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昆蟲,就沒有飯吃!
想像你要搭乘太空船進行漫長的宇宙旅行,你需要攜帶哪些生物上傳呢?要填飽肚子,少不了稻米、小麥、蔬菜、水果,為了要讓這些植物順利成長,還要帶著幫助授粉的昆蟲、增加土壤養分的真菌、清除廢棄的微生物……想吃點雞肉,要攜帶雞隻、雞隻食用的蚯蚓、蚯蚓食用的微生物、微生物食用的……還需要製作家具的各種樹木、製作衣服的麻、棉;最後你會發現,你已經把大半個地球生物裝上太空船了!
人類與自然相處數萬年,摘果為食、砍樹造屋,這些已不足為奇。你知道你從生物的身上撈到了多少「好處」嗎?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許多生物正默默地為我們勤奮工作:一些細菌會吸收金屬,現在應用在採礦工業上;浮萍和水生風信子可以清除頑強的水中污染物;蚯蚓使土壤更富營養,既可少用化學肥料又可以省錢;即使是現代化醫院,碰上感染嚴重的傷口,也會利用蛆身上的抗生素來進行「蛆療」!

為什麼不能把蚊子殺光?大自然對人類的祕密
作者的观点:
一、蚊子在食物链中很重要。鸟类、蛙类、爬行类、节肢类动物吃蚊子,鱼类吃孑孓。
比如蚊子没了,青蛙会减少,青蛙减少又会使青蛙吃的另一些昆虫增多(我没太想通,前段时间猪肉涨价,民工在第一时间改吃海鲜了。作者假设青蛙会严格遵守每日营养配餐,没了蚊子就饿着么?),害虫增多绿色植物就减少,吃素的先饿死,吃肉的说到底也得吃那些吃草的动物,所以也得减肥,后果不堪设想
二、有些兰花,没了蚊子授粉,就会绝种。
三、蚊子对疟疾免疫,杀光蚊子,我们就没得研究对象了
因此,作者认为蚊子很重要。我们不该讨厌它,应该珍惜它。
从这个结论出发,作者推断如果人类移居月球,那我们得带上整个地球的生物
作者是生物多样性的专家,大自然要我们和蚊子和谐相处。
作者簡介
比提(Andrew Beattie)&埃力克(Paul R. Ehrlich)
比提是生物多樣性與生物來源國協關鍵中心的總監,埃力克則是史丹佛大學生物科學系人口研究教授。
插畫:滕布兒(Christine Turnbull)
譯者簡介
吳書榆
1972年出生,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名人推薦top
◎ 台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林曜松專文推薦
◎ 榮獲2001年美國國家戶外書籍獎(National Outdoor Book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