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三观阈值漂移】理论探究“D版反指”现象

  • l
    liyufei
    试用【三观阈值漂移】理论探究“D版反指”现象

    引言

    D版反指现象古已有之,但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观点是以梨叔为代表的因果律武器造成的现实立场扭曲,本贴界定为狭义D版反指;另一种观点是D版大多数人的意见往往与现实存在出入,本贴界定为广义D版反指。
    本贴提出的理论,仅试图解释广义反指,对狭义D版反指因现实立场扭曲的影响,可能存在解释失效的现象,特此声明。期待未来可以有大统一理论进行解释。

    1,三观阈值概念的提出

    三观阈值的概念是为了量化D版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三观不同所提出的一种纯理论的概念,因为三观的范围太大,目前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量表,试用案例说明:

    如,夫妻二人空调三观不合,就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但如果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参数,妻子对“合理温度”的定义是28度±0.5度,丈夫对“合理温度”的定义是25度±1度,那么可以说,这二人的空调三观就是不合的。

    由此提出了一个“三观阈值宽容度”的概念。宽容度较高的个体,不容易触及阈值,也相对更容易与他人兼容,但需要注意的是三观的范围很广,同一个体在不同领域所具有的宽容度理论上是不一样的。另外宽容度要与基础阈值共同计算,即使两个个体宽容度都很高,但基础阈值相差太远,也不可能相合。就像上面空调三观的例子,如果夫妻俩基础阈值相差超过20度,即使宽容度到±10度,也会打起来,当然在空调问题上这只是理论上的推导,毕竟谁也不是企鹅。不过在很多敏感问题上就存在所谓“不可调和”的偏差,如某些宗教问题。

    2,三观阈值不合在D版贴中的表现

    前文提到,三观阈值有基础阈值和宽容度两个指标,并且因为三观这个集包含大量的子函数,同一个贴,在不同的人看来,子函数阈值不同,优先触发的子函数也不相同。

    举例说明:昨天有个贴吵得很厉害,但事情非常普通,就是某蓝总,在电梯,推婴儿车,被后面上的人挤了,说了2句,没打起来。

    这事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包含的子函数却很多。所以同一个帖子,站队很清晰,讨论的点却并不一致。在此举几个例子,纯理论上的客观讨论,对阈值高低并不带有优劣判断。

    几个冲突比较激烈的子集有:

    a,挤的个人感受。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却被很多讨论者忽略了。蓝总因为觉得被挤得厉害才发的贴,但是是不是触发了“挤得厉害”,每个人的标准却不同,这个与个人生活的环境和经历是有关的,比如南宁这种城市,人口不算太多,地铁线路只有2条而且刚修好一年左右,如果平时又经常开车,是很难经常体验拥挤的公共交通的。所以相对来说,阈值会比较低,更容易触发被挤到的不适感。但在北京上海,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往往不挤是坐不上车的,日本甚至有专门帮人挤上车的工作人员。大的站点还好,随着人流就能挤上去,如果在一些中间的站点,不自己用点力气,确实很难上车,对于这些习惯了拥挤的公共交通的人来说,阈值就比较高。这种因为生活环境造成的阈值诧异,与道德无关,但却会极大影响对该事件的判断。比如有一位坛友就是从电梯引申到地铁发帖反对。

    b,婴儿车。对于婴儿车,每个人的阈值也不同,一部分有孩子的倾向于无条件保护,也就是这个触发阈值的优先级最高,我的婴儿车就是绝对领域,婴儿车周边神圣不可侵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父母心态。但这种心态,同时会触发另外一些人的阈值,就是对“我弱我有理”的抵触心理。

    c,公共资源的占用。每个人都会占用公共资源,但对于额外资源的占用,阈值也会有不同,有些人所处环境公共资源紧张,就会对过多占用资源的行为容忍度较低,这个和之前关于挤的阈值成反比,往往经常坐地铁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比较敏感。所以觉得挤一挤不是什么大事的人,往往会对硕大的躺式婴儿车的容忍度较低,觉得收起来才比较符合公共场所的道德,或者说在已经占用了额外资源的情况下,应该心怀歉疚才是。这恰好又加深了双方的三观不合度。

    综上所述,在电梯事件中,吵起来的根本原因,是每个人对这一事件包含的子函数阈值不同,所造成的关注点不同,很多的讨论都是鸡同鸭讲。

    3,三观阈值漂移理论和D版反指的形成

    每一个人的三观都是在不断漂移变化的,无论是基础阈值,还是宽容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基础阈值的变化的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身份的变化,很多人初为父母,感慨带孩子的艰辛,对一些与孩子相关的领域阈值会大幅度变化,所以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等你有孩子就知道了”并不完全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而是切身的体会。

    而宽容度高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瞬时阈值在区间内发生坍缩。比如一般对熟人来说,就比陌生人要宽容一些,阈值更容易坍缩在较高的区间。

    如果在某一领域,完全没有认知,更容易受到影响,比如没看过某电影的时候,对某电影是否好看,上映后D版一般是2种模糊评价:好,或者不好。对于看到“这片子不错”的评价的人来说,预期会变高,于是达成“这是个好片”的阈值也就提高了,从而更容易失败,认为并没有那么好。反之亦然,认为这片子是垃圾,带着极低的预期去看,往往会有还不错的感觉。这两种经历,都会让人产生D版反指的认同。

    类似的,当某贴看好一件事物的时候,版友对该事物的阈值会提高,评价标准也会变高,更容易得出“这玩意要凉”的结论。实际上,对一件事物的评价,D版往往同时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人有“D版反指”的印象呢?

    恰恰是那些对他造成了阈值漂移的帖子给他留下的印象更深,所以才会大量的产生这样的结论。

    综上所述,广义D版反指,是受到了D版帖子影响从而造成的阈值漂移所产生的触发阈值的概率偏差。

    最后,虽然说三观阈值范围很广,很难提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在D版却有一个隐含参数可以间接的界定阈值宽容度,那就是黑名单人数。当然这同样也是一个无关乎好坏的参数。

    致谢

    今天下了好大的雨,感谢天气凉快了很多。

    另外感谢昨天有个朋友帮我找出一个错别字的,自洽,不是自恰,不过不知道为啥我的输入法默认就是这个而且没有自洽这个词。 哈哈哈哈哈哈
  • h
    hzll
    很有研究价值,HiPDA·NG
  • S
    SeanChen
    这个论文不错 可以发自然了 iOS fly ~
  • l
    liyufei
    哈哈有道理,将来可以纳入大统一理论中 哈哈哈哈哈哈
  • s
    sunry
    不错 D版精神

    我们需要这样的帖子
  • b
    borner
    如果有数据曲线配合,发个科学没问题了
  • r
    redmonkey
    卧槽
    楼主能加个第三作者吗?
  • l
    liyufei
    哈哈好啊好啊 哈哈哈哈哈哈
  • l
    liyufei
    哈哈估计能读完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人不多。。。 哈哈哈哈哈哈
  • 啦啦叶
    一期
  • t
    totoro619
    手动点赞
  • q
    qioqio
    就喜欢你这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精神!
  • 淘四公子
    看完果然不认识阈值了,还是说阀值吧😂
  • P
    PDAPlayer
    帮楼主纠正一个错别字,“差异”弄成了“诧异”,希望因此可以位列第四作者
  • V
    Vitate
    写得好 ! iOS fly ~
  • l
    liyufei
    哈哈谢谢果然如此,第四作者就你了 哈哈哈哈哈哈
  • b
    bobleon
    一本正经地扯淡。
    关于图片所列这一段的描述你的预设立场有严重偏差。而且你选择样本子集的方式根本就是严重偏离的。

    1.所谓的父母对婴儿车的“无条件保护”本身就是你武断的臆想,而拿这种武断的臆想来作为人群分类的样本,这完全是一个不靠谱的论证过程。(没有这个类型的代表性)
    2.按照归谬的讨论,其实只要有一个“有条件保护”(比如说尽量保护婴儿车,但是不能以侵犯别人正当的利益,电梯拥挤,带婴儿车的父母可能会选择等下一班电梯)的父母,你这个“论断”就根本不成立。因此这个子集没有基本的准确性。



    最后,“婴儿车”这个事情你把他理解成“公共资源占用”,也是一种概念上的严重误差。完全脱离社会心理和文化还有社会风俗。我也是醉了。我估计你这选题和论述,放到西方发达国家,能被喷到“反人类”。。。
  • h
    honna
    竟然看完,算 反指 吗
  • b
    badbug
    没看懂,但码字辛苦,点个赞
  • n
    notrue
    是的。lz自己就是反指

    D版反指的来由并非这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是偏执与狭隘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空我再慢慢说。 iOS fly ~
  • 7
    77880099
  • 4
    4color
    我先吃个饭 iOS fly ~
  • l
    liyufei
    嗯,手机码字,而且本来就是一篇调侃的文字,有些表述细节确实可能考虑的不是很全面,不过我想可能你并没有读懂我想表达的意思。也许是因为你在“保护孩子”这个子集阈值太低,很容易就触发了,造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吧。

    我并没有预设立场,只是客观地对那两个帖子讨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这几个“子集”也是我找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回复总结,如果有必要,原贴中我都可以找到截图,这是归纳总结,不是我自己的立场。

    一开始我就说了,正常范围内的三观阈值高低并没有什么绝对优劣可言,就像空调到底是开25度还是27度一样,如果一个人一定要认为25度是正义,27度就是歪理学说,那么只能说明他的阈值宽容度较窄罢了。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说过,不应该保护妇女儿童,我们讨论的前提条件,也是在这个前提下的,就像空调夏天应该打在制冷,这是一个大前提,默认前提,但是什么样的保护才是保护,这是每个人的阈值都不一样的。

    请注意,我使用的子集描述词语,是婴儿车,而不是婴儿,我之所以提到“绝对领域”指的是会把婴儿车作为婴儿的一个延伸简单等同的行为,而另外一些人并不认为婴儿车被挤到,是挤到了婴儿,婴儿实际上并没有被碰到。而这两种只是大概的分类,因为并没有做量化工作,所以你会觉得比较唐突,但如果用量表来表述中间量,就没有那么极端了。

    另外个人认为搬出西方对讨论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西方的观点也存在分歧,不同的三观阈值差比D版大得多了。 哈哈哈哈哈哈
  • z
    zhanying
    还有阙值,用一下。
  • l
    liyufei
    期待探讨。虽然论点是玩笑的,不过论证是严肃的,多一些讨论多一些案例。 哈哈哈哈哈哈
  • l
    liyufei
    哈哈哈,是的,本来用这个梗做标题就是想做个案例的,因为一个阈值阀值都争论了很久,后来写着写着给忘了。。。 哈哈哈哈哈哈
  • l
    lovaxi
    写的非常好,可以解释很多问题。
  • z
    zzzzz
    d版反指大部分是指那些高性价比的玩意儿,性价比高又还没被抢光的,大部分不是难搞定,就是有风险,翻车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