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衰亡史:从宫崎骏到庵野秀明

  • r
    raynormj

    看了两遍。我确定自己没有看懂。

    有些“名称”是他人赋予的,但是“名字”又是可以自己赋予的。对于现代的一般人而言,名字具有社会意义;在社会允许的情况下,个体不是想被叫什么都可以么。例如你的网名,与你的sstm账号相对应。

    幸亏我没有看过宫崎骏的任何作品,所以就不用深究了。

    但像EVA这种故事与其说真嗣“名字”的问题,不如说是身份呢。人作为一个个体,不得不回应称谓,即便是凌波这种存在也是一样。即便凌波这种存在超越了个别的肉体,能以灵魂的形式存在,无视物理法则。

  • r
    raynormj

    原来如此。那我理解了。之前恰恰是“解放”那一段和“无名主体”那一段没看懂。

    无名主体是啥?一切?

  • 月ノ美兎

    我其实是用“名字”的概念来概括拉康的象征界(the symbolic),也就是一切社会规训、一切逻辑的集合。无名主体,就是没有社会属性的、不可以常理度之的纯粹主体。因为名字总是替人代表自己,所以无名主体是自己代表自己的一种尝试。

  • r
    raynormj

    就是说不是用“raynormj”来代表我这个sstm的账号,而是用我这个sstm的账号的信息全体来代表我这个账号的意思?

  • 月ノ美兎

    因为剥除了一切认识框架,所以一个无名主体实际上不能被认识和思考,而是像《千与千寻》里黑色的、没有定形的怪物一样,是一个纯粹的反抗者。这只是一个妄想的产物。

  • r
    raynormj

    哦哦我明白了。那这个概念还挺奇怪的。那我就不大明白为什么你会说

    这一段了。

    PS:引用对方来回复的话对方是会有消息提示的。

  • r
    raynormj

    归根结底问题在“所有人都想成为无名主体”这句上。就是在你描述了以后,我也不想,所以。。。是我在抬杠吗?

    这个确实。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但人看起来不会想成为”不实际可行的东西“呢。

    唉。。个人体验,童年是真的美好。与其说是美好,不如说是没有压力,无知而无害。而且没有成年的时候,几乎什么都会被原谅呢。

  • 月ノ美兎

    在这里,我是对上面做了一个概括。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就是对这种无处厕身之感的最好的描述。不过更主要的是因为,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无处厕身。

  • r
    raynormj

    我想我理解你想表达什么了。不过有时候用名词来解释名词感觉不大能看懂。说得更通俗一点就好了。

  • 月ノ美兎

    我确实应该探索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

  • 橘色大尾巴

    过于硬核 说起来千与千寻的故事虽然很有趣

    我一直都没看出他的内核

    看来是悟性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