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的学习状态真够恐怖的

  • 级替四
    学习效率绝对是有问题的,副课及课外阅读都对主课理解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哪怕体育美术都是有用的。现在不断的主课刷题,明显是阶段错了,这应该是高二干的事,不是中小学生该干的事。
  • f
    freefreeek
    20年前哪有读书无用论啊,只是远没现在孩子压力大而已,不爱学习的20年前和现在一样有
    那会儿上课认真听,作业不抄别人的,初三学校里两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题海战术,基本上学习时间就是学校里那些,回了家龙珠乱马北斗神拳看起来,周末该怎么玩怎么玩。还不是进省重点名次还很靠前,真正有学习压力是高中以后
    而且现在名校多了很多分校不假,但是师资力量跟不上,名师跟不上,学校盖起来快,但好老师没个20年哪出的来。一个城市真正能保证高升学率高分率的高中,相比起城市膨胀的人口还是寥寥的
  • Z
    ZHAOJING123
    例子不恰当,涛哥差不多
  • O
    OpEth
    俺小时候也是随便玩着就上重点了,但是,学习强度是相对的,当时只要能听课,就算好学生了,好多人根本连课都不听的,当时基本全是拼天赋吧,反正大家都不努力,自律能力强的,智商高的,就能拔尖,其实现在也一样,大家都很努力,但还是自律能力最强的,智商最高的人拔尖。。。。。
  • 某蛋
    挺正常的 我高中基本就是这么过来的
    只是初一就开始这样确实辛苦了很多

    不过我也就是958、211水平
    LZ家孩子辅导的好以后的成就肯定更高
  • y
    yfl2
    和效率没关系,现在的中小学强度确实上去了,就是教材内容一样,分数也不一样了
  • a
    aiplus
    一群中年人用自己的经验指导现在……
  • o
    oando
    现在学生里成绩好坏分层没有我们那时候差距大。重点学校大部分学生没有成绩差的,排名只是因为临场的发挥影响造成的小分差距。第一名比平均名高不了几分。
    别忽视这一代小孩的父母,在一二线城市除去土著,外来的是经过基因筛选的,进重点学区更是再筛选,加上谁也不会忽视教育带来的后天努力。再以中年人当年的经历去指导就瞎BB了。
  • 萝卜
    211 985学下来拿到文凭,有个稳定收入不成问题,工作几年一狗也不在话下,怎么就不能称之为爽了。。。
  • g
    glsm
    在知识难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讨论一下学习效率呢?这个效率不是指的小孩智商问题,是指的整体教育体制的问题。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教学内容,以前可以不用这么累就教给小孩,小孩也不用花费这么多精力就吸收消化,然后考出好的成绩。现在却要花多这么多时间,白白浪费在学习上,反而小孩的课外兴趣,课外拓展学习其他内容的时间却没有了。这是不是一种倒退,这里面有学校教学的问题,也有家长的问题。我小孩现在确实还小,才读幼儿园,但我对各种班是很反感的。现在也有不少公众号提出这些观点,不要让小孩失掉了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过早地让小孩子适应应试教育的理念确实不妥,首先还是培养小孩旺盛的求知欲,这个才是重点,而不是灌输知识。
  • i
    iceliking
    在层层筛选的教育制度下,再好的教育理念也会变味的

    这本质上是一种军备竞赛,教育主要目的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为了通过考试分数对学生分层

    就好比同样是羽毛球,我们玩玩是为了锻炼身体,出出汗,娱乐一下就可以了,但专业运动员是有比赛成绩目标的,任何一个动作细节都需要反复的训练。现在的刷题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你要考的更好,就必须在结题效率和思路上比别人快,比别人多,其它都是扯淡

    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作为家长,最终都是需要作出选择的,说漂亮话的只是时候没到而已
  • 级替四
    如果你只是想获得更高一级的教育机会,那个是不需要参加高考的。

    高考其实很功利,就是为了那张文凭。
  • g
    glsm
    孩子如果考得更好我自然没话说,问题现在小孩的成绩并没有比以前进步多少啊,可能中下成绩的普遍提高了,这个有可能,我没有调查过,不敢说怎样,但是到重本以上,乃至985.211这个层级的,我没看出来什么明显的进步,难道不说明问题么?
  • m
    magicleo
    文凭其实大部分是为了雇人公司方便筛选用的通用简易标准。
    如果没有常青藤和清北,大公司和金融顶端公司招人麻烦多了。
    名牌大学的文凭基本证明了一个人的智商,纪律性,服从性,所以企业家往往是中途辍学,他们服从性就不一致。
  • y
    yfl2
    你的样本是如何得到的
  • 心之一方
    教育这事真正需要刷题搞应试的时间是高二以上,高中以下搞应试教育刷题有毛用,边际效用低到令人发指了,反而不如体育音乐艺术等其他方面对人整体素质的提高作用更大,和考211985有屁关系
  • 学远凸
    一想到未来要面对高考改革就头疼,3+3是什么JB玩意,好像从现在就要开始考虑了
  • d
    doomking
    广东简直诡异,02到06年短短4年时间高考报名人数16w增加到了52w,到底发生了什么。
  • Z
    ZHAOJING123
    小学刷题->为了上好初中
    初中刷题->为了上好高中
    你怕不是把其他家长都当傻子了
  • D
    Darun
    从80年代开始一代比一代辛苦 压力也是一代比一代大
  • 资深小白
    以前的人吃都吃不饱,哪有精力和金钱去全力培养下一代?现在不同了,几套房的大有人在,这么多钱不培养孩子留着干嘛?就算没钱,也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将来可以混得比父母好。
    虽说小孩学习是辛苦了一些,但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此时不努力打算等到什么时候?能考上理想大学就是走上一条正确的大道,就算失败了,这些年的学习和努力对你的人生也是大有裨益,总比那些半途而废意志薄弱的孩子强多了。
  • 平凡的幸福
    这个才是重点,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本质上是按比例录取,
    以前大家都不拼命(类似欧美发达国家),那么你稍微努力点的人就可以排在前面了
    而现在呢,所有的家长都很重视,都在拼,你不拼就只能被甩在后面了,这个就跟当年的冷战军备竞赛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不能这么干,可是又不能不这么干,直到苏联解体才能停的下来

    现在这个教育也是一样的,如果不出现一个类似苏联解体的大事件中断这个过程,起跑线就只能越来越往前(现在有很多父母从怀孩子就开始了)
  • 约翰法雷尔
    你这个说法太反智了吧

    我北京和深圳有三套1000w的房子

    我仍然会让我的孩子努力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让他跻身到更大的平台,从更高的角度看世界,从而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这其实和钱无关,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成为一个研究基础科学的物理学家,或者艺术家,运动员也可以,反正凭他喜欢,但是喜欢的基础是了解世界,连个好大学都读不到的人,没有优秀的文化素养的人用啥了解世界?
  • M
    MacPhisto
    孩子将来幸不幸福,其实和家长的希望并没有关系。

    如果你的希望并不是孩子的希望呢?给他带来的只会是痛苦。

    了解世界未必要读好大学。都这么超脱了,还在意那些虚名干嘛。
  • c
    clockworkjian
    你自己清华毕业又有3000w 小孩的选择自然多
    普通人有一样就烧高香了
  • 少先队员
    这里我有一个疑问:
    无论你怎么变,只要录取是用分数来衡量的,你用100种好方法去教那些愿意用这个方法的人。
    而还有一部分人就是不用你这个方法,就是硬做题,硬背。
    最后考试出来发现那些灵活机动的都被超越了,这时候你会动摇么?
    更何况这种机会一辈子都没几次,你敢动摇么?

    我个人觉得,虽然国外也是精英能混的更好,东大、哈佛、剑桥肯定出类拔萃。
    但是,国外其它的中下层职业(包括收入和稳定性)更扁平化--这个你从一些片子当中就可以了解。
    父母问孩子将来想做什么的时候,国外往往会有很多在中国看来“千奇百怪”的想法,很多家里也会支持。

    在中国呢?一、二线在中国你和你父母说:将来毕业后,我想做个修理工、想做个保安(那种正规的公司保安)、想做个司机?
    会不会被一巴掌拍死?

    所以在座的各位没什么好争的。
    想想自己以后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不是那句笼统的“只要他过的好就行。”
    然后问问孩子以后想做什么,你会真正支持他么?
    就明白为什么竞争如此残酷了。

    [本帖最后由 少先队员 于 2018-9-30 11:15 编辑]
  • 级替四
    努力学习和中小学主课刷题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中小学主课刷题刷得再勤快也和“从更高的角度看世界,发现自己的兴趣”没什么必然关系。
  • s
    scorpioh
    整个中国社会游戏规则就是这样,你小孩不参与的话,那就会被游戏规则驱逐。所以能让孩子换一个天地,才是更好的选择。
  • g
    glsm
    对于觉得不让孩子苦,不让孩子一天大部分课余时间搞应试教育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就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我是持保留意见的,不过各家孩子各家培养。反正我是觉得,现在无论小学还是初中,都是学区制,又不存在很大的升学压力,有什么必要这么早就去攀比成绩,努力挣钱买个学区好的房子,培养小孩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专注力,有旺盛的求知欲,有相对端正的品行就够了。我小时候读书也一般,一路升高中也没读过重点,但野鸡高中认真读了三年书,不也考了个好大学,我父母没有放任自流,但也没有让我一天到晚要学习,反而经常要我出去走走,不要闷在家。现在考试又没比我那会难,我为什么要让我孩子浪费这时间,至少初三以前我不会让他去搞题海战术。陪他多打会游戏,多出去走走,多搞些课外研究多好。学习过早搞题海战术,对学习从内心里厌倦了,变成一种负担,你坐在桌子前学十个小时,可能不如一个真正从心里愿意学的孩子学一个小时,我以前读书时身边也不少这种例子,苦读死读还不得要领。至于说到孩子的智力问题,这个因人而异,但我相信,引导孩子爱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认同长期搞题海战术是一种普遍培养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效的手段,尤其是想要让孩子拔尖的,目前看确实没有明显作用。
  • 资深小白
    我不知道你小孩多大,我只知道现在的试题比起我们当年实在是难得太多了,很多学校还是通过开展物理信息竞赛班,让学生提前获取进入名牌大学的资格。很多题目看得我是一头雾水。
    至于培养孩子出息跟你想攒多少钱留给他娶媳妇并不冲突,也不会妨碍他学琴做运动,减少的可能也就是些游戏时间吧。说实话,题海战术到了高中意义不大,你要学会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本帖最后由 资深小白 于 2018-9-30 12:08 编辑]
  • 资深小白
    你现在想什么,不代表以后就会做什么?人的观念是一直在改变的,包括理想。我小时候想干的事情多了,长大之后发现全然不是一回事,甚至觉得当年有些想法幼稚可笑。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走上一条更加合理的道路,你让小孩自己选,他们当然想要挑选轻松好玩又有兴趣的(比如开发游戏、打球、唱歌。。。),问题是很多与现实严重脱节。
  • y
    yfl2
    90%以上的人都像你这么想,直到小孩读书,没人想这么玩的
  • y
    yang_yii
    我们以前读书轻松是因为tg想让我们读书,所以我们赶上了扩招。
    现在小孩读书困难时因为tg不想让他们读书。学费门槛就不说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大部分学生根本享受不了。这些都是领导人为造成的。
    实际上,我们现在焦虑我们的孩子学习问题,并不是焦虑学习内容本身。而是焦虑我们的孩子能不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对成长过程好一些。
    天朝的12年基础读书教育的内容里把party国内容扣掉,还剩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
    学校教不了的东西,家长可以掏钱给孩子补。但是学生每天生活10来个小时的环境不好的话,说直白点就是直接把孩子给毁了嘛。

    我就说一个假设。假如现在中考失败后可以交钱读普高的话,就像我们当年读中学政策一样。现在的家长不会这么拼。也许最多给孩子报个英语班就完事了,成绩不好没关系,以后计划孩子出国读书的家长多了去了。
  • y
    yang_yii
    比较赞同。
    但是实际上,学校环境(老师同学素质)比成绩更重要。
    我们这一代人,自己都没考上清华北大,凭啥要要求自己孩子要考上?成绩普通,品行端正不也是好学生么?
    现在家长这么拼,说白了就跟买房一样,是想给孩子拼个好学习环境。因为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没有哪一个家长忍心把自己孩子送去火坑。所以家长抢教育资源如同抢房子一样。抢到就是赚到,没抢到孩子以后就没希望了。
  • g
    glsm
    我就拿我表弟来说,他去年高考,成绩过得去,500分出头,去了北师大珠海学院,在广东来说,除了重本不比其他任何本科学校差。但他读书一直都很不用功,基础很差,他最爱的就是在学校搞社团,玩摄影,ps,视频制作啥的。他高三第一次月考总分才370分。说实在的,我辅导他就一直觉得,如果他平时哪怕稍微用点功,都不会只考这个分数。以前他读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在他家住过一段时间,他就是那种磨洋工的厌学的小孩子,因为从小就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家庭作业一晚上做不了几页,其实都不难,就是脑子都在想其他的。现在读大学了挺好的,因为他玩摄影和视频制作在行,又读的广告学,经常跟着老师去做项目,每个月都一两千的收入。应试只是一个手段,不要过分浪费时间。
  • f
    fadeaway
    +65535,不管哪个阶段的考试,基础题至少都要6成到7成,按照非题海教学成绩不会太差。
    老师比周围学生素质更重要,好老师愿意正常教学,哪怕一个班级差生居多最后还是有会金子会发光。然而现在的年轻教师被退休返聘的老师花式吊打,还比比家长不努力。。。。
  • g
    glsm
    无奈的是有些家长还觉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是觉得这样的家长是不是本质上是懒惰的,到底有没有和自己小孩聊过,了不了解他们的想法?我教我表弟,首先端正的就是他的态度。我明确和他说,高考不是为了将来有多么好的出路,就是一张纸,但没有又万万不行,你即使厌学也要好好把这张纸拿到手,再去做你感兴趣的事情。以前高一高二说他不听,高三了,醒悟了,努力了一把,也算达到了合格线,他高考比一模高了七十分。我觉得这样他也挺好的啊,虽然不是985,211,但起码他有一技之长,将来出来了肯定也是有能耐的人。
  • i
    iceliking
    现在趋势很明显,越是高知人群越容易对子女教育焦虑,自然也越舍得投入,无论是财力、时间还是本身的精力,所以学习好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这帮人士的子女,我们那一代很多工人、低受教育人家里的孩子靠聪明取得好成绩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了,从小学这个阶段其实已经在分层,不同收入、受教育和社会阶层的人群进不同的学区,进而进不同的班级,然后初中、高中,循序渐进,可以说一个孩子将来成绩好不好,能读什么学校,从家长领结婚证那一天就基本确定了

    实际上社会的流动性就算没有固话,比我们那个年代已经少了很多很多

    说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的,对普通人可操作性有多大? 大部分人可能还是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以后才能确定是否走这条路,那么前面十几年难道不需要比其它孩子多花时间学习英语?我个人觉得走这条路其实一点都不会比走高考路线更轻松,周围知道的例子很多,谈性价比,普通人国内走高考依然是首选
  • e
    erikadjy
    我觉得能结婚生娃的本身就已经是稳拿了
  • l
    lqdodo
    自己努力点吧,不要让孩子走这样的路
  • 心之一方
    你还不能区分学习培养人才和无脑刷题的区别,如果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只是培养了一堆无脑刷题人才的时候,说明这个体制是有问题的。
  • f
    freefreeek
    这教育体制本来就大大的问题简直是狗屎啊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无解啊,除掉能很小就送孩子出国的,哪怕家里有矿大概也希望孩子出息吧
    前边有人说,以前平均标准低,认真学智商高的就冒尖儿了。现在所有人都拼,你想冒尖儿就得在拼的基础上更认真学+智商高,很赞同。
    真正的人才从来不是刷题能刷出来的,但如今的人才比起20年前,小学初中得刷多得多的题,而且这事基本无解~~~
  • M
    MacPhisto
    出国没有用的。
    家长思维不改变的话,出了国照样是拼学区房,常春藤。

    要想孩子将来过得幸福,还是要用培养资本家的思维。将来才有可能压榨高智商高生产力的工人。

    如果你用培养工人的思维,那么孩子将来最多也只是一个高生产力的工人而已。他还是逃不过被资本家压榨的命运。
  • l
    linkyw
    我以前初中就这样了…除了考试少一点。
    甚至时间上更紧张,每周只有半天…
  • 级替四
    两个侄子,两人是堂兄弟,智商应该差不多。一个从小放浪到大,初中毕业后上了中专。另一个是标准好学生,一路重点初中重点高中。

    然后传奇事件发生了,中专生在亲戚聚会被羞辱后,复读两年考上了复旦,让所有看低他的亲戚傻眼,亲戚里有几个是中学教师,之前下过定论:从考中专开始,这孩子就完蛋了。

    好学生后来进的是交大,这事对好学生刺激很大,因为他的成绩是牺牲了玩乐时间刷题刷出来的,从小刷到大,除了过年,平时根本就不玩,郁闷了好久,毕业后干脆出国又读了几年书,回国后去了我堂姐夫的公司上班。

    中专复旦生毕业后进了我公司,我打趣他说:早知道你要干我们这行,根本不需要考复旦的,中专毕业就可以来了,结果你那么一努力,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又把你弟弟搞得很郁闷,简直是害人又害己。他说:当时那帮人把我们全家都羞辱了,我就是为了出这口气。

    我感觉过早刷题确实是没有太大意义,还不如多留点课外时间给孩子,多增长些课外知识和见闻,保持心理健康,把身体锻炼好,早点睡觉,把精神养好,刷题这种事,到高中也来得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