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发生的地震表明人类几乎无法通过预测以躲避灾难,那只有加强灾难预防工作减少损失和伤亡。但在中国有一种隐蔽的文化,就是过去强调救灾的效率而忌讳防灾训练。因为前者可以体现体制的优势,后者容易引起谣言和恐慌,而社会稳定特别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因此,防灾训练往往无法在全民推进。我们从此次日本地震看到,他们不仅在建筑物质量与避难设施方面做到了最好,公民的防灾能力也非常强,值得中国学习。
日本人在震后大都涌入学校、体育馆或则车站等公共设施避险,按照日本的建筑要求,这些公共设施抗震级数都在10-12级左右,即使普通住宅或商业建筑,也有很高的防震要求。因此,我们看到强震之后的日本,几乎没有建筑物受损,人员伤亡也就减少到最低。反观我国建筑,不仅普通民居,即使学校等公共建筑也难以承受地震威胁,这导致了巨大伤亡。日本的“固若金汤”有赖于政府对于建筑质量的重视,若有问题,建筑公司与官员都将面临灾难性惩罚,而在我国,建筑物偷工减料的风气甚盛。
日本人在此次地震发生时临危不乱,冷静有序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并非依靠政府指导而是公民自我管理的秩序,有赖于平时的避震训练与教育。对于日本学生而言,每学期都要搞避震演习,而非只是传授防灾理论。真实的演习教会人们如何按照既定的线路和方式有序撤离,并且做好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配合。但在我国几乎没有全民性的防灾训练,只有消防机构的职能演习。或许是我们的文化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又或者,我们无力构建一种认真执行的制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