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商业光伏发电效率已达25%,核聚变发电已完成实验室理论验证,15年内产业化

  • n
    nick_ni
    不需要100。
    不管是磁约束还是惯性约束用电都是投入。
    投入产出比1:2
    投入1兆瓦产出2兆瓦,扣除投入还有1兆瓦。
    我觉得有1:1.5都可以。
  • 如果光伏能完全并网发电,那还是比核聚变好。手机发的
  • a
    abs001
    回复100#·阿土伯·

    睿智!对特色国情应该是看透了!
  • e
    emilchan2k
    核聚变如果能商业化,那么地球文明将开始接近I型文明了,只有掌握核聚变,才有可能进入下一级的戴森环获取能量的方式
  • s
    stlendor
    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核聚变产业化最大的障碍一是技术是否能突破,二是能否商业运行。
    技术突破包括功率能达到规模,现在这种如果是实验性的,输入功率一兆瓦,输出2,净赚1。但是规模受限就只能做这么大的装置了,根本就没意义,因为弄那么复杂一套装置,很多人伺候,造价百倍于火电,最后却发现只能做这么大了。甚至那个输入输出比,还要稳定的高品位外来电源维持,而输出的功率却是低品位的热能,这是绝妙的讽刺。最近的科技报道,简单使用“输出功率是输入的几倍”,我十分怀疑他们报道中故意忽略关键要素,就是供给这托卡马克装置常规高品位电源1兆瓦,输出的却是没法利用的劣质低品位热能。这完全可能,虽然大了几倍功率,但你想想,被超导体产生的强磁场约束的一团一亿度的火球,用什么锅炉能利用它这蛋疼温度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锅炉容器怎么不会妨碍这磁场?氘燃料怎么持续添加好让反应能持续?

    现在的装置虽然输出输入比到达4甚至未来达到100,但没说它是个闭环装置依靠自身能量运行,没说它能连续运行,可能加一次燃料运行几分钟就熄火,没说它这热量能有啥装置能利用起来。

    等上面这些技术问题都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经济问题。建造聚变电站成本要多少,燃料说来轻巧,海水中无穷无尽,但提纯花费多少,超导装置用到大量的氦怎么解决?启动之前什么传统发电站给它点火?
  • s
    stlendor
    50年都没法商业运行,我悲观估计永远实现不了,原因见我上楼回复。
  • r
    ralf2999
    回复34#hgxha

    为什么前几年光伏企业一地鸡毛?包括无锡尚德,苏州协鑫,感觉都是骗子。我以为从此光伏产业完蛋了呢
  • h
    hgxha
    是的,我也觉得光伏行业就是一堆骗子公司,那是国家补贴阶段,有了规模后停止补贴竟然这个行业还真闯出一条路
  • r
    ralf2999
    回复108#hgxha

    没想到,现在看来不能过早下结论
  • j
    jishiyu731
    光伏约到后面提升越难的,油价也有很大下降空间,最大可能是20年后光伏和石油各占半壁江山
  • h
    hsri
    10年前GaAs太阳板的效率都能到38%,这次靠5G的东风GaAs产能能起来的化也是个方案。
  • 很开心
    多晶的效率吗 iOS fly ~
  • z
    zzzzz
    查了一下,是93年俄罗斯放了个人造月亮上去,用20m反射膜做镜子照亮4平方公里地面,但亮度不高。如果卫星发射成本持续下降,叠加一批反射膜的光到同一地区应该可以有效增加光照,这样就可以用于光伏发电了。再进一步如果搭建一套在太空反射阳光的多级网络,就可以在不影响生态的情况下实现夜间光伏发电了,还可以根据用电需要动态调节各个光伏电厂的发电量。
  • z
    zhenhunge
    回复24#我爱洁艳

    拉倒吧,天黑了咋办?
  • z
    zzzzz
    1 更高精度的镜面是工业技术可以解决的,光刻都搞定了。
    2 鹅毛是要照亮整个地区,这和发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发电可以用多个反光镜对准一个位置,所以不用很大的反光镜,只要够多够准够靓。这就可以用多发卫星解决。
    3 因为这些反光镜是程序调整动态变化角度的,所以有点位移也没关系。同时电推也在发展。
    4 低轨道卫星的问题,一可以通过提高镜面精度解决,二可以类似GPS的方案做交替投射。
    不过当年技术能力不够,同时鹅毛也没钱,第二次实验因为事故失败后就没继续了。就像当年N1火箭登月失败,不是路线本身问题,而是苏联没那个控制技术而已。
  • s
    stlendor
    这个方案用于反射阳光用于发电太扯了。低轨道夜间它被地球阴影挡住,同步静止轨道发射成本过高而且得时时修正反射角度,综合起来发射一平方公里的费用远超建同样规模的地面光伏电站。
  • z
    zzzzz
    你想想以现在的集成电路密度原始图要多大,是怎么缩到12寸的,用的是什么样的光学系统,又要求什么样的精度。
  • z
    zzzzz
    没验证过,只是觉得理论上可行。
    太空没有空气散射,建立象铱星一样的卫星网络,互相反射传递,应该是可行的。至于反射镜面调整是控制问题,只是卫星主体和反射镜的相对位移变化,以现在的计算机能力不会是大问题。
  • z
    zzzzz
    我只是说加工精度。而且就算以鹅毛那个粗糙实验的结论,20m怼到4km建个光伏厂正好,叠加一百个到一个位置就是100倍强度,剩下就是计算问题了。
  • z
    zzzzz
    20m镜面实在是不大,又不是要求很高,别俄罗斯那个差就行。关键要能自己调节角度。
  • z
    zzzzz
    不需要这么高精度,光伏厂又不是卫星天线
  • g
    galaxyhere
    卫星变轨和调姿是需要大量消耗推进剂的,推进剂用完了卫星就成太空垃圾了
  • r
    ralf2999
    回复112#zzzzz

    看完了。光伏以前成本高,优势变劣势。现在成本足够低,优势酒非常明显了
  • c
    citizena
    太阳会落山,会受雨雪云影响

    风会停

    水力发电受降水影响

    永不停歇、最靠谱的是潮汐,然而潮汐发电进展缓慢
  • 大炮特使
    好帖子留名
  • 魔王
    真牛逼,我军这些年怎么回事啊,默默地就变得这么高端了
  • z
    zzzzz
    如果只是调整角度电推说不定可以做到
  • w
    whisker2004
    好消息,油价该降了吧?



    iOS 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