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感受一下,GE的航空发动机,80%以上的零件都在中国生产

  • F
    FURA
    澎湃新闻:外企的技术溢出效应到底如何?

    王鹏:GE的发动机有很多零件在中国做。

    出口限制最严格的是热端部件,就是高压涡轮,高压涡轮的叶片不在中国做,但高压涡轮盘是在中国做的。高压涡轮罩环,我们过去研究过,是可以在中国做的,但最后这个没拿过来,是因为经济问题,不是出口限制问题。燃烧室不能在中国做,但燃烧室的头部已经在中国做了,发动机从头到尾的机匣都是在中国做的。发动机还有非常多的转子,转子的盘都是在中国做的。

    轴承有特殊供应商,这个供应商是否在中国做我没有去仔细调查过。发动机有两根轴,一个是高压转子的轴,我们是在中国做的;低压转子的轴没有在中国做,是因为中国现在的技术不行,我们在开发,但是还没有开发出来非常好的合格产品,所以没有在中国做。还有发动机叶片,我们的高压涡轮叶片不能在中国做,这是出口限制的要求。其他叶片没有在中国做,不是因为出口限制,是因为中国做得不经济。低压涡轮的叶片,我们合作伙伴已经在中国做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台发动机不在中国做的东西太有限了,80%-90%都在中国做。你说中国发动机做不出来是制造技术问题,纯粹是扯淡。这不是问题,即使高压涡轮叶片不在中国做,但高压涡轮打孔技术是我们在中国开发出来的,很多东西中国人是可以做的。

    我们帮助中国供应商快速成长
  • a
    aironline小号
    那么中国发动机做不出来到底是什么问题?
  • r
    radiata01
    就像厨房一样,你只是一个切原料的,但没有灶头的功夫就成不了菜

    [本帖最后由 radiata01 于 2016-9-23 12:12 编辑]
  • s
    sfexpress
    因为剩下的20%才是核心技术,中国目前做不出来。
  • y
    yi_huan
    做不出的都是核心技术?
  • f
    fooltiger
    假设一个东西你有了80%,这个东西就能凑合用了,那说明核心技术在这80%里。比如一辆没玻璃没铁皮的汽车是能凑合开的。

    假设一个东西你有了99%,这个东西还是不能用,那说明核心技术在那1%里。比如一座没有核燃料的核电站。

    本帖最后由 fooltiger 于 2016-9-23 12:17 通过手机版编辑
  • i
    imissrain
    我不信轴承在中国做,做事态度垃圾!

    其他的无非是刀具 工艺 和设备 这三样是采购商可以扶持的

    最后没有提及的是原材料,所谓的制造业不过是代工

    材料样品给你了也无法复制,复制了也无法保证质量

    没错,就是这么垃圾

    你问我为啥知道?非敏感行业,2007年左右业主宁可三倍价格买进口材料也不买国产。
  • 洛克狼
    在中国制造也是西方的制造工具和技术,中方不是纯粹的独立供应
  • c
    cc0128
    撒哈拉沙漠: intel芯片全是我生产的。
  • 爱骑车的胖子
    原材料都没有 加工也是国外过来的

    中国出厂房水电 这叫中国制造?
  • C
    Chuoqi
    厨房切配师傅总幻想着自己是掌勺大厨
  • w
    wzjxq
    轴承就算了,怎么可能用中国制造的,而且在中国做而已,又不是中国企业给GE做零部件供应商,就是个加工厂,又不掌握技术
    之前公司燃气轮机还说国产化率95%以上呢,后来一看是按重量算的95%,喷了
  • R
    Romeo
    喷了!
  • h
    handsomeken
    我倒是看到几位毛不懂的跟开心的研究起来了啊。
  • n
    newshadow08
    不是什么核心不核心问题,“在中国造”和“中国制造”是两回事
  • a
    allensakura
    早就知道了,外国工具母机、外国原材料,就是照着说明书来料加工而以
  • z
    zcomic
    对,几乎所有家电的核心技术都是电插头,没电插头就不能用。
  • h
    handsomeken
    高人啊,制造业大拿,说明书专家,敢问您看过几本机器说明书啊。
  • 雾桑
    当然是制造技术问题
    made in 和 made by都分不清,这记者水平……
  • i
    iceliking
    可口可乐我也会造99%啊
  • P
    PENNYSHAW
    IPHONE手机是100%在中国生产吧?
  • u
    umi360
    生產線搬到非洲
    非洲立馬造出飛機
  • w
    winger
    想起一哥们,跟我死争iPhone是国产手机……
  • u
    umi360
    那也別砸日系車了
    都是國產車
  • h
    hazuki007
    生产又不是说你技术怎么样,技术又不在你手里
  • r
    ro4074
    拿厨房形容不太妥,中餐里切菜配料的岗位叫打荷,这个岗位其实晋升前景不比掌勺差。
  • h
    handsomeken
    本来就是很无聊的事
  • h
    handsomeken
    又来一个大神,讲真,您有这本事,2000万不是梦。
  • S
    Sanguinius
    中国又不是没有国产发动机,质量没那么好而已。这文章也说了吧,有些部件确实中国造有质量问题。
  • S
    Sanguinius
    如果这么简单,那这个比例应该就不只80%
  • F
    FURA
    一堆啥也不懂的乱喷,这些零件都是中国供应商和GE共同开发的,是供应商自主生产的。

    王鹏是GE的中国区技术总经理,不是什么记者

    王鹏:我们跟供应商合作。我们这些年帮助中国供应商成长得非常快。第一个成长是由做不出来变成能做得出来,这个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把中国供应商培养得能做出来。第二,能做出来,要更加经济,更加有竞争性。也是我们这个团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让我们的供应商做得更好。

    然后,我们不单纯从加工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中国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是两头在外,原材料是进口的,市场是在国外。从国外买原材料,做技术加工,然后出口。这种产业模式是不安全的。从2011年开始,我就一直推动原材料本土化,不单纯在中国做技术加工,原料也要在中国。我们花了四五年的时间,现在中国的供应商已经培养得差不多了。现在很多锻件在中国做,铸件现在也有一些已经在中国做。

    我们又进一步往上游推,上游是高温合金,如果把这些高温合金工厂培养成GE的合格供应商,这条线就串上了,从高温合金的生产,到锻件、铸件的生产,一直到机械加工生产,都在中国。我们这条产业链就建起来了,就会很稳定。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做的最新LEAP发动机,它有一个非常难的零件,是我们高压压气机后面的一个导向器,那个是非常非常难加工的零件。三四年前我们就和上海一家公司合作,用最新技术加工,这个件最后加工完成后,比美国的加工的时间缩短一半。我们把这个技术开发出来,是免费送给我们在中国的供应商的,让它们能够去制造,现在西航(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是这个零件的主要供应商。这就是如何用技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例子。
  • S
    Sanguinius
    而且不要小看这种复杂系统设计和最后的总成。
    日本材料技术那么牛逼,自己做的发动机那叫什么鬼。
    所以80%中国造和国产发动机还有很大差距一点也不矛盾。
  • i
    iantsai
    说真的不太信。高压涡轮叶片是整个发动机上技术要求最高的零件。能做的话基本就没有技术瓶颈了。也许能做,但能耐那么高的温度吗?不能的话还是0。能的话,中国在发动机上不会像现在那么狼狈。

    还有就是轴承,毛子的AL-31还三天两头因为轴承突然失去润滑而起火呢,国产能做高压压气机轴却做不了低压压气机的轴?会不会说反了?
  • y
    yangjuniori
    做惯低端了 牌子不坍塌就老好了
  • 匕首投枪
    飞控软件,飞控软件,飞控软件
  • f
    fooltiger
    假如电插头的制造难度大到其他部件你都生产得出来,就电插头生产不出来。那电插头当然就是核心技术。
  • i
    iantsai
    这就瞎扯了,涡扇发动机的零件还能共同开发?共同开发也是V2500那种项目,大家都有技术合起来组一个团队,一人负责一块叫做共同开发。中国为GE代工零件算个屁的共同开发啊。里面每个零件的尺寸、材料、加工工艺,轮得到代工方说话才怪。
  • f
    fatehe
    就拿东莞以前做磁头的日本新科来说吧,日本工程师只要一走,设备都在,工人都有,但良品率肯定暴跌,最后成本过高关门。
  • r
    rage128
    我觉得跟开发房地产一样,难的是研发体系、研发流程
    GE在这里实际上就是提出目标、分解工作、整合、评估
    供应商再牛逼,甲方都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怎么招标怎么评标,怎么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工作,是干不成的。
  • z
    zcomic
    现在就是没了电插头就不能用,所以电插头就是核心技术,假如个毛,
    跟难度有个P关系,这时候又扯难度了?
    这么多各种技术你就清楚哪个难哪个容易了?你谁啊?哪位大咖?

    本帖最后由 zcomic 于 2016-9-23 17:27 通过手机版编辑
  • z
    zcomic
    简单来说就两个凡是:
    中国造零件=没核心技术;
    日本造零件=掌握核心技术

    扯其他那么多没用的做啥?参照这两个凡是就OK了,
    比如假设楼主这文章变成“GE的航空发动机,80%以上的零件都在日本生产”,
    那必然就是日本科技高大上,掌握核心科技啊。

    本帖最后由 zcomic 于 2016-9-23 17:23 通过手机版编辑
  • 美脆皮
    有些人没搞懂“能不能做出来”和“以什么成本做出来”以及“做出来能用多久”的区别
  • i
    imissrain
    日本确实通过给老美做外包维持产业链,发展本土航空业,这个从二战之后就开始了,政府扶持的,所以才有今天的样子。

    国内呢,先苏后美,最后大杂烩,哦耶!
  • g
    ghsyterry
    是的,说F-22很多零件是日本的,立马就高大上,掌握核心技术。。。
  • l
    lookus
    沈飞仿制苏系已经熟练工了,再做J15仍然难的像吃屎一样。

    一个系统的东西不是只要照葫芦画瓢就能吃透的。
  • h
    handsomeken
    人家专家说了,一本说明书就搞定了的事儿。
  • x
    xxxpso
    自己做和别人让你做
    是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