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个别人的评论:
论狄马的《勤劳是一种美德吗》
说实在的,狄马所写这篇博文实在是事出有因,本不该加以批驳的。但因他所写这篇博文煽动性太强,很容易误导民众,动摇到一些文化的根基,所以不惜以自己微薄的影响力进行有限度的抵制。
狄马这篇文章里的主要观点有:“这世界人种五颜六色,族群丰富多样,文明千姿百态,但人性只有一个,那就是求乐避苦,好生恶死。没有一个民族热爱吃苦更甚于热爱享乐;热爱流汗更甚于热爱休闲。勤劳都是逼出来的。如果说有一个民族在世界上是以勤劳和耐苦出名的,那么,透过这华而不实的“名”一定有某种比“勤劳和耐苦”更可怕的东西高悬在它的头顶,比如严酷的制度,粗暴的管理以及落后的技术等,否则它就不会乖乖选择“勤劳”,而且一选择就是两千年。”,“勤劳对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未必是好事。”
他的这些说法有相当的道理存在,但也存在不少偏颇的地方。
文化是一种行为选择模式,其核心是价值评价系统,勤劳勇敢、勤俭节约都是文化的组成。我们之所以勤俭节约,其目的是什么?难道是安贫守道吗?难道是只知道付出不讲究回报吗?不是的,我们的这个选择是为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为了后福。我们的储蓄观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这些文化的形成是与我们经历的各种饥荒、灾害、战乱、再次重建分不开的。面临这些困难和机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勤俭节约的好处、勤劳勇敢的好处。
评价文化的优缺点时,立场很重要,但是当站在物种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就会一目了然。勤俭节约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为了准备爆发之用。就像当我们的社会非常贫困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就是这些人有准备的人能够利用已经积蓄的力量,一飞冲天。事实上,我们飘洋过海到国外打拼的中国人,可以迅速地超越当地一般居民的生活水准,建立起自己的地盘,形成自己的积累。这个与深入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元素有关,那就是勤劳勇敢。你想想看,那些天天晒太阳的北欧人,如何跟我们的移民在同等条件下相抗衡?
如果说前面一个观点可以视为狄马对勤劳勇敢、对勤俭节约的文化性认识不够彻底的话,后面一个观点“勤劳对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未必是好事。”就有点害人了,可以说这个观点的根源是来自经济学上的凯恩斯主义。而这个凯恩斯主义是有本质缺陷的,它已经多次给西方经济带来灾难,并波及到全世界。当然这个本质缺陷我还只是有点察觉,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下去。
但正如狄马所说,把勤劳当作美德加以宣传,这往往存在一个陷阱:哄骗大家不计回报地投入。世界各国、各行各业都是存在这种现象的,作为管理者、作为政府、作为既得利益者来说,当然希望大家都把勤劳当做美德,而不希望大家分享勤劳得来的果实。而目前我们的ZF一边自己牙炸民众、与民争利,一边把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的口号挂在口头来欺骗民众,这就会是一种巨大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