国星巴克的市场售价是合理的。很简单,这是独立交易价格)

    所以,帮助中国星巴克怎么去定价,就是我的工作。
    而在我的工作中,类似案例很多,绝非少数或特别。

    [本帖最后由 雾桑 于 2013-10-23 23:57 编辑]
  • 无蟹可击
    本土没有,其他诸如costa,漫咖啡,就无法达成像星巴克这种扩张,这些都是在国外大获成功的品牌,就咖啡品质都不会比星巴克差,但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就比较滞涩。
  • 无蟹可击
    那依你的了解,在行业内对抗这种高附加值的品牌一般是什么策略?
  • S
    SUPERCAR
    比他好喝的没它牌子响,比他便宜的没它好喝
  • 雾桑
    想办法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价值,找准市场定位呗。
    之前说了,星巴克中国区的经营战略是埃森哲咨询的经典成功案例。
    你真以为这类咨询公司只是忽悠扯蛋么...也会有相当成功的案例的~

    消费者追求附加价值是趋势和方向,跟装逼无关。而且,越是有钱的越这样。
    这也是为啥在魔都工作生活的众多TGer毫无觉得这是装逼的根本原因。
  • m
    mino
    这不就是品牌效益先入为主嘛,很多打算开始尝试咖啡或者偶尔偶尔才喝咖啡的人,自然会选择更为耳熟能详的品牌,(在国内就是星巴克)。因为大家都喝这个所以我也喝,我不会喝到奇怪的东西;不会喝到腐烂的咖啡豆,不会容易拉肚子;这家店为什么生意那么好我要试一下,等等等等。
  • n
    nardowho
    分析的很有道理,中西合并式快餐店怎样可以突破瓶颈,在小镇区创立品牌?
  • g
    gamefoxer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 上田文人
    这帖子值得一看
  • d
    dog
    也并不是越有钱越能接受

    这还有个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熏陶的效果

    有些人 打小苦出身 农村出来的 靠着读书在大城市里扎了根 月薪也不少 但在他们眼里 买点有品牌的衣服鞋子 喝杯星巴克 吃个西餐 甚至听场演唱会 看个芭蕾舞都是属于装逼行为 在他们眼里 只有去菜场买了猪肉 红烧以后吃下肚 才不是装逼 所有不符合他们消费观的 都是装逼
  • w
    wolwey
    dog哥放AOE啦 快闪~
  • 1
    11508721
    所以其实就是装逼
  • 颠倒幻想
    那雀巢速溶咖啡属于什么水平
    速溶咖啡和那种现磨的差距有多大?
    请教下楼主
  • b
    blackism
    穷逼思维狭窄
    看人用街机iPhone说装逼,用小米才正常。
    人家爱星巴克坐坐又装逼,喝速溶雀巢才正常~
    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眼界
  • 张靓颖
    哈,就是这样,只要是自己的都是正常无比的,只要跟自己不一样的就是炫耀装逼的
  • L
    LCL
    身为农村人,我还以为星巴克是台球厅
  • 江南馄饨
    连锁咖啡店咖啡品种来来去去就那么几种,咖啡品质是略有差异,但是大多数人喝着就觉得苦和不苦的区别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拼市场营销和店铺扩张了,星巴克进中国十几年了,品牌优势又非常明显,大城市那些好的位置占得死死的,一些新商场新项目开还求着人星巴克入住的比比皆是,竞争对手进入的又晚,现在大城市做的基本上饱和了再往三四线扩张,短期内完全没有对手

    COSTA我不太了解,但是太平洋咖啡我还是知道一些的,被华润买下来有钱扩张了,全国倒也是开了有一百多家了吧,可是华东区的那一票主管,要么是costa过来的,要么是星巴克挖来的,连培训资料有些都是costa改改,星巴克抄抄,最可笑的是我看邮件还看到有COSTA出现,这样的企业拿什么和星巴克竞争?完全是在复制别人的路子,连一套像样的东西都拿不出,别谈比星巴克做的好了,在我看来细节做的差远了,就比如吸管,塑料刀叉,星巴克都是独立包装,太平洋开始就是装在一个塑料盒子里,这就是直观感受,国内的咖啡连锁店大致都是如此,这怎么和星巴克抢市场?等你来扩张了,拿到的店铺都不如他,知名度又比人家矮上一大截,咖啡品质是比星巴克好,可是谁又能喝的出来呢?
    人家辛辛苦苦的经营了这么多年,现在就是在收获他前瞻性的市场眼光带来的果实,而且5年内绝对没有哪家国内咖啡企业能撼动他在中国的地位
  • O
    Oldman
    233,我作为城市人,也不怎么买品牌衣物,不喝咖啡,不吃西餐,不听演唱会,不看芭蕾舞,特喜欢吃红烧肉。这怎么算?
  • s
    smilemiles
    那你还不赶紧承认你是农村芯。有些人区分城里人与否的标准就只有消费形式,殊不知这正好是沙马特眼中城里人与村里人的唯一区别。
    事实上城里大街上走着的衣着光鲜手提星巴克兜揣大苹果的人们,很多真的是村里芯,而村里乡街上的老冒有的却真有贵族气。
    当然,分辨这个太难,我们还是看他们的消费内容吧。。。
  • d
    dog
    看你的想法咯 如果你觉得只有买了猪肉吃下肚才是正经过日子 别人那些消费都是装逼 那么你骨子里面也还是小农

    顺便说下 我也很爱吃红烧五花肉
  • 得过且过
    爱吃素的是啥芯片?
  • 达尼.阿尔维斯
    装不装只有自己知道,再说装装也没人说装逼的人傻
  • 达尼.阿尔维斯
    装逼与否完全不看价格的 你真花天价买茶具那是真牛b
    自己真喜欢不叫装逼 让别人以为自己喜欢叫装逼
  • y
    yamiyama
    人均一百多的斋菜都有人吃,这咖啡算啥,装毛啊装
  • r
    reader
    楼上上上您这么快就从旗帜鲜明的定性小清新批评家变成自证其心的客观党了,我还真无话可说
  • 达尼.阿尔维斯
    一点不自正其心 我认为lz说装有那么多人出来说没装 装毛 本身就证明很多人真在装。就比如lz跟人说 jj小没啥不好承认
    你如果很大根本不会注意楼主

    [本帖最后由 达尼.阿尔维斯 于 2013-10-24 08:30 编辑]
  • r
    reader
    辛苦不
  • 达尼.阿尔维斯
    所以说装的人辛苦 本身爱吃的也许是五花肉 偏要喝咖啡 然后别人说你去那喝咖啡是装 你还要拼命反驳才不是 这是真爱
    这中间装和不装只有自己知道
  • 龙舌兰日出
    为什么总有傻逼认为喝espresso才是会喝懂喝咖啡?
  • c
    clockworkjian
    我偶尔也喝啊 伤毛感情。。。
    邮局钢据 伤感情的八成是魔都的
  • 达尼.阿尔维斯
    还有 一个人胃的感觉 不会因为你钱多钱少 和工作环境变化改变
    好像李自成永远爱吃饺子。如果一样食品本身价格一般 却被限定在某些相同工作环境 收入的人里流行 那肯定有一大部分不是真爱
  • t
    tjt1983
    确实无法理解那些一天到晚攻击别人用iPhone,喝星巴克是装逼的人群,到底心态得有多屌丝。拜托醒醒,现在已经是快递保姆月入几大千上万的年代了,多检讨下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