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浦东30年|池洪:地价房价上涨,缓解了开发区资金压力

  • 上山砍柴
    开发资金紧张始终是浦东几家开发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我记得1992年我们去向当时的市建委主任吴祥明汇报。吴祥明主任说:“我也没钱,要不这样,我给你们‘粮票’”,什么粮票呢?他说:“你们发行股票吧”。当时听说上市可以筹到钱,也没想那么多,那就上呗。1992年,公司启动上市募资工作,先A股,后B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当时关注点都在筹集资金上,没想太多,后来才发现,上市后会有来自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回报的压力。
    从1990年到2002年,金桥开发区的工业地价基本没涨过,而且出让价格和土地开发成本经常倒挂。项目投资额越大、技术水平越高,地价就越便宜,当时的工业地块,经常卖一块亏一块。在金桥开发区里面,所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都是金桥开发公司投资的,路、桥及其下面所有的管线,还有雨水泵站、污水泵站、3.5万伏变电站等都是金桥公司投资的,这些设施规划、设计水平又很高,投资建设完成以后,金桥公司无偿移交给专业运营机构。因此,金桥公司大量的资金都沉淀在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里。
    由于工业地块的出让价格长期难以覆盖土地开发成本,1990年金桥开发公司成立开始,就一直面临资金筹措、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业绩回报的压力,这些压力一直持续到2003年,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地价、房价迅速上升,金桥开发公司资金、业绩的压力逐步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