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我知道的保温杯(124楼更新做产品的经历)
- leatherman反射铜箔吧
- ETvic
- monkeymj
- ETvic
- monkeymj
- lumi国产的要么漏水要么冷却后打不开。自从用了虎牌梦重力,再也没遇到过
- ETvic
- 小龙dna象印的超轻单手开盖款,被ld弄丢一个,又买了一个,太好用了。虎牌有个旋盖式的不能倒太满,否则会正放都会从上面漏水出来,不过保温效果很好
- 寻觅我虽然是米粉,但不相信你说的这段,小米是性价比出生,你找头部供应商,头部供应商是不可能左手打右手来支持你的。所以小米找人家,主要还是了解行业了解产品。别把自己说的那么高尚。
- monkeymj
- monkeymj兄弟仔细看看我写的。
都谈到开发阶段了,他们内部阻力过大,双方就不了了之。
接下来就是我这个团队来开发对接工厂。后面和膳魔师没任何关系了。
国外有很多头部供应商都在和小米合作,只是这个合作没走下去而已。 - 寻觅
- 鱼儿的小池塘
- monkeymj
- monkeymj回复313#鱼儿的小池塘
早和他们沟通过了,2018年就想做这个。
那一年摸了一轮有个判断:
做保温杯的觉得钛成本高供货不稳定,加工难还没有量
做钛的对真空技术又掌握得不好,对塑胶件模具的把握更是弱不是一个量级。
所以一直没有真正好的钛保温杯。
最重要的是,真正好的,成本150,加渠道价要卖300多,还很容易断货。真的不是个好的商业 - 一起吹牛皮有一段时间膳魔师是由哈尔斯代工的
- 鱼儿的小池塘
- monkeymj回复313#鱼儿的小池塘
tiliving那个保温杯,还是上一代的抽气技术,下面底座又厚,这个结构还容易漏气。
那只保温杯我用了半年。毕竟曾经是个户外人,对钛金属有情怀分在。
最最蛋疼的地方,是用户无法感知钛带来的好处。没有明显体验。
靠脑补体验的生意很难做成大众市场,也许有,我能力有限做不到。 - etoadmark一下 iOS fly ~
- monkeymj
- 鱼儿的小池塘回复319#monkeymj
明显的体验还是有,装咖啡,装牛奶,自来水冲下就干净了,没残味
我这个飞剑的估计是二代技术,跟钛立维400ml一样差不多大小,但是有500ml容量,说明真空层能做到更薄了 iOS fly ~ - 鱼儿的小池塘
- 盛世美颜马克一下
- 坏篓篓家里配上60度的保温壶,接水就是60度,没有烦恼
- monkeymj我的意思是,同样的体验,装水以外的液体水冲一下就没残味。我们测试的数据表明,内壁陶瓷涂层和我们用这个316L致密镜面的效果还更好,而且是好非常多。
钛内胆很难做到光洁面,内壁亚光面,放大了看就是坑坑洼洼藏污纳垢的。做开口杯没问题,收口瓶的话,钛的好处没体现出来。
何况还一言不合就拿不到大批量材料。
我们当时考虑的是一年一百万个杯子的产能。。。用钛,做不到呢。
反正我对钛啊,碳纤维啊,goretex啊,因为搞了几年攀岩和户外,好装备也囤了不少,这些材料也一直想应用起来。
不过这么多年都是小众的产品,有其原因的。如果有一天有同行能把这些材料普及化,我也会非常开心。 - valve这两年喜欢收集swell的保温杯,跟LP一起买了7、8个了,广口的和瓶口的。。。就是图好看,保温效果还不错,最早入坑是星巴巴那个土豪金的。。。
- 鱼儿的小池塘回复327#monkeymj
陶瓷涂层我没用过,你做的小米316的钢杯我有个,装水还是容易有金属味,肯定不如钛杯,但是比样子差不多的膳魔师还是好不少,毕竟是316钢。当然我只是个人感受。
另外。钛杯虽然内部不是很光滑,但是貌似根本粘不上做么污垢,有时茶放里面忘倒了,过几天冲下就没了,根本粘不上什么物质好像
不过确实产能不行,供应链有问题确实做起来没意义
iOS fly ~ - 曾经
- 曾经
- 77880099
- leatherman现在日本保温杯经常在99徘徊,小米难比啊
- monkeymj回复333#leatherman
是的,日本保温杯现在基本上没有日产的了,成本在降,也开始适应降成本按电商打法了。国内品牌突围的机会还是在更明显体验差异的新功能上。
单纯靠保温性能再提升,材质再换稀有的,体验都不会有明显改变。 - lovedzc很小的时候我家有一个便携保温杯,是一个微型的玻璃水瓶胆,就是暖瓶用的那个内胆的缩小版。
- lovedzc钛做的真空双层保温瓶不多见,因为钛制品主要是户外使用,单层的便于野外加热。
- 鱼儿的小池塘回复336#lovedzc
现在也不多,淘宝搜下大概不到10个牌子的样子,而且同质化严重 iOS fly ~ - lovedzc一般都是那种带把的茶杯,不是旅行杯。钛做的炊具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