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了,新华社报道错误,日本超小型量子通信卫星压根不能进行量子通信。

  • y
    yi_huan
    希望我们这科技不要被窃取
  • 猪肉白莱
    大日本帝国真是了不起啊
  • 钢琴男
    看到重复三次就感觉一股微信段子的味道
  • m
    masterfish
    日本人被中国在GDP追上后真的有点急了。。。
  • l
    lobydenk
    感觉高级黑
  • f
    frostboy123
    看了作者的其他文章后我发现,我之前对量子密钥分发的理解有误,之前理解是通过量子通道传输密钥,而实际的情况是密钥并不是预先产生的。在初始状态中,密钥并不存在!
    量子密钥是在双方建立通信之后,通过双方的一系列操作产生出来的。利用量子力学的某些特性(“叠加原理”和“测量结果的随机性”),可以使得双方同时在各自手里产生一串随机数,而且不用看对方的数据,就能确定对方的随机数序列和自己的随机数序列是完全相同的,——这串随机数序列就是密钥。
  • 神秘的陌生人
    说人话
  • f
    frostboy123
    也就是说局端生成密钥的同时客户端也同时生成了一个一毛一样的密钥,这个密钥根本不需要传输,客户端直接用这个密钥去解密文信息就可以得到明文了,好神奇!
  • k
    koakon
    怎么神奇了么。只是换了步骤而已。以前是产生密钥。传输。现在是量子信号的传输,再根据量子信号的信息产生密钥。只是没有去人为控制量子信息产生而已。
  • 枫的旋律
    伱国真是了不起啊
  • e
    eva2015836
    喷了,这段高大上的话真是自己打的,你坛还真有正儿八经的理科生啊。
  • h
    hulihutu9
    你说的这个是量子纠缠通信,与量子加密通信不是一回事。

    量子纠缠通信是双方各自持有互为纠缠态的一组粒子,A改变粒子状态,B马上就知道,无论多么遥远,无需任何媒介,窃听方根本无法窃听。

    量子加密通信是A的光子发生器产生一批光子,A先随机选滤镜(+或×)测量每一个光子,B再随机选滤镜(+或×)测量每一个光子,然后A把自己的滤镜顺序告诉B(+ × × + + × + +),B把自己的滤镜顺序告诉A(× × + × × + + ×),A、B滤镜一致(第2、7个)的测量结果就作为密钥。与量子纠缠态一点关系都没有。

    目前,能够实用的就是量子加密通信,济南、北京-上海的量子通信网就是这种。

    量子纠缠通信还处于实验阶段,最领先的进展就是通过墨子号实现了几千公里的量子纠缠通信。技术难点是如何将2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分发给A、B方,还不能破坏纠缠态。

    [本帖最后由 hulihutu9 于 2017-7-22 10:51 编辑]
  • f
    fateh5n1
    日不起
  • 哎哟大白
    tgbxs
  • r
    rauphan
    难得能看到一个正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