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这货的实用性局限很大,它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电磁脉冲(时间最长持续约1秒)来破坏以晶体管为基础的各种电子设备,但是问题在于:它主要是通过伽玛脉冲来进行攻击,这种攻击是大范围、无定向、低精度的,由于这类武器需要核能来产生和扩大电磁脉冲,因此各国将它定位为战略武器而不是战术武器,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由于它的地位与战略/战术核武器相等,因此很难在局部性战争中使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由于军用电子设备大多经过电磁屏蔽、石墨加固等防护措施,能够相对有效地防范EMP(至少很难造成永久性损坏),而用EMP攻击敌方的民用措施,则效果远不如直接用核武器攻击的效果好,但造成的政治后果同直接使用核武器是相同的。
另外EMP还有一个极大的局限性在于:它仅仅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某个阶段的电子设备起作用,微机电器件与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终究会使器件与传感器的尺寸远远小于电磁脉冲的波长。如果微小器件足够小,就能对EMP武器免疫,因为微波频率不能以足够的引起损坏的能量耦合给该器件。而过于古老的电子设备(如上个世纪6,70年代采用真空电子管制造的古董式电子设备)由于运行机制不同,EMP对其也无法起到破坏作用,目前2010年以后生产的大部分民用设备(包括微机CPU、手机集成芯片、嵌入式CPU等),其关键部件的尺寸都已接近甚至超过EMP攻击范围的极限,估计在不久的将来,EMP武器很有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