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概率人口负增长了
- wang88795就是经济所能提供的就业总量依然不能满足现有的适龄劳动人口,但是理论上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力的迭代,所谓人口数量和劳动人口就业的双矛盾现象。而且还未富先老,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总量的减少,也就是人口负增长也并不会带来内卷化的减轻,可以参考日本和韩国,人口负增长多少都多少年了,依然内卷化没有减轻,这是为何?内卷化的强弱其实涉及到了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的方方面面,并不是人口多少乃至人口结构的健康程度这两个方面。
- 有点搞笑‘1.exe iOS fly ~
- 有点搞笑‘估计有人还是停留在计生委思维,认为人还是少一些好,以为这样人均gdp就能更快的上去了,所以可以无视人口结构的合理性与否了 iOS fly ~
- fock回复53#有点搞笑‘
看我贴的人口金字塔图,三年自然灾害后出生的婴儿潮60后们要开始逐渐退休,每年2500万的规模,00后则开始参加工作,每年1500-2000万的规模。十年以后,中国劳动力人口减少一亿,老人增加2.5亿,考虑到每年1000万死亡人口,那么老人净数量增加1.5亿
而且这是从60年代开始持续了60年的人口变化趋势,根本不是短期政策能改变的。以后几十年内劳动力会逐年减少,老人数量可能会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开始减少 iOS fly ~ - iovwood死亡人口是下降的,疫情导致交通意外等少了很多
- Middle-Men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压力会小 养老的压力会压垮他们
- leatherman那是没人买房子了?怎么不跌啊?
- liuels回复54#fock
那三年是怎样的人间惨剧,单看这个图表都感觉触目惊心 iOS fly ~ - fock这个你得看每年的大学招生人数变化。实际上大学招生人数一直在增加,大学生毕业后一般会找白领工作,所以说白领工作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并不会降低。
随着六零后和七零后逐渐老去,他们腾出来的这部分就业岗位是蓝领为主。
所以说,未来蓝领职业的求职人数会大规模缩减,而白领职业的求职人数会稳定上升。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人口流动。如果未来每年新生儿稳定在一千万左右,那么,全国五百多个地级市和更高级别的城市要去争取这些人口,大概率这些人里的大部分会流入头部的几十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能得到二十万人口,其余90%的城市人口净减少。而这头部的几十个城市还能实现人口的正增长,所以这些城市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并不会低。 - fock回复58#leatherman
鹤岗跌了啊 iOS fly ~ - Straight
- Straight
- zhaoyuping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不是每个人的下一代都能上大学,都可以是本科以上的。和大学生的工作就业相比,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处境明显更为悲惨,他们不得不面临激烈劳动力竞争,出卖廉价劳动力,我认为这部分阶层更需要被“拯救”。人口下降,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加合理的报酬,更加有保障的工作环境,极大改善生活水平。
而且当中低技术层次劳动者报酬增加,工作环境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会提高,反过来还会吸引高层次劳动者向下迁移。 - fock是啊,希望蓝领劳动力的减少能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iOS fly ~
- xxhunter1000万都算多的 疫情好多人没事干才造小孩
- 寻寻觅觅不用这么久,只要维持这个出生人口数,每年保持1000万,可能最多40年后就回落到7—8亿了
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50—60年出生的人,未来15年基本上都不在了,第二个出生高峰80—90年出生的人,40年后基本都消失了,当年出生都是每年2500万以上的,也就是说,接下来很快就会每年人口净减少1500万人以上,而且维持40年 - leatherman结构思维是设么?
- brockly以后人的寿命会延长,人均寿命应该至少以85岁来预计。日本现在已经是84岁了。
不过真正的问题可能是: 今年、明年出生人口会继续大幅下跌。有一个预测是今年800w,明年600w。。。那就很可怕了。2017年的出生小高峰是开放二胎带来的,本来预计有7.5年的效果,现在看现在效果已经差不多过了。今年会回到近10年的最低点。 - bluefall人多负担重
- hpoiu啥预测,有关键字么
- brockly还有这篇:
中国生育率的降低已经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