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手刃了自己的 13 吋垃圾便携屏[1]后,一直对特地再买一块随身携带的屏幕这件事心有余悸:我已经带着有屏幕的笔记本和有屏幕的Switch,仅仅为了一个扩展屏幕或者激活Switch TV模式而再带一块铁板,这实在是太亏且滑稽了。为了将【能屏比 = 功能性 / 屏幕数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我曾将目光投向了 USB 采集卡和数位屏,但因为启动成本较高,一直处于云劝退的状态:采集卡有着延迟的致命伤,而数位屏是一种价格高昂的专业设备,认为它能用作便携屏不过是出于它有一块屏幕这样的朴素直觉,应用场景没有交集,有数位屏的人估计也懒得插来试试。
幸运的是,最近单位上的朋友新买了绘王的 Kamvas 13 数位屏,秀到朋友圈,不幸被我看到,软磨硬泡,趁着周末带到单位电有人稀的地方以满足我的猎奇需求。
这一款我之前在云劝退的阶段也已经有所耳闻:标称120%srgb,220nit,全贴合屏幕。13吋1920x1080的屏幕,15吋最新笔记本模具水平的面积(已经可以脑补出航母级边框了)。
那么到底实际体验如何,今天终于可以云毕业了!
绘王 Kamvas 13 采用 3 合 1 数据线,{ USB Power, USB Data, HDMI } => USB Type C,配合 Dock 使用不感凌乱,当然数据线是没有用的,PC 都需要专门安装驱动才能用笔(坊间传言绘王的驱动写得像外挂)。Kamvas 13 还可以另购 C2C 线配合笔记本全功能 C 口用一根线完成数据传输、图形输出和供电,YTB 上也有官方发布的用这个 C 口一线通 NS 的视频,但是朋友没有 C2C,我也试不了。

下面是屏摄,然而手机拍照涂抹严重,所以没什么参考价值,请以嘴为主:
之前也有所了解过,别看数位屏是一种专业设备,作为屏幕而言可一点也不专业,我看了一下也就和中档笔记本屏幕差不多的水准,也不知道校过色没有(问太多怕翻船)。
色彩表现和 NS 自带的屏幕倒是比较接近,不知道是不是偏暗的缘故,白色的 HOME 界面要黄那么一丢丢,但总体色彩表现令人满意。
毕竟是贴脸使用的设备,默认的背光和亮度在明亮环境下稍显偏暗,调高一点点后感觉还行,感觉明明不止220nit的样子。
作为提供物理体验的设备,数位屏一般都是磨砂消光的,高级的用蚀刻玻璃,廉价的如这款 Kamvas 13则是用磨砂膜(蚀刻玻璃是什么感觉?我很好奇

)。
![]()
![]()
贴纸片的二次元游戏感觉仿佛如有本场加成一般,看起来很合适。
![]()
![]()
材质不干净,非原生分辨率的卡通渲染游戏,在磨砂的 debuff 下观感还有所改善,但也有一点点朦胧。
![]()
![]()
浓墨重彩的纸马看起来没有掌机和电视清澈。
![]()
不知道为什么调 OSD 需要接通数据线,明明用不到,这绝对很奇怪啊。然后 OSD 蹦出来的一瞬间我笑死了。
估计 NS 能一线通也是因为用了深广东的驱动方案吧。
外壳是塑料的,做工还算不错,并不野鸡,还节约了外壳部分的重量,比13吋金属边框的便携屏要轻。
数位屏的支架跟便携屏的不一样,考虑了贴脸使用的稳定性,比较大,角度低,和数位屏一样重,如果说单数位屏还能称得上便携,那么这个不可忽视的配件则十分拖油瓶。
要想抬到60度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个角度没有卡扣,不够稳定和安全。
另外还有一个标称参数是25ms的延迟,比显示器的10ms量级要高,但比电视游戏模式的40ms要低,实测玩玩 RPG 什么的没什么感觉,就是微妙地感觉有残留,比如反复进出 HOME 界面能感觉到桌面图标的矩形框框在黑色背景里一闪而过。
【结语】
绘王 Kamvas 13 作为屏幕而言,虽然不够高级,但是配合 NS 来说,也足够了,只有特例如纸马(估计还有乌贼)这样美术风格过于出挑的,可能会和磨砂屏有所不对付。
对比被我手刃的垃圾13吋便携屏,除了航母边框外,Kamvas 13 作为屏幕在各方面都带来了进化的体验。但是我实在是脱离便携屏市场太久了,估计随便买一个阿猫阿狗都能获得体验进化。
虽然有着相对正经的做工,但1799的定价,15吋模具的13吋显示区域,不把自己大哥当显示屏的支架,Kamvas 13 显然不是便携屏的首选方案。
如果对添置一块野鸡纯屏幕这件事十分在意,那么 Kamvas 13 这样较新的入门级数位屏也不是不可以选择,多的钱你就当给手写输入了,就算不画画,也可以贴脸做做笔记什么的。(要比较新的款式,好像这个市场的入门级才刚刚踏入全贴合的样子。至于正经的 Wacom,它的价格会让人清醒)。
如果实在需要激活NS的TV模式,而手边正好有一台较新款的数位屏,那么,并不是一件坏事。
Saraba,我心中的一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