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盛夏的古人,
- swf没有空调,风扇也是手摇的,人南京,刚从桑拿季进入烧烤季,就已然很欣慰了,可见恼人的终究不是温度而是湿度
- 大家好吗?好诗好诗
- snospy回复1#swf
溧水…我的故乡 iOS fly ~ - 吾王美如画妙啊,喵!
- 里欧那多放暑假的感觉
- 斗牛士北宋那时候是小冰河时期,应该不会很热吧 iOS fly ~
- whisker2004无事小神仙,说的也是,古人不用996 iOS fly ~
- 无事小神仙
- maxwellss
- kenue我故乡的邻居。
- warmxy那时候城市热岛还不明显
- 斗牛士回复10#maxwellss
据说从商周到现在已经有过4次小冰河时期了 iOS fly ~ - Marlowee这个真好。看着就想起来以前小时候在农村过暑假的日子。虽然没有空调电视,但真的好开心,也不觉得热。
- killer7430那时候没有汽车
没有空调
没有太多碳排放
没有桑拿天
阴凉通风处爽的很 iOS fly ~ - txzhao你这自编的是打油俳句啊。
快活大狸奴
- zlei19802000
- 啦啦叶小时候
天凉凉
人笑笑
长大后
天热热
人色色
无奈在前头
故乡在后头 - guoqz地理知识我是不懂的,从个体体验来讲,我小时候80年代初的确没有现在热,冬天比现在下雪多,也更冷一些。和居住环境无关,我家一直是城市居民,小时候住的条件按现在讲和别墅一样,有地有院子,超级大的平房。
- snospy回复9#swf
lz溧水的?我已离开溧水22年了哦 iOS fly ~ - 大黄鸭
- 甘恩
- qingorz无事小神仙 妙
- nota逍遥小散仙
- 飞虫农人不作诗,
诗人不做农。
夏日尚劳作,
亦可小半仙。 - xuyn2003赤日炎炎似火烧
田里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里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水浒》里的诗句 - uncle-now热!
厕所拉屎,用一包纸。
九张擦汗,一张擦屎。 - 白鸥有钱有地位的古人
另外一种享受盛夏的古人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可以D版更喜欢说当午是谁的调皮话 - wilburt对联:
- swf这诗倒是和顶楼的词比较登对,这是发愁要旱灾。。。楼上很多人没明白,这个“无事”并非无所事事,而是“遇事儿别往心里搁”的事,也就是焦虑,从这个角度讲文人官僚,心理压力还真不一定比农民小
- swf周邦彦可是大词人,后世评价很高,此时被贬溧阳其实已经比较郁闷了,再看一首梅雨季节描写不爽心境的——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杜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 飞虫回复34#swf
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记景叙事,发现文学作品里关于季节、气候的描写都是相当粗泛、浮光掠影,还不如农民对于气候、气温等的感受深切、细致。对于季节、气温规律的准确了解,在生产与生活中可以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既感受自然,又可调节心情,让人有效地把握气候的节奏以及生活的主动权 - swf哈哈哈,古代文人其实对自然万物的感知往往比现代人要强,现代人的生活其实就是城市牢笼,而这恰好又是周邦彦的强项,喜欢的人喜欢他这种细碎的感受力,不喜欢的又觉得他太小家子气,不过他最亮点处还是音律,这类词光读不唱是欣赏不了的
- 飞虫不止是周邦彦,基本上包括所有文人、文学家对于气候、季节的描写都比较粗,你所说的细碎,也只是把一些表象转换成文学、文字,背后的道理还是比较浅的。自古至今写四季的作品很多,却没有哪个文学家把一个季节的气候变化给写清楚了。以后恐怕只有读气候学家的作品,才能避免这种严重的缺憾与不切实际……
- Think201写的好看
- swf气候万物都是人化了的景观,所谓“借景抒情”,而周邦彦已经算这方面的高手了,像顶楼这首,最主要就是长期阴雨天气之后的骤然晴朗,人的心境也有类似的变化感受,就比如长期忧虑的一件事终于尘埃落定,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共鸣,至于说词人本身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故事我就不得而知了。。。话说回来,那年代的古人自然方面的知识当然深度有限,但我主要说的是他们一般都会很努力地去观察,去体验,最起码这算作诗的基本功
- 了凡了黄泥冈上智取生辰纲时白胜唱的。
- oldgeek用“享受” 就有点太文青了
- sthmb
- epictrip回复1#swf
读此词,一扫酷暑之焦躁。 - bluegoal小时候夏天家里男的一般都是门板一卸,铺在在门口睡的,还得盖毛巾被不然会冷 iOS 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