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伦
2005年感动河北年度人物白方礼,一个靠蹬三轮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贫困学子,蹬车里程相当于绕赤道18周的可敬老人,他的精神一直在神州大地上被人深深怀念、流传。于是就有一位天津的普通市民,在白方礼去世后做出了一个非常之举——为白老爷子拍一部电影。
这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义士,在筹备和拍摄制作过程中,付出了全部积蓄,变卖了房子,卖了婚庆公司,影楼,广告位。继而又变卖了妻子的仅有的价值才几千元的首饰……,倾家荡产,终于拍成了电影《白方礼》。日前,影片已在全国公映,老人的故事再一次感动世人。
曾是白大爷的“徒弟”
这位拍电影的义士叫李佳伦,今年44岁,现居住在天津市大港区一间出租屋内。对记者提起白方礼老人,李佳伦一次次热泪滂沱,“白大爷的事情我不能提。”他擦着眼泪说。
李佳伦与白方礼是老相识。李佳伦中学毕业后分配到大港工作,他爱好文艺,曾在区文化馆业余学过一段时间表演,上个世纪80年代末辞了工作,到北京影视圈闯荡,试图圆自己的明星梦。偶尔也有一些机会在影视中扮演不太重要的小角色。
1994年,白方礼老人已是津门的百姓名人,天津电影制片厂以白方礼的事迹拍摄了电视剧《心愿》,李佳伦应邀在片中扮演白方礼的徒弟。剧情基本是白方礼的真实事迹,因为白方礼蹬三轮,对外地来的贫困农民、看病求医的等穷人都是减免收费,影响了李佳伦扮演的浑小子等同行的生意,浑小子犯浑动粗,最后进了派出所,最后还是白大爷去求情,把他放出来,浑小子深受感动,也跟着扶贫助学,成了白大爷的徒弟……
剧情深深震撼着李佳伦,“还有这样心肠的人!”白大爷蹬着三轮来剧组看望大家,大家非常敬佩。有一次,李佳伦找到白大爷,爷俩花五角钱买包五香花生米,花一元多钱买了瓶酒,聊得非常投机,李佳伦觉得老人特别亲,很像他的父亲。“白大爷,我可真当您徒弟啊!”老人乐呵呵地说,“行!”
拍摄结束,李佳伦拿到了2000元钱的报酬,他顺手捐给了外景地的一个幼儿园。他想,我这个白大爷的徒弟不能白当。后来,他又资助了几个贫困学生。
剧组解散后,李佳伦还在北京飘,每次回家下了火车,常在蹬三轮的人群中踅摸白大爷,偶尔能碰到,便与老人亲热地拉一会儿家常。
不久,李佳伦就回大港家中了,他知道自己也许此生实现不了演员梦,开始踏实地生活,做起了小生意,从那时起,与白大爷就没见过面。后来在大港区开了一个小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影楼、婚庆和广告设计发布等,小老板的日子过得挺滋润。
2005年9月的一天,他正在甘肃天水岳母家中,忽然听到一个消息,白大爷去世了,他一下子哭起来。
上网搜,看关于白大爷的报道,一整夜连续地看,一篇也不放过,一边看,一边哭。他现在对记者说,“我那一宿流的眼泪有两大水杯,眼睛肿得像两个小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