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评测应该优化调整测试方法了,纯测续航明显不科学。
- zzzhe举个略微极端例子,假如有这么两个手机:
手机a:满电到0,某评测综合续航8小时,在众多手机排名第1,但充满电需要2小时。
手机b:满电到0,某评测综合续航6小时,在众多手机排名中下,但充满电只需要10分钟。
多数自媒体往往直接一张表,列出纯续航排名,纯续航时间越长的旧就排在前面,然后又一张表,列出充电速度排名(而且是从0到100),两者没有结合。结合实际使用,a手机续航能比b手机好用?
觉得各评测媒体应该优化调整测试方法了,没有人玩手机电用完了是不充电的,充电放电应该结合在一起测试。
比如可以先测手机100放电到零的续航时间a,再测充电10分钟后(不能太久因为有的手机20分钟就充满了),手机二次放电到零的电续航时间b。
续航成绩C=a+b
使用a+b作为总成绩得好处很多,a成绩就是以往续航评测成绩可以作历史参考,b成绩主要体现了充电速度。a+b基本覆盖了短时间充一次电,手机能使用得最长时间。缺点也有,对轻度使用者参考作用偏小(不过有a成绩参考),因此评测时候,abc三者成绩都应该列出。 - zk-75续航就是续航 我出门带个手机 还要随时准备充电吗?当然是要只考虑充满电到用完的时间
- 沙滩非常认同楼主的看法
所有的评测还是要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 - zzzhe从多数人类生活轨迹来看,呆在固定场所的时间显著高于随机场景。
并且话又说回来,如果坚持只考虑“充满电到用完的时间”您完全可以参考a+b成绩钟的“a成绩”,并不矛盾。 - zk-75我目前接触的人来看 如果 固定场所时间多那么 就不太在乎充电时间是10分钟还是1小时
就比如我们上班的时候 如果愿意去充电 就放在桌子上充电 1小时2小时都没区别。。 - zzzhe这种情况参考a成绩即可。
a+b成绩还可以反应心理焦。情景模拟一下:假设你的手机电量只剩20%了,此时拿着一个充电要两小时的手机,和拿着一个十分钟就能充满电的手机,心理焦虑感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我的手机快没电了,充满要两小时,咋办?一个是,不管我手机多少电,只要给我十分钟我就能充满!这个区别还是很大的 - zk-75对我而言没有区别 有充电环境 10分钟和一小时没区别 没有充电环境 我直接开超级省电
- zzzhe对我而言,快冲速度达到了一定程度,充电宝就是摆设。不论在哪儿,都不会有电量焦虑。带个小小充电头等于带了一个超级无敌充电宝。
- 飞行文兰白兔小那会不会把车吸没电了啊
- zzzhe啊这........。汽车电瓶的电量和手机比,算是海量了........
- CLZ-名棋难的是50%续航以下,身边无充电设备,然后又要大量使用手机的场景。这几年我想买苹果却一直安卓,就是50%以下的时候,我随便用,晚上到家还能30%
- jj87626我苹果5V1A也没感觉不够,工作期间随时可以冲,远行有充电宝/笔记本/平板 三个设备都可以给手机充电。
- jk2336968一般也会提及快冲的时间,冲到80%的时间。
详细的测试充电头网有,从0到100,每个时刻冲进了多少电。 - zzzhe我从苹果11换到了小米11,55w快充真是改变生活。晚上从来不用充电。上班后冲十分钟充满,下班前十分钟再充满,每天只用20分钟很轻松。
- 佚名会啥放电、充电原始数据分开给你,你个人根据自己使用习惯拟合数据,这不这不挺好的?难道你连这么一丁点儿思考过程都不做,净想着别人说啥就是啥?别人拟合的算法你难道就会满意了?多了自行拟合那么别人想谁第一就谁第一,你难道就服气了?到时你能不能别指责别人拟合出来的排名黑幕、收钱、不符合实际使用(你个人实际使用)?
- zzzhe???我惹你了?
- zzzhe大年初一,心态平和点,祝牛年大吉。
- 天空与大地之兽请问多数人类生活轨迹是您统计的还是有什么出处?
- zzzhe多数人一周7天中,5天工作2天休息,。工作日,大部分时间在家和公司。这需要统计出处证明么?那我还真没有数据.....
- 机器锤如同性价比这个算法搞一个“续充比(续航充电时间比)”?
- 佚名会啥没啥,就是提几个问题看看是否真有此必要。新年快乐。
我倒是觉得大部分媒体的综合续航测试参考意义不大,观众很难通过这些A+B+C的续航判断机器在自己手上的表现,甚至还不如论坛一句短短的亮屏时间都回帖更具参考性。更无法跨媒体对比参考,甚至有的连同一媒体跨文章对比都不可行。
不如更细化,标准化的单纯1080p 同编码播放续航、网站浏览续航、录像续航、游戏续航都一一分开测试,这样消费者就能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大致判断出这样一台机器在自己手上的续航会如何。 - zzzhe这里友好讨论一下,以小白测评为例。
这里有五小时续航剩余电量排名(百分比),和十分钟充入电量排名(百分比)。要计算出一台手机100电量用到0,再冲充十分钟,再用光电量的总续航时间,除了下图两个数据外,还必须知道电池的容量且假设百分百电量和电池容量是线性的,才能推算出来。而且仅仅是数学推算,并不准确,不是实测......而且假设一个人选择手机,每台都自己去算属实不太现实。 - zzzhe这个我同意,各个占比综合,不如每个项目单独,要么就搞大综合,要么就全部单独测。
- 佚名会啥充电十分钟、半小时、全程,这几个测试足够观众判断这机子能不能满足自己需求了。
而耗电续航,这种拟合的适合搞排名,但不适合观众判断机子在他自己手上的表现,参考意义不大。假如有单纯某个游戏的续航,那么经常玩这个游戏的观众就可以据此得出评测机与自己手机的差异,或者也装游戏在自己手机上对比一番,从而进一步判断评测机在自己手上的续航。
在根据单一续航判断出评测机在自己手上的可能续航后,再去看充电10分钟、30分钟、全程的评测,不需要计算mAh,也能定性地了解到评测机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然,以上是从用户的角度判断实用性,不适合搞排名。但是,对用户而言,谁谁在这种加法下第一、那种加法下第十,对于购机使用而言有多大意义呢? - qhdxy图2数据根本不可靠,没有参考性
手机久一点,100的电可能可以用一小时,然而99的电可能1分钟都不行……
我的意思是,手机厂商还可能在这上面作假(虚报充电量)
退一万步说,手机对充电快早就有广告了,“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 - zzzhe基本同意这个观点。苹果下一代只要有高刷和快充,必入手。
- zzzhe确实显示电量和实际电量,有些厂商确实有可能是非等比例的线性
- 轩伍工作环境不同,需求也不同。之前买了小米11,发现续航不行,而且整场夜班下来,真不一定有机会快充
,所以就只有非常看重续航。
- 天空与大地之兽需要,多数人是多少?含不含我国的8亿农村人口?怎么个多数法?另外,谁告诉你一周7天能保证5天工作2天休息的?以中国14亿人口计算,你起码要保证7亿人一周7天2天休息,工作日大部分时间在家和公司,我必须要你的出处,因为这数据无论从哪都不可能
- zzzhe没想到您经过显存帖子后,您越来越喜欢抬杠了。连国家规定的一周双休制度都要杠一下,佩服。
- zzzhe工作日时,上班到公司上一天班,白天基本过完了吧,晚上回家睡觉,晚上基本过完了吧?这需要拿统计数据证明?
- taken7买了几部三星,看评测都是5小时续航还剩个20-30的电,除了打电话会黑屏也就是亮屏时间5小时了,但实际下来用着到手机关机亮屏时间4小时不到
- chainofhonor给取个名字吧:双续航时间
即:手机满电用到0再充满用到0 这个过程的时间 - 牛牛的想法能双休的中国人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