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峰看片,一天看完四场。热门的基本都看了

直接上结论吧
跟家人朋友一起的话非常推荐《李茶的姑妈》,《影》也非常的推荐,前期节奏可能比较慢,但是很多细节都值得推敲。如果你是情怀粉《无双》也可以去看看,一定不会后悔。最后就是《胖子行动队》,如果不是没东西看或者朋友非要看的话,还是等网络版出来了支持一下吧。
当然想看细节下面有,不含剧透

《李茶的姑妈》
这是一部没有深度的电影。没有深度的意思是基本上所有细节跟逻辑都不值得推敲,不管是人物背景还是行为或者说感情线。但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喜剧,他基本做到了让你在影片120分钟内没时间去考虑其他的问题。满满的笑点充斥120分钟,虽然有一些梗太黄太低俗太“弱智”,但是演员演技基本在线,不会让你感觉到尬。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还能要求多少呢,生活累了花个两小时跟家人朋友开心一下就好。如果你还希望得到点什么,那估计要让你失望了。
《影》
全程我都在考虑一个问题,演员是否应该频繁参加综艺节目。这次邓超算是我看到演技最好的一次了,特别是都督这个角色的演出,我一度认为镜州跟都督是两个人演的,直到看清了都督的样子。演员是同一个演员,但只有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的时候,我才觉得他不再是邓超,而是他演的角色。频繁的参加综艺很容易让观众对你有固定的认识,想要改变很难,特别是在你演技不够,角色投入不够的时候,分分钟会让观众出戏。
郑凯有同样的问题,但我能感受的出来他们俩的进步,偶尔有台词感情不对,表情不对,行为不合理,其实都没太大的影响,你不把自己带入他们的角色中,就不太会发现不合理的地方。我在演话剧的时候喜欢教别人怎么去表达, 曾经就被我们团长批评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但是我还是喜欢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人物剧情,这点确实难改。
我不认识你的时候,我更愿意去相信你所饰演角色的真实性,我越了解你,你就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让我我相信你现在所饰演的角色。
这部戏的败笔大多数人应该已经能猜到了,没错是关晓彤。打扮没问题,问题是长相就不是古代人。再就是表情跟台词还有人物内心活动永远不在一个调上,看她的表演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把话含在嘴里说了,而且她一定没有仔细分析自己的人物,以至于说台词做表情动作部分永远透漏着尴尬。还有动作戏部分真的是只能给特写,只能庆幸她戏份不多。
最喜欢的是都督跟小艾合奏部分,表面合奏,其实是双方的一次深层次的沟通。音乐是一种语言,我以前不太懂,凭什么别人哼一句歌,弹一个调就能让我知道他想干啥?撑死了我也就能听出来他现在开不开心。但这次我把自己带入到都督或者小艾里面,我能清楚的知道他们诉说的是什么,用什么样的语气,清楚到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
还有大家都在讨论的色调、画面、剧情,这些反倒是我没有太去考虑的问题。因为我看完以后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是好导演,这时候就引出了下一个片子。
《胖子行动队》
没有深度的喜剧片没有错,错就错在你的笑点不够。当你笑点不够的时候,就很容易让观众有空闲思考你这部戏中的深层次的东西,然而你又没有深度,就会让观众觉得你这部戏特别的傻X。
这部戏里面还是有不少笑点的,但是很多地方表面上就非常不合逻辑,更别说深层次。感情戏部分转换的也非常生硬,笑点不连贯,情节没有任何伏笔,演员样貌特技化以后看不出演技,不过样子倒是挺搞笑的,如果他们不做成胖子,估计这部戏笑点至少少了五分之四。
画面、配乐、剪辑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但是这就是最大的问题。现在剧组各个部门划分明确、各司其职,那导演存在的价值在哪呢?难道就真的只是协调各个部门吗?至少在这部戏里,我没有看出任何哪怕一点点属于导演包贝尔的特点,镜头运用平平无奇,配音配乐平平无奇、故事表达平平无奇,我甚至自大的觉得,只要有个人能统筹一下各个部门,哪怕他从来没干过导演,都能拍出这个东西来。我知道这对于一个新晋导演来说要求太高,但是也不能怪我,我刚看完张艺谋的电影。
我觉得一个好的导演,一定是再拍摄之前,心中已经有了想要的画面,想要的音乐,清晰的感觉,然后再去找演员,找各个部门配合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只有个剧本,然后让各个部门根据他们的经验去整,整出来了再挑。脑中的画面越清晰,对各个部门的要求越精细,精细到每一个构图,精细到每一个配器每一段音符,每一个色调,才越能体现导演个人的特色,而不是流水线上生产一部流水片。
《无双》
首先给63岁还能做引体向上的发哥点个赞吧。这是我今天看的最后一个片子,很久没有见到郭富城还有周润发了。熟悉的港片熟悉的枪战,对于看着过去港产枪战片过来的我来说,又是一次怀旧。剧情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这真的是看情怀。放在平日,我或许会在某个无聊的晚上,打开电视看一看这部戏放松一下心情,仅此而已。关于剧情部分,我其实有蛮多想说的地方,考虑到很多人还没看,就不剧透了。最让我感慨的是港台上一代的演员,他们才是演员,没有演技就只能下岗。不像现在流行的流量明星、人设明星。唉,或许是我跟不上潮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