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本很赞得小书《世说新语》民国版
- 雄狮亨利新语林
民国 陈赣一●自序
不佞自少嗜稗官家言,尤酷好刘义庆《世说新语》,肄业学校时,治科学余暇,恒手一篇展玩弗辍。及长,随杨味春表伯于任所,公博通群籍,喜刘氏《世说》单词只语,隽永玄妙,往往举书中人物言行为谈资,谓恨不为魏晋人,日与群彦身亲酬酢。不佞愧未尝学问,读书每有疑难,辄得公片言而解。公弟杏城表叔,于书无所不窥,好宋人语录,视公尤笃,在朝虽日与官书为缘,犹时时省览,退而在野,几靡晨夕不手此一卷自娱。比年先后居京师、津门、沪滨,不佞尝侍侧,每集名流为文酒之会亦间列末座,公谓临翰多得是书之助。尝慨叹今之才人性行与古贤哲不侔,语及士大夫某也贤、某也不肖,品评之公允、论议之乎实无以加焉。不佞饫闻日久,且笔而存之,因不时叩公以时流佚事,公有所知必语,语必详尽,不佞亦必详记。积之多,碎纸片片盈箧中,益以他所闻知,拟编次成书,乃仿刘氏《世说》例,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三十六条目,题曰《新语林》。稿初成,出以示公,时公尚健在,曰:“时人而写时人之事,执笔至不易易。人情什九好褒恶贬,如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诸门,其人其事可为世师法者,固当奉为圭臬。即轻诋、忿狷、惑溺诸科,要无伤大雅。自新、假谲、谗险、仇隙诸类,宜取事迹昭彰者,纵使其人自读之亦复无词可辩。览子是作,实获我心矣。”未少选,以续成之稿示公,公犹及见之,迨脱稿而公竟不及见矣。凡所述固以不掩其真为主,而行文尚多不欲尽吐之言,非以恩怨为褒贬,非以好恶定是非。阅时卅有八月,其间人事牵挂,濡滞几两越寒暑,复婴病搁置久之。顾不佞才疏胆弱,未敢求速,稿凡数易,仅成兹篇。事取其高洁,义取其公正,言取其隽永。或曰名流大节固多,岂独借此一言一行而传?不知此虽动止语默之细,皆足为读书穷理之助,亦可觇社会之风尚、人心之趋向也。刘临川取汉魏两晋数百年之轶事类纂成书,而不佞欲以廿年间所见闻为东施效颦,世之览者毋亦笑不佞之心劳日拙。然而不佞固非敢自夸撰著,聊资世人之谈助云尔
辛酉之春黎川陈赣一自序 - 雄狮亨利●例言
一、是书名贤断自民国为准,有文章事业显于胜清而殁于民国者不可不谓今之人也,均为采入。
一、《世说新语》称谓最多,是书依例于名贤或称名字、或称官爵、或称地望、或一人三四称,阅者以次详视可得。直恐乍检无绪,摘其尤者别为诸人《名字异称一览表》于编首,以便省览。
一、是书就事论事,如此事可入“德行”即入“德行”,可入“文学”即入“文学”,余皆仿此。
一、是书每一条目所列诸人,不以一人一事为限,如其人政绩有数可举则俱入“政事”门,余皆仿此。
一、是书诸人家世、履历及诸事实,以次随注,再见则注“见前”别之。
一、是书条目俱遵《世说新语》原编,卷目依《今世说》例分析为八卷。
一、前作《世说》诸公博引旁征,所采书目多至数百余种,少亦百数十种。是编全凭胸臆所及,顾一人闻见有限,世事洪纤无穷,画虎之诮固所不辞,遗珠之憾更所难免。
一、时贤履历征求甚难,所载爵里、事略不敢惮烦,广为搜辑。若遍觅不得,姑阙以俟之,尚祈海内大雅宏达匡其不逮,纠其刺谬。幸甚,幸甚。 - 雄狮亨利●卷五 ◎容止
王壬甫童姿鹤发,飘飘神仙中人。
王见前。
长寿伯清瞿微须,颀然如玉山屹立。
长见前。
吴昌硕年逾八十而颏下濯濯,望之若五十许人。
吴名俊卿,浙江安吉人。以诸生纳粟为县令,指分江苏,一度权安东县知县,未满任乞病去。人问之,曰:“吾不善作官,不如及早藏拙也。”
张子志目重瞳,手掌奇大。
张见前。
钱铭伯长身鹤立,年七十而步履矫捷如少年。
钱见前。
张今颇长身赭面,眉目耸异。
张见前。
谭石屏短身丛髯,一食能尽十簋,一饮能举百觞。
谭见前。
陈简持容貌秀丽,吴子明曰:“简持虽不及卫、潘岳,自是裴令公一流人物。”
陈名昭常,广东香山人。甲午翰林,授编修,改官道员,加副都统衔,充延吉边务督办,未几擢授吉林巡抚。入民国,授上将衔,为吉林都督,调广东民政长。未之任,卒于上海。吴名焘,南保山人。丙子翰林,散馆授知县,历官广西、直隶知县,累进吉林提法使。入民国,授津海道尹,擢直隶巡按使。能诗,尤好为诗钟,著有《味蓼轩诗钟汇存》。
樊云门眉宇轩鬯,须发未白,望之如四五十许人,而其年已逾古稀。
樊见前。
杨味春襟怀潇洒,气度雍容,与人交语肝胆毕露。
杨见前。
宋芝田善导引之术,年古稀颜色若婴儿。
宋名伯鲁,陕西人。翰林,授编修。
高白叔八十不蓄须,日与群少年嬉游。豪于饮,既醉,津津道故事,声亮如洪钟,隔室闻之者曰:“甚似白叔说话。”
高名云麟,浙江杭县人,举人。内阁中书。工诗,遇宴好行酒令,思想新奇,四座称赞。
李梅庵体肥硕,健啖,须臾间能尽蟹三十只,见者骇异。
李前见。
田韫山形貌骏伟,须髯英秀。
田见前。
陈筱石少年时风姿特秀,及老而容色不衰。
陈见前。
袁慰廷躯干伟硕,髭髯丛密,广额高颧,睛光射人。
袁见前。
朱古微身材短小,其声尖亮如集百鸟齐鸣,其言细密若经百日沉思。
朱见前。
徐菊人气识宏深,精神四溢,作事周密,人呼曰“八面琉璃球”。
徐见前。
岑云阶神仪威武,面大耳长。遇夏日,短衣蕉扇,与客茗谈,声震屋瓦。
岑见前。
杨杏城两颧插鬓,双瞳炯炯,瞻视非常,见者悚然。
杨见前。
丁默存态度安详,出入从不车舆,步行为常。客曰:“何自苦乃尔?”默存曰:“他人走路多便要脚酸,余走路不多亦要脚酸。”
丁见前。
闻老人年一百有三岁,精神步履若少年,嗜酒饮啖逾中人。王海航七秩生日,其子渡乞老人书一“寿”字,时适酒酣,老人染翰直书,运笔如飞。
闻名椿如,浙江嘉兴人。王名毓岱,浙江余杭人,壬寅举人。居江苏提学使樊恭煦幕。子度,字梅伯,以诸生充咨议局议员。入民国,被举为省议员,一度任昌化县知事。
周少朴貌丰神朗,动止严重,世有天官之号、城隍之名。
周见前。
段芝泉状貌如老儒,鼻倾斜,人尝戏呼曰“段歪鼻子”。
段见前。
孙慕韩体癯而气腴,长髯飘飘,置身人丛中如鸡群之野鹤。
孙见前。
黎宋卿局度廓落,尝短衣裁花,或匹马试枪。有人谓其颏下充实,后福不薄。
黎见前。
汪颉荀丰姿秀美,按察江右,年未三十,舆马经过巷市,妇女争前窥其容色。其时欧阳闰生方家居,笑曰:“豫章人又要看煞卫矣。”
汪见前。欧阳名霖,江西南昌人,举人。江南道员。
许隽人短小精干,口如悬河,滔滔不绝。
许见前。
杨皙子形体不逾中人,有口才,一言既出,四座生风。
杨见前。
李硕远眉目清秀,英气逼人。
李名国珍,江西武宁人。留日早稻田政治经济科毕业,归国后任豫章法政学校教习。民国为临时省议员,临时参议员,众议院议员。国会解散,与蓝公武偕赴德国游学。既至,欧战发生,遂返国,被命为政事堂参议,遴教育次长,移农商次长,擢水利局总裁。
丁佛言颀然伟长,紫髯及胸,人呼曰“丁大胡子”。
丁见前。
熊秉三天姿英绝,气识豪放,望而知为大器。
熊见前。
顾少川面白如玉,袁项城初见之,对其妇翁唐绍仪曰:“令坦何处人?”曰:“吴人。”袁曰:“吴郡不独女子美,男子亦佳。”
顾、袁俱见前。
唐赓美丰仪,未冠为军官,常策骑行通衢,视者争欲睹其颜色,浮荡女子尤倾倒备至,几看煞卫。
唐见前。 - 雄狮亨利●卷六 ◎伤逝
麦孺博殁,梁任公为诗八首以哭之,复为长诗以祭之,缠绵哀感,凄惋欲绝。
麦名孟华,广东南海人。与梁任公为总角交,同学于康有为。诗长不录。
朱芷青方病,得梦,自知必死,贻书梁仲毅托以身后,并与诸朋好诀别,曰:“自问生平无所长,惟富于感情,心光浩然可自信。”仲毅曰:“芷青了然生死之故,非恒人所可及。生有自来,于此益信。”
朱、梁俱见前。
林友兰提倡教育,百折不回,积瘁之余,竟以瘵卒。施学诗女士挽以联云:“先生从瀛海归来,历万苦千辛,始有此桃李成荫、弦歌盈耳;弱弟在湘中奉贽,叹廿年一瞬,忍重话谈经绛帐、问字玄亭。”
林名可培,江苏崇明人,举人。日本高等师范毕业,尝执教鞭于长沙某大学。施见“贤媛”门。
俞恪士殁,沈寐叟以诗悼之,诗云:“食肉石遗庐,见君最后身。病余意舒泰,气乃温温春。贞疾恒不死,谓君易占云。吾衰心病乘,或居后来薪。前日座上客,今为松下人。行前大笑乐,岂必非佳因。吾诗不怛化,愿君返其真。而吾犹为人,鬼伯诃逡巡。”
俞、沈俱见前。
江宁人为蜀烈士邹容开追悼大会,章太炎制一联作擘窠书,悬于场所,文曰:“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此地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
章见前。
沈小沂与蔡师愚为总角交,沈卒,蔡哭以联曰:“是纵横捭阖之才,睥睨到时流,也如太白当年,雅有狂名惊海内;从陵谷变迁而后,凄凉悲故旧,一样兰成身世,只余词赋动江关。”字字实录,情文并生。
沈名兆祉,江西南昌人,举人。积官道员,入民国为总统府内史,外简江西官矿督办。蔡名宝善,浙江绍兴人。官知县,人民国为肃政史,旋任江苏政务厅厅长。
吴佩伯才华英发,为杨杏城侄婿,年未四十而卒,杨哀之曰:“佩伯于社会为名士,于政局为良吏,于吴氏为令子,于杨家为贤婿,竟不幸如颜渊短命,惜哉!”
吴名慈培,南保山人。工书,精考校之学。以道员随东督徐世昌任秘书,已而调北洋任官报局总办,入民国仍旧职。朱家宝巡按直隶,耳其贤,任为秘书长,荐以道尹存记。杨见前。
瞿子玖貌酷肖清穆宗,朝觐日,孝钦后见之尝呜咽曰:“卿与穆宗有虎贲中郎之似,余见卿如见帝,令余悲不自禁。”鼎革时子玖已罢官有年,避乱居海滨,集旧同僚流连觞咏,号称逸社,冯蒿庵亦与焉。子玖殁,蒿庵哭之甚哀,有语云:“寝寐念周京,逸社诗成,每集逋臣赋鹃血;音容疑毅庙,旧朝梦断,应追先帝挽龙髯。”
瞿、冯俱见前。
郑叔问、朱强村结邻吴下,日夕相过从,亲热逾于兄弟。郑病终,几无以为殓,强村为文遍告其知交,集资为治丧,抚其遗稿曰:“人亡而物在。”
郑、朱俱见前。
杨泗州与徐东海交深而志同,徐既任元首,决意以杨任揆席,连词劝驾,有“舍君其谁”语。时杨方卧病,犹强起复电云:“病痊当北上。”未旬日而逝,讣至京,东海长恸曰:“江左失夷吾,吾道益孤矣。”
杨、徐俱见前。
康更亡命海外,孑特无侣,与妾何旃理形影相对,晨夕共数,舟车偕行,寝食同享,临水登山,伫月看花,据案则分读东西之册,执卷则互问中西之字,写书画则较论中西之短长,议政俗则亘辩中西之得失,晓床未兴则拥报翻译,夜灯方篝则挟册低吟,十年如一日。既归国,何卒于沪,康为文哀之,悱恻动人。
康见前。何另详“贤媛”门。
林寒碧旅居歇浦,薄暮徒行通衢,猝遇西人汽车撞跌,遽卒。一时与有雅故者。感悼惜之,沈涛园挽尤诗凄惋翔实。
林、沈俱见前。沈诗云:“兆海荐祢生,中郎迎王粲。但自当俊才,何复计长算。体弱未为虑,相孱亦可换。况秉玉立身,悬作铁干腕。游学逾十年,豁然通一旦。派别费调停,朝夕抒论断。畏道方叱驭,穷险且推按。岂有九衢通,遂或一蹶叹。祚善无主宰,迁流听浩漫。昨携推敲诗,要我甲乙窜。出门便长往,诀题仅得半。羸老虚倚望,嫠稚待炊爨。李生(拔可)哀康出,我亦怜嵇锻。好学今则无,衔冤谁并案。旧稿检丛残,老泪蓄日旰。百年亦几何,惜此团沙散。”
王湘绮病笃,自知不起,命儿孙持纸笔陈卧榻,倚枕疾书云:“《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传诗礼;纵横计不就,空余高咏满江山。”书毕溘然长逝,其子立悬诸灵右,怆然流涕曰:“此吾父实录也。”
王见前。
蔡松坡起兵滇南,率师攻蜀。既入成都,授四川督军,乞病去,养疴东瀛,一瞑不视。谢敬虚哭之曰:“鲁连仗义,不帝嬴秦,悬知东海乘槎,为逃上赏;武乡用兵,亦在巴蜀,试按四川遗垒,同叹奇才。”
蔡见前。谢名远涵,江西兴国人。翰林,授编修,擢御史。清末各省咨议局成立,被举为江西咨议局议长。入民国,为内务次长,兼市政督办。
恽薇孙精医术,黄秀伯之父慎之病危,投一剂而愈。鼎革后,愤国事益坏,绝志仕进,以歌自娱。尝现身舞榭,及卒,秀伯挽之曰:“优孟衣冠遗老恨,歧黄薄石故人情。”
恽名毓鼎,京兆大兴人。癸巳翰林,授编修,屡擢至侍读学士。黄见前。
杨蔚霞兄弟八人,蔚霞行三,其二兄士普、四弟士骧、七弟士铨俱前卒,长兄士燮癸丑殁于津寓,五弟士琦戊午殁于沪邸,蔚霞哭之恸,为十五联悬于灵右,字字哀惋,语语悲痛。其一云:“生当我后,死在吾先,近来家运,五树荆花都委地;诞值春初,病愁秋老,剩有古姿偃蹇,十年松柏枉参天。”更有“那堪对影忽成三”之句,盖感慨自身及其六弟士钧、八弟士骢也。
杨俱见前。士骢字艾青。以诸生纳粟为同知,分江北,累保之道员,充清江铜元局总办,已而调充两广官电局总办,内用邮传部丞参上行走,充京奉铁路总办,擢四品卿,授湖南财政正监理官。入民国,为众议院议员,任苇荡营垦务督办。
王无生与章秋桐友善,无生夙病肺,且劳于笔耕,精力渐衰,尝曰:“亭伯自知不寿而相如无以为生。”及逝,秋桐叹曰:“江南文士又弱一个。”
王名钟麒,江苏江都人。学问淹雅,尝为《民立报》主笔。与章秋桐弥契,因共组织一旬刊曰《独立周报》,专谈法理,旁及政治,近世有名之杂志也。著《述庵秘录》等书。章见前。
梁巨川隐忧国事,久蓄死念。戊午秋,初投身京师净业湖,无论识与不识咸悼惜之,林琴南挽之曰:“不忍偷生,李怀麓无此勇决;居然蹈海,鲁仲连尚属空言。”盖湖之西崖一角为李怀麓所营也。
梁名济,广西桂林人,举人。历官至员外郎,入民国未仕。临死遗书数万言,皆以世道人心为念。林见前。
丙辰之役,汤觉顿等议国事于海珠,饮弹而死,时称三烈士。蔡松坡为是役主将,闻报哭失声,挽以词曰:“才如硕果,国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歼绝;君等饮弹,我亦吞炭,与生也废弃,宁死也芬芳。”未半岁,松坡亦病死。
汤名睿,广东南海人。能文章,尝为《国风报》撰著,署名明水。民国四年,任中国银行总裁。蔡见前。
黄远生渡大陆,将研求新学术。甫抵美京,惨遭暗杀,其挚友孙少侯闻耗,为联哀之曰:“故国岂能忘,无奈归来先鹤化;弋人何所慕,不教寥廓任鸿飞。”遗骸归国日,吊者咸泪下。
黄名远庸,江西九江人,癸丑进士。授主事,游学日本,研精法律、政治诸学。尝为北京《亚细亚报》主笔,善作新闻论,有一针见血之概。著《清室轶闻》一卷。
汤济武既下野,以美国为共和先进,渡海考察其政绩民俗。已定期返国矣,一日饮于餐馆,出门未数武,遇刺客以枪击之中胸,倒地气绝。灵榇抵国日,吊者同声曰:“一棺戢身,万事都已。”哀哉!
汤见前。 - 雄狮亨利●卷六 ◎栖逸
毛实君退隐吴门,齐震岩偶因事如苏,驱车往访之,毛见面大哭,齐亦哭,二人哭已互倾积愫,无一语及政事。
毛见前。齐名耀琳,吉林伊通人。乙未翰林,授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分直隶,历任剧缺,擢天津府知府,再擢津海关道,三擢直隶按察使,陟江苏布政使,晋河南巡抚。入民国,任吉林民政长,移江苏巡按使,旋改任省长。
章一山杜门息影,其友陈石遗对之曰:“君不忘故主,甚似杨廉夫。”因贻以诗曰:“独有会稽杨抱遗,凄吟天宝乱离诗。扁舟已就思鲈计,华表应疑化鹤归。”
章、陈俱见前。
客有诣袁海观者,于门外遇一长发叟,御布衣、挟巨碗蹀躞阶下,问何为?曰丐耳,索碗视之则精瓷也,问售否?曰:“以此乞食,不愿售。”客曰:“与若多金可乎?”曰:“丐舍乞食外不知更有他事业,需多金奚为?”客异之,入以语袁,袁速之入,问姓氏籍贯,叟曰:“大地,逆旅也;万物,刍狗也,更何里居姓氏可记?公解人,愿勿以此下问。”袁方手持鼻烟壶,以援叟,叟亦探囊出壶授袁,视之则乾隆朝御制古月轩壶也,不禁抚然。叟出,袁目送其去,叹曰:“此古之伤心人也。”
袁见前。
马季立隐居武昌,于菱湖边买一屋,背山面湖,夏日荷花弥望恍住舟中,晚见隔湖灯火不知其在城中。辛亥兵起,避走京师,意此屋或化灰烬,及返鄂屋舍依然,马大喜,以诗记庆曰:“牵萝补屋十年余,长物全无只破书。烽火已消松鹤在,依然绿荫旧时居。”
马名桢榆,广东顺德人,举人。历充两湖书院分校、存古学堂教习、京师大学校教习,治经通《尚书》、《左传》,能诗。
王石琴贞整寡营,世变所触益与枘凿,块然斗室,日诵班、马书自娱适。
王见前。
力医隐幼苦贫,随父入山拾林中朴敕归供炊爨,顾有大志,语父曰:“异日若买得此处田园亦颇足乐。”父呵之,后三十年卒辗转得焉,自是弃官闭户乡居,研精歧黄,遂自号“医隐”。
力名钧,福建永福人,举人。农工商部员外郎。
汪笑侬弃官而为优,自号“伶隐”。初以明经膺乡选,大挑用知县,挟资走京师置一妾,不知其为皇室女也。事闻于谏垣,御史联名疏劾之,例当处死刑,家奴私请曰:“其无救乎?”汪曰:“救可为,惟必有任其罪者乃得耳。”奴曰:“能全主人命,奴万死不辞。”汪知其诚,乃出巨资贿朝贵,坐奴买献罪而汪仅以失察褫职免。既为伶,终身不演《莫成替死》诸悲剧,盖感奴之以义丧其躯而深伤之也。
汪见前。
廉惠卿绝志仕进,尝住宿山巅,读书岩谷,枕白石、濯清泉为乐。
廉名泉,江苏无锡人,进士。官部曹,藏书画甚富,于京师、上海、西湖建楼阁,皆曰小万柳堂。
吴子修掩关高卧,理乱不闻,尝悬一纸于书斋曰:“不谈政事,不接官吏。”
吴见前。
欧阳竟无精通内典,谙习梵行,足迹所至,畅论佛理,深入人心。杨仁山居士逝世后,海内言佛事者当推竟无自修最勤。
欧阳名渐,江西宜黄人。
八指头陀披为沙弥,主持天潼寺。岁壬子,有人以计谋寺产,乃亲诣京师诉诸当局,为势所格阻不得直,愤而垂泪,遽然示寂。先数日,晨起闻鸦声,感而赋诗,有句云:“减余钵中食,息彼人中争。我身尚不有,身外复何营?”是盖绝笔也。
八指头陀曰寄禅,湖南长沙人。
左子е性高洁,国变后弃官隐沪滨,拥书高眠,鬻字赡家。客问之曰:“共和政体无事二姓之嫌,诸遗老多弹冠相庆,公独坚卧不起,何耶?”左曰:“从政之念早泯,干世之心已绝。”
左名孝同,湖南湘阴人,左宗棠季子,壬子钦赐举人。以道员指分浙江,累官江苏按察使,权布政使。
林畏庐颇励名节,徐又铮推重其文才,为段合肥言,合肥即聘为顾问,畏庐谢曰:“在昔尝宣言愿以孝廉终,今犹斯志也。”
林、徐、段俱见前。
岑盛之年已古稀,徜徉山水间,吟古人诗以取乐。客有询以时事者,若不知两汉无论魏晋,一孤愤奇特之人也。
岑见前。
李梅孙闭户侍母,不问世事,自号曰“梅道人”。客笑谓之曰:“君可与海上之清道人、潜道人鼎足而三矣。”梅孙答曰:“与世无争,或足比拟梅庵、病山,以论才学,弗如远甚。”
李名鹏飞,浙江杭县人。己丑翰林,授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即用,授江苏昭文县知县。
姚横溪息影敝庐,萧然有物外之志。友人以书促赴官,姚以诗答之云:“江雨翠烟间种菜,青溪黄帽老耽书。”
姚名旭明,安徽桐城人,举人。授陕西凤县知县,移宁羌州知州,擢四川知府。 - 雄狮亨利●卷七 ◎排调
雷朝彦固纠纠武夫,亦雅好诙谐。纳宠日,戏对新妇曰:“兹与卿约法三章,骂者死,晏寝者刑,笑人及瞌睡抵罪。”
雷见前。
坪林外史嗜阿片,面有烟容,其姻家凌润台视之而笑曰:“公满面浮肿,厥疾深矣。”赵曰:“浮有之,肿则未,何病之有?”
坪林外史见前。凌名福彭,广东番禺人,乙未进士。入翰林,授保定府知府,晋道员,擢直隶按察使,再擢顺天府府尹,迁直隶布政使。人民国,为参政院参政。
沈雨人肮脏不修边幅,吐痰被帐中,遗溺衣裤内,习以为常。人每调之,沈曰:“被帐吾之痰孟,衣裤吾之便壶,我行我素,不畏人言。”
沈见前。
那琴轩发辫长垂,示不忘故主。人问何以不剪除?那不答,重问之,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可以人而有头无尾乎?”闻者哗然。
那见前。
王湘绮少年时游宴鄱阳椒园,征妓侑酒,旋如乐平,妓使人致意,谓有盥之请,继且致书封发寄焉,王对使者曰:“发剪易长,若能断指示信,当以桃叶迎之。”使笑而去,自此不复至矣。
王见前。
易实甫将之右江道任,樊云门寄诗,有“好收侧贰作蛮姬”之句,易答曰:“已办腰刀思杀贼,未留须戟为谋姬。”且戏语诸友曰:“谋事有二解,与姬谋一解也,谋纳姬二解也。”众大噱。
易、樊俱见前。
章枚叔居海上,御日本僧服,带草冠,手挥团扇,游张氏味莼园遇友某,问居住何所?某以启秀编译局对,某还问之,曰:“我住刚毅印刷所。”某曰:“此何在?”章曰:“否,我以为既有启秀编译局,不可无刚毅印刷所也。”相与狂笑。
章见前。某未详。按,启秀、刚毅皆满洲人,庚子拳乱之祸首也。
易实甫别字哭庵,王湘绮嘲之曰:“一事奉劝,必不可称哭庵。事非一哭可了,况又不哭而冒充哭乎?”易报之曰:“哭时公未见,他人亦未见,惟内子见之。不哭,何得称哭庵?”
易、王俱见前。
钮惕生续娶,悬贺联满壁,惟杨了公一联一额最趣,联曰:“不破坏焉能进步,大冲突乃有感情。”额曰:“饮中将汤。”观者粲然。
钮名永建,江苏松江人,举人。习陆军于日本,民国元年授陆军中将。杨名锡章,江苏松江人。
郑叔进问王壬甫国史何日成,王曰:“方发凡起例,何遽言成?”郑曰:“凡做一事,成功之日未始不可预计。”王曰:“若预计国史告成期,迟则一百年,速亦八十载。”郑曰:“安用如许日?”王曰:“君不见宣付国史立传者之源源而来耶?若辈功德多,事迹亦多,非千万言不能尽其意。”郑知情,遂不复言。
郑、王俱见前。
徐菊人侨居青岛,项城屡征不起,已而允任国事。抵都,项城盛宴为洗尘,酒酣,项城笑对徐曰:“昔人有言,东山不出,如苍生何?予谓东海不出,如苍生何?”举座鼓掌欢呼,徐亦微笑以报之。
徐、袁俱见前。
关颖人尝以千里驹一匹贬价出售,为诗纪其事,征知交唱和,独易实甫之书最后至,剖视之仅一语,曰:“但不知此马落在谁家。”因笑不可仰。
关名赓麟,广东南海人,进士。官邮传部郎中,入民国充京汉铁路局局长。因案去职,再起为交通部司长,移参事。
袁慰廷、黎宋卿并辔雪中,黎以手枪示袁曰:“此枪打鸟,百发百中。”袁曰:“满天风雪,不睹一雁,此百发百中之手枪不足惜,如大猎夫何?”言已大笑,黎亦莞尔。
袁、黎俱见前。
徐玉可居京师,日以书棋自娱,被征不起。某会初立,布告以其为会长,徐见而恚曰:“予多年不预闻外事,岂容有会长之名加诸我?”亟以文揭报端,曰“留神假冒”,可谓滑稽。
徐见前。
张熔西被命为司法总长,将之官,以案牵涉羁海上,友劝之退,张笑曰:“吾南人,自胜清乾嘉迄光宣朝从未有人为尚书者,予今忝为部长,何异尚书?为滇人争体面,不得不恋栈也。”闻者绝倒。
张名耀曾,南太和人。留学日本法政毕业,民国元年被举为众议院议员。五年,任司法总长。
黄远生能诗,不轻易下笔。人问何以不多作,黄曰:“雅不欲作寒酸态,摇头摆尾。”
黄见前。
汤蛰仙富藏书,尝对客曰:“见即买,有必借,窘尽卖,高阁勤晒,国粹公器弗污坏。”客闻而笑曰:“是盍刻一牙章以钤于书面?”汤曰:“正有斯意。”
汤见前。 - 风到达的地方绝大部分人都不认得,只在偶尔冒出几个眼熟的名字,真是悲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