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301511 孩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单纯依靠老师,不如家长自己,当然,家长水平和方法不行,还得靠老师。
家长教,有目标和计划,要学会有耐心和降低学习模型的难度,静下心来陪着孩子学习,提高学习的深度,而不是为了应付学习而学习。
学习首先要引导兴趣,学习英语,从小父母口语互动,简单学习后,引入动画片,逐步的讲解提高。
数学从3岁左右开始训练,熟练四则运算和等式变换,开始解决应用题,奥数和初中数学。
语文,从识字开始,增加识字量和阅读量。
如果家长能有耐心,每天花一个小时,辅导一般天赋的孩子,孩子在6岁,英语应该可以看汪汪队,小猪佩奇,阅读看初章书,应该达到初中水平。数学应该完成四五年级的四则运算,小数分数,达到小学高年级水平。
语文,可以看普通的阅读材料,达到小学中年级水平。
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可以解决问题,找到学习本身的乐趣,不断的提升能力:英语自由的看动画片,自己做数学题和解决应用题,无障碍看着科普或者小说。
没有足够的基础,这些自学能力都无从谈起,应付课内都不够,更何况是拓展学习。应该把眼光放远些,而不是只盯着校内成绩。
家长坚持不下去的根源,主要是缺乏耐心(缺少时间不是理由,少睡一小时也行啊)。缺少基本的水平,英语对话和阅读指导,数学的简化难度讲解和构建模型,陪孩子一起阅读等。这种情况,交给老师才更合理。利用资源,找一对一辅导老师,找关系或者买学区房进好学校。
但不管怎么样,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外部条件再好,没有主动性也不行,我们能做的就是降低孩子学习难度,少做没有意义的事情。话说小学二年级数学85分和100分有什么区别?又不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