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近期形势,比较下中美官方的几个数据,均来自正规渠道,仅供参考
1)美国的对华贸易数据(出自美国统计局官网,
www.census.gov/foreign-trade/balance/c5700.html)
口径为“商品与服务”(注意不是单纯的“商品”),百万美元,名义价格,未季节调整,月度数据


为说明趋势和近况,截取了2006年1月以来的所有数据(下同)
中美贸易具有明显的月度周期性,如果只比较某个月、某几个月或者季度数据,很容易出现趋势误判
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一直保持着上升势头,中美贸易顺差(美中逆差)也在逐年扩大
2018年3月以来,中国对美出口以及顺差在2018年10月曾达到历史最高点——但是,在那之后的最近半年中,却出现了2006年以来对美出口的最大滑坡,对美顺差也开始大幅收缩
这个滑坡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正常的月度周期性回调,另一个才是潜在的对美出口下降
所以就目前而言,还不能完全判断对美出口已全面萎缩,
主要看点在于2019年9-11月的下次波峰期会到达什么水平,如果到时候波峰期对美出口明显下降,那么才能判断中美贸易真正迎来拐点2)美国的固定资产/设备投资情况(出自美国经济分析局
www.bea.gov/,在interactive data里)
首先简介下,投资这个指标的意义:
支出法GDP =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 消费支出 + 政府转移支付 + 净出口
固定资产投资 = 建筑投资 + 设备投资 + 其他
投资是积累的流量,而社会资本是积累的存量,在概念上有
可再生固定资本 = 住宅等非生产性固定资本 + 生产性固定资本
生产性固定资本 = 生产性建筑 + 设备
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建筑、设备的物质积累情况
而固定资产投资其中的设备积累意味着现代化生产工具的积累情况,间接反映产能增加,另外由于设备投产后需要人员操作,它也会间接预示未来就业需求
故设备投资是用来衡量产能是否回流美国移出中国的关键性指标
美国数据(私人部门,季度,2012年可比价格同比增长率)


近期美国官方数据证明,自2018年3月贸易战以来,美国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保持平稳,但设备投资呈明显下降趋势
尽管它可能存在周期性因素,但可证明一点,那就是至少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美国没有发生产能回流现象,川普希望产能回到美国的目标没有实现,美国民间投资并未被刺激,而且有所恶化,不过也没有到负增长的程度
3)中国的固定资产/设备投资情况(出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查询系统,
http://data.stats.gov.cn/)
中国数据(月度,“积累”增长率)


中国投资数据数据的问题在于,它的口径是“积累的”,而不是简单的同比或者环比,所以与美国数字不完全可比,但趋势仍可反映出问题
一方面,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投资趋势性减速,是从2008-09年之后就开始的,并非起源于2018年3月的贸易战
另一方面,2018年3月的贸易战对近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虽然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2019年1-5月总额维持在增长5.6%,但是设备投资已经是 -2.2%——注:目前美国的设备投资还没出现负增长
换言之,中国今年GDP中为支撑投资这一项,会极度依赖建筑投资
而现代化设备积累已经处于停滞,它的副作用除了未来现代化产品的供应可能受阻之外(有短缺或通胀风险),而且意味着未来就业需求会减少(因为劳动力供给再增加),从而增加未来的失业、压缩未来的工资
总之,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中国的总体产能增长的确已经陷入停滞
由于现代化设备的积累势头,是中短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参考,未来主要看点在于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中美之间谁的设备投资能够率先反弹,或者谁会继续恶化4)中美双方的CPI
美国出自美国劳工统计局,
www.bls.gov/cpi/中国出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查询系统,
http://data.stats.gov.cn/均为同比增长率(比去年同期)


由于中国统计局上只有2016年后的月度数据,故只取了这一部分
就现状而言,中美双方的CPI都比较平稳,虽然进入2019年后中国CPI涨速快过美国,但总的而言都在误差波动范围内
鉴于目前中美双方物价都相当平稳,
未来看点只在于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谁的CPI会率先无法维持稳定目前大体现状就这样,等年底时再继续观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